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幕后 |
溯风追沙系列报道之六
三北防护林是鸡肋吗?
三北防护林是鸡肋吗?
本报记者邵泽慧 自北京大兴三北防护林报道 刘洁摄影

现状:“绿被子”锁沙尘
今年五一第一天,北京再次受到外来沙尘侵扰,可颇为罕见的是这次沙尘却是来自北京的东南方向,得知这个消息,记者立马改变了原来北上的采访计划,南下去追寻沙源。“很多人都认为北京的沙尘全都来自北方,其实他们忽略了北京周边以及自己境内的沙尘来源。” 大兴区魏善庄林业站站长吕宝和告诉记者,解放前大兴区由于受到永定河长期摆动和决口的影响,全区的60% 的土地沙化。“风来滚沙丘”是真实写照。到了六、七十年代,姑娘不带纱巾是出不了门的,一阵风过耳朵眼里也全是沙子。当年的大兴被列为北京五大风沙危害地之一。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大兴1981年被列入其中,吕宝和说那个时候春季造林一天工作14、5个小时是常事,经常4、5点钟就起来,一天最高纪录能植三、五十棵树。
现在小树苗长大了,大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也初见成效。记者看到的是满眼的绿色一直绵延到远方,笔直的白杨拔地而起,形成一个个四四方方的林网,林网中间种植着各种庄稼作物。昔日的沙荒地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成片成片的林子。正是靠着这些“绿被子”才牢牢的锁住了北京境内的沙尘源头。吕宝和拍着胸脯对记者说,刮西北风我不敢保证北京没有沙尘,但是刮西南风,有这片三北防护林在, 北京就不会轻易扬沙。
问题:22万农防残次林急需改造
若是现在从北京驱车往河北、山西一带,一路上都能看到“绿色卫士”站岗。在略显荒凉的北方田野中,这连绵不绝的树木,带给人不少绿色的希望。可是这道“绿色长城”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记者在此番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三北工程的生态效益和许多个人的经济利益发生了冲突,出现一边造,一边砍;有人造,无人管;造林多,成林少的现象。“十五”期间,虽然国家投资三北工程建设专项资金有23亿多元,超过了第一阶段23年的投资总和,但是分摊到每亩地上仍然觉得“杯水车薪”。而且三北地区国家贫困县众多,地方政府的财政配套能力较差,资金严重不足。
此外,受当时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三北防护林体系早期营造的农防林普遍存在树种结构较为单一、起源较为粗放等问题,致使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加之经营管护等措施跟不上,造成林分质量不高,低效林、残次林较多,现有农防林中约有22万多公顷断网破带等残次林分,影响了农防林整体效能的发挥。据初步统计,三北地区有98.3万公顷农防林已进入成过熟林阶段,占农防林总面积的39%。
希望:国家能够加大投入
每年四月,沙尘天快成了北京的“一景”了,这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三北防护林距离它恢复生态效益的功能还时日尚远。虽说三北是国家工程,但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上个世纪欠下的债我们还清了,子孙后代就可受到绿色的庇佑,免受沙尘之苦。
2001年《北京晚报》发起的到河北丰宁重点沙化区小坝子乡榔头沟村大规模的义务植树活动吸引了北京近2000市民的自费前往,现如今,当年那些拇指粗的小树苗也长的有碗口粗了。2003年4月《北京晚报》又同中国青基会共同主办“北京晚报读者林”大型公益植树活动,在河北风沙口植树阻挡沙尘侵袭。
尽管有媒体“煽忽”,百姓积极参与,但是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大规模改造自然的活动,三北防护林面临问题还有很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沙区的代表纷纷表示对工程弱化的担心。尽管三北工程造林国家投资已经从工程启动之初的每亩三元提高到现在每亩100元,但因为资金到位率不高和投资有减弱的迹象,有些地区沙化情况比以前还严重。来自沙区的代表纷纷建议要足额保证规划投资,逐步加大投资力度,才能顺利推进三北工程建设。
“三北防护林是鸡肋吗?”看到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记者只知道在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如果你不去尝试改变它,也许若干年后北京就会变成另一个楼兰。
后一篇:申报高级职称要及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