分类: 随笔 |
关于研究生论文匿名评审的补充思考
要完善匿名评审制度难度很大,一方面要加强导师和匿名评审专家的道德修养,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完善制度。现在可以作的有:第一,严格匿名评审专家的选择制度,严格规定导师不能直接参与和介入匿名评审专家的推荐和选择程序,也不能参加匿名评审专家库的建设。这样至少可以极大地增加匿名评审专家信息获取的难度;第二,建立匿名评审专家连带责任制度。研究生论文答辩结束后,可以把匿名评审意见附于论文后。由于所有研究生论文都必须在国家图书馆存档并向读者公开,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等于把专家意见公开。而匿名评审的随意和不负责任是和其隐密性紧密相关的。由于隐秘行为无法受到公众监督,所以常常变得肆无忌惮。相应地,公开性是和公正性联系一起的。一个人公开违背公正原则的可能性虽然也有,但毕竟要少的多。如果发现论文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则可以连带追究匿名评审专家的责任(当然也要追求导师和其他非匿名的评审专家的责任)。这将使得匿名评审专家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声誉有所顾忌。绝大多数人的行为是利益驱动也是利益制约的,只有在匿名评审专家的利益有可能因其不负责的评审而受到损害的情况下,他才能对自己的评审行为负责。
前一篇:大学的气场
后一篇:对教授“走穴”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