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的力量
周明杰
最近在驾校学车,每次收车回家,或者早到等车的时候,我总会到驾校门口去找那几个摆摊的农民买东西。正对驾校的也有很多摆摊的人,但多少都带着生意人的感觉,我找的那几个人却一看就是附近农村的村民,脸上和身上透着无法模仿的乡土味道。
总记得有一次在旅游中逛景点出来时,看到两个卖玉米的摊点,突然想吃,朋友跟我说:就去买那个年纪大一点的人的玉米吧。嗯,还有一个很打动我的消费准则:不要跟小商贩和苦力斤斤计较。你兜里的一元钱对你和对他们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不要对他们太苛刻。
半个多月前,我在门口一个老大爷那里买了他最后一点豆角。老人跟我说:这是家里种的,他偶尔有时间摘下来出来卖,最后一茬了,嫩地很,再就没有了。1斤2.5元,一掐都能淌出水来,本来想倒到自己的背包里就行,但那天包里装了很多东西,老人看了看,哆嗦着手从自己的裤兜里掏出了一个塑料袋,真是哆嗦着手!而那是一个什么塑料袋啊,颜色已经污了,一看就是多次使用过,就是这么一个塑料袋,老人都不舍得扔。我当时真地觉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想起了那幅著名的油画——《父亲》。唉,我们的农民真地苦啊,农产品的价格真是需要提高,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怎么才能真正补到这些老人手里呢?真是个让人苦恼的问题。如这般零碎买点东西,根本没有办法帮到他们啊。
豆角很好吃,有菜市场里豆角煮不出来的鲜味。我整整吃了两个星期才吃完。这个老人也确实没有骗我,之后的时间里,我没有一次在驾校门口卖东西的人中看到他,而我,本来希望再多买点他的东西,不管什么。
前几天又买了一包柿子,卖柿子的是一个中年男子,我无法猜测他的年纪,他的开价是10元8斤,柿子太重,我从驾校回家又得至少一个半小时,所以没敢多买,我请他给我称5块钱的就行。拿好柿子一称重量,5斤了,我正准备零钱,他却冲我摆摆手,说:5块钱就行了,不用找了!我愕然,他却有些不好意思的跟我说:我都是卖1元一斤的,我看你小姑娘过来了,就喊地高了点,没想到你也没跟我讲价,就按1元一斤卖你了。嗯,这就是我们的村民,偶尔小小的狡猾,但骨子里是爽快而直率的。
这几天还碰到一件事让我非常感慨。那天为了送一个来北京的朋友一点北京特产,我去超市买东西,出来后坐公交车。上来一对夫妻,拎着从早市上买来的菜,听他们说话看他们衣着,典型的普通人,或者说是属于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正坐在我的侧前方,那个妻子把一个弯成S型的铁钩挂在了车的横杆上,然后把菜袋子挂在上面。在平时,我不会主动跟他们搭讪,但当时我心里一动,觉得这个东西很好,要是给父母买一个,老人拿东西坐车的时候会方便很多。于是我就问她是哪里买的,她笑了,说:外面买不到的,这是我们家里自己打的。我觉得很遗憾,就说本来想给父母买的,省得他们坐车拿东西站不稳摔着。没想到,我刚叹完气,那个丈夫没一点迟疑,马上把他原来挂包的钩子摘下来给了我,还说:这个你在外面买不到,我这是合金打的,挂个六七十斤的东西没问题,你拿去给你妈妈用吧。我真是愕然,忙推辞,他妻子笑着让我收着就行,还说:他一听你还挺孝顺父母,现在肯这么孝顺父母的年轻人可不多。我只能收下这个意外的礼物,说实话,不感动是假的。这真就是我们的劳动人民,他们永远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温暖。
有些流水帐一样地记下这几件事,是因为我不想过多修饰,或者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准确表达那些细微的真实感受,但是,肯定的是,这些人在生活中教育了我,不要以为他们不高贵,不优雅,这些朴实的人身上有我们最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那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乃至感觉幸福的最重要的东西,简朴知足,敬老惜贫,温暖微笑,懂得感恩,这些朴素的准则才能让人活得踏实,活得平和,活得舒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