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快到了,处于世界之巅的雪域高原,我想起了老家,想起了亲人,想起了儿时的玩伴。“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来越钢筋水泥化的现代都市,让我等从农村走出来的山里人无法不怀念那刻在心灵深处的关于家乡的回忆,也许这就叫乡愁吧。
老家在江南。昨天跟家里的老父老母打了个电话,电话那端是一句:“中秋到了,你那里有月饼吃吗?”虽然父母都知道我在外边,吃穿不愁,更不用说是月饼了。但每到中秋,他们总少不了要问上我这一句。我知道,父母话里所说的“月饼”,饱含的是对我孤身一人在外的关心,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每年都能吃上各种各样的月饼,但在我的记忆里,只有儿时的那种中间有一小红点的纯面大圆饼才是真正的月饼,才真是让我回味无穷的月饼。
出生在中秋的前两天。出生的那天,正是我们老家中秋习俗“烧塔”的第一天,出生的时候,正是准备“烧塔”的时候,因此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想起儿时中秋与小伙伴们玩烧塔的情景。每到农历8月13日的下午一放学,村里的所有孩子就要聚在一块,到村前村后捡拾瓦砾碎片,然后在村里祠堂前的池塘边的空地上,细心地盖起一座空心的塔,塔“建”得越高越好。盖好后各自回家吃饭。
吃完饭后,孩子们又全都集中在塔前,排成长队,每人手里拿着两片碎瓦片,节奏一致,边敲打边唱起儿歌,挨家挨户过去,要来茅草。
好多年过去了,但每年的这个时候,儿歌声就会在我的耳边响起:
八月八
火烧塔
九月九
茅草有
十月十
贺喜你家猪仔子会吃食
十二月
好过年
……
儿歌的大意就是祝贺村民这一年丰收喜庆、吉祥如意。大家一边唱,一边从所到的人家里拿到所需要的茅草。而村里人也都非常配合,都愿意拿出尽量多的茅草给我们。全村七八十户人家,等我们走完所有的人家,空地上已堆起了高高的茅草堆。这时月亮开始升起来了,孩子们聚集在塔前,而大人们这时也都聚集到了这片空地上。这时,我们就会开始把从各家凑来的茅草开始在塔内点燃,把所有的茅草烧完,这座由瓦片“建”成的塔也就从底一直红到顶上。远远看去,塔身就如是金身所建,闪闪发光,在明亮的月色下,显得玲珑剔透,分外壮观。随着塔身逐渐变冷,红色也逐渐褪去。
“塔”要连烧三天,在十五那天晚上,孩子们烧完塔后先回家,参加家里的祭月仪式,端着月饼、桔子、柚子、花生等秋收果实,祭天祭地祭明月,祈祷在外的家人、亲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接下来,孩子们才可以与家人一道品吃各种水果。吃完这些,孩子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到烧塔的空地上,在明亮的月色下,玩起各种农村所独有的儿童游戏、嘻闹,宁静的村庄响起的是一片尖尖的童音。
一晃时间就过去那么多年,离开家乡也已十多年,不知我那些儿时的玩伴现在是否还好,也不知在今年的月色下,那些留在我记忆里的儿时中秋习俗时否还在继续?在今年的中秋月夜下,父母是否还会在月亮下守着香、祭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