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多哈(3)以车取人
说到车,更让人加吃惊的是当地人的驾驶风格,最通常的情形是一辆大吉普飞驰而来,里面坐着一位架着墨镜,头裹方巾,身穿白袍的卡塔尔人,要么左手拿着手机,要么干脆把胳膊架在车门上,只是右手很随意地把着方向盘,车里空调冷风劲吹,车载音响震天动地。由于街上车辆不多,也很少有人横穿马路,所以通常行车时速都在80公里以上,多哈城里不宽的马路也能跑出高速的感觉。
多哈街头红绿灯很少,大多路口是环岛,已经进入环岛的车辆优先,未进环岛的车辆就是右转也要等候,很有秩序,因此已经驶入环岛的汽车经常是一骑绝尘,呼啸而过。
在多哈,我们还看到另外一景儿——即使单人驾车,下车办事时卡塔尔人有时车不熄火,空调不关,而且连车门都不锁。后来,还是中国国际台驻站记者赵健夫指点迷津,自从发现了石油,卡塔尔陡然而富,从小渔村跻身富国前列,家家有车,社会治安也很好,根本没人偷车。再加上这个国家实在太小,除了沙漠就是大海,即使偷了车也跑不了。据说,前些年曾发生过一起偷车案,竟成了轰动卡塔尔全国上下的大新闻,结果不到一天工夫盗车贼就落网了。
2001年11月15日,我们返回途中偶遇一位印度小伙,他在多哈给人当司机。小伙子说,他的东家可能还算不上是特有钱的人家,但家里至少有二十多高档轿车,司机除了他还有三位,都是外国人。东家的汽车随时更新,只要看到有新款车,立马更新。
赵健夫告诉我们,只要哪本专业汽车杂志上推出当年新车型,过不了几天,多哈的街头准会有这种样式的汽车飞驰了。有钱人,总能心想事成。
一个当地人说,在多哈,区分穷人和富人最简单的标志就是看车。如果此人开的车是最新款,那一准儿是有钱人。
为此,老赵透露说,他在北京时被夏利都开不起,但在多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给记者站配买了一辆新款的墨绿色奔驰,“这样出去采访方便多了,再说,也长咱中国人的志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