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桥洞能造成多大的麻烦?首都机场迎宾北桥创下最新纪录。7月31日,一场非常短暂的暴雨致使距候机楼最后400米处的迎宾北桥下积水,最深达1.5米,导致3个半小时的高速双向断路,出京方向的车辆从航站楼一直堵到了机场高速路的四元桥内,绵延15公里以上,数百架次航班延误。
桥洞积水堵车在北京不稀奇,从路上堵到天上,却非一般桥洞能及。具有如此能量,皆因该桥的显赫出身,乃位于市区通往机场的惟一高速之上。由于惟一,机场高速但凡有些事故,高速路便无法高速。此次事故尽管极端,具有天不时地不利的偶然因素,不过充分暴露出机场交通的脆弱。事实上,机场高速上因为坏车、交通肇事引起拥堵时常发生,近期开始的断路大修更加剧了路面紧张。为避免误机,有关人士建议出行旅客提前3小时到三元桥。惟一的机场高速令首发公司获益匪浅,代价却是巨大的社会成本。
记得还是2002年,东直门几个新盘入市,大谈国门商务区概念,还说要建联通机场的磁悬浮铁路、东直门即可办理登机云云,内心很是澎湃。结果去年看到消息,称机场城铁已准备开工。全球第一的磁悬浮虽然没戏了,不过有了城铁也是大大利好。只是没盼到城铁却盼到高速。目前通往机场的第二条高速公路——机场北线工程已进入尾声,预计8月底可全线通车。
在此,我并不否认修建第二条机场高速公路的需要,尤其是从京承高速切入,很利于昌平、延庆等六环以北的居民直达机场,而不必从环路绕行进入老机场高速。只是觉得遗憾,为什么建成的不是城铁呢?所有铁路建设中,从东直门到首都机场大概是最容易修成的一条铁路。当我们欢庆北京到拉萨的铁路通车时,更加感觉机场城铁迟迟在修,既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只是一个部门利益问题。在油价日涨的今天,在环保呼声高涨的今天,更显出迟修机场城铁的决策失误。
城市众多的交通工具中,城铁堪称最靠谱的一种。任外面风雨飘摇、一会儿戒严一会儿禁行,此时高峰彼时低谷,只要踏上城铁,则一切都能按部就班,前后不差5分钟。再修一条高速,它还是公路,还是免不了桥洞积水、肇事堵车、断路维修,其搭乘的经济性和载客效率,更和轨道交通没得比。
在写本文时,得知城铁有望在2008年8月通车,也许那时就不会因为一个桥洞积水延误几百次航班,不会为断路大修都去挤狭窄的京顺路,省下许多油费的高速费和接送的人情,总之大家都合适,大概除了首发公司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