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王成从映秀镇发回的报道
在汶川地震发生100小时后,映秀镇映秀小学四年级学生尚婷在三块水泥板的挤压下大难不死,成功获救


废墟的天空上,直升机往来穿梭,一架架满员的“生命之舟”带着映秀的伤员飞往成都等地。

为防止引发瘟疫,医疗人员向尸体喷洒消毒药剂,而当地风俗则是在遗体上洒白酒,空气中交织着令人泪下的气味。

一位当地居民在废墟上难以抑制激动的情绪。

被困100小时,在三层楼板的挤压下大难不死。5月16日,汶川县映秀镇一名小学生被救出,她的母亲跪倒,对救援人员再三表示感谢。
今天,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已进入第五天,在地震中心地带映秀镇的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今天又有多名废墟中的村民被救出,由直升机送往成都等地的大医院接受救治。不过,消防队员从废墟中挖出更
多的是遇难者的遗体,抢救生还者的难度越来越大。
哪怕是一点点的可能,救援人员都没有放弃。根据村民们的反映和搜救犬的搜索,队员们利用生命探测仪,确定幸存者的位置,然后制定相应的计划,来进行救援。
在一些地方,救援人员成功解救出几名被困人员。在受灾最严重的映秀小学,昨天救援人员又成功解救出一名小学生。救援人员的努力,得到了在场村民的掌声和孩子家长的千恩万谢。在其他几个地方,也不断传出有人生还的好消息。
不过在现场,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挖出的更多是遇难者的遗体。
一天下来,几次五级以上的余震摇撼着映秀镇小学的操场。学校中央的五星红旗还在飘扬,那是五年级小学生杨宏亲手升上去的。那一天是5月12日。她的妈妈望着摆在操场上小杨宏的遗体,不禁再次潸然泪下。 本报记者
王成 摄
(由于王成的相机在强震中被砸碎,他借来家用小数码采访传回本次报道——汶川县映秀镇卫星传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