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2011-10-13 23:23:23)
标签:

西藏

扎西村

藏民

家庭旅馆

文化

分类: 游记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前往珠穆朗玛峰的旅途,充满期待与艰辛。

    2011年08月24日从日喀则出发后,经过近八个小时山路颠簸,我们越过海拔5280米的嘉措拉大雪山的珠穆朗玛峰风景保护区山口,在6000米以上的雪线之上又攀援了几个小时。车前身后是无边无际的大雪山——我们几乎与世隔绝——而珠峰“朝圣”的路途仍然伸向遥远的西南方向。

    进入高原已超过一周,在5000米以上行进时间也有数小时,或许是对珠峰的渴望,大家对高原反应的疑虑在逐渐淡忘。

 

    接近下午八时(由于有近三个小时的时差,这里的八点钟,天还亮着),我们距珠峰大约还有几十公里路程。导游和司机向我们建议,这天的行程作个调整:今晚宿前面的扎西村,明早由那里出发去珠峰大本营。

    (很明显,这样的建议是出于对他们及他们的关系户经济利益的考虑——在扎西村住宿一夜,可以从每位游客身上赚到几百元钱。但在无法预知继续赶夜路的利与弊时,只好听从司机和导游的——而在事后方知,在扎西村的一宿,无论是对他们还是对我们,都是损益兼半的。)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在翻过无数大雪山,途经大片无人区后,我们眼前豁然开朗:在看似蛮荒的丛山间,竟还零星座落着几个藏族村庄——卧龙村、云加村——富有诗意的名字。

    自己还在想,这些海拔5000米以上远离公路的村庄里的村民,对外面的世界肯定知之甚少。在接下来与那里人民的接触中发现,是自己孤陋寡闻了(请继续看下面的故事)。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扎西村是前往珠穆朗玛峰必经之地,是一个因地缘优势而不断扩张起来的一座典型的旅游中转站。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丫形路标指引着三个不同方向。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扎西村的建筑与装饰,充满浓郁的藏区村庄特色:平屋顶、宽屋檐、黑窗框、朱漆门、彩绘斗拱——看上去豪华气派。在西藏的几天行程里看到西藏各地居民的住宅,都好运于内地一般水准。因旅游事业而兴旺起来的藏族村民,真的“不差钱”!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扎西村是藏民聚居村,有几座专门从事旅游接待的藏民家庭旅馆。司机带领我们去的是一个叫做“珠峰班巴旅馆”。

    因珠峰旅游而兴旺起来的村庄颇具规模,在一个丫形路口的周边,有好几座用中英藏文书写招牌的旅馆、超市、酒吧甚至咖啡屋——像拉萨、日喀则一样,在这里从事旅游服务的,依然有四川、重庆老乡。

    扎西村也是“驴友”交友聚散的地方,在这里的许多饭店、酒店的墙壁上贴满来自世界各地旅行者的照片、名片、留言、召集令或跟帖。在这里,我们竟巧遇在北京——拉萨T27次列车上相识的几位外国游客——这里俨然像一座旅游者的“国际村”。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在进入藏区前,导游曾告戒我们,出于安全考虑,不要主动接触藏族人。在拉萨、日喀则,我们很“听话”,没出现什么意外。

    进入扎西“国际村”,我们的胆子变得大了,主动与当地那些“见过世面”的藏民的孩子们打招呼,彼此很快就成为无隔阂的朋友。

    这里有一所小学校,我们到时,那里的学生刚放学。外表看,这些孩子不洗脸,不梳头,似乎很不讲卫生,似乎是一群家境贫困的学生,而我们的主观判断确有一定程度误差。从这座藏民村庄总体环境看,他们的衣食住条件并不差,也可以得到应有的教育。通过与他们接触,也发现,他们心地非常善良,待人也很礼貌。他们主动用汉语与我们交谈,甚至满口的ENGLISH:hello、please、book、pencil、chocolate、dollar、change。

 

    我们把随身携带的本子、铅笔、分发给身边孩子们。这消息不胫而走,马上,全村数十个孩子围过来,直至所有的东西分发完,仍不肯散去。我们到周围的超市,把店里的巧克力、口香糖、棒棒糖全部买下来,分发给他们,忙坏了店老板,也乐坏了那些孩子们。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扎西村的“国际化”,在我们居住的旅馆家不到四岁的小孙女身上再次得到“验证”:当大一点的孩子们围着我们讨要铅笔、本子时,她并不靠前——她太小了。

    见状,我们单独拿出几枝铅笔送她。她接过后转身进屋,不大会儿,手里攥着一大把铅笔(明显是她以前攒的)向我们展示,里面甚至还有更漂亮的外国彩色画笔——看来我们真把她小瞧了。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我们下榻的“珠峰班巴旅馆”的主人,是一位中年藏族汉子。长年的高原生活,强烈的紫外线,把他脸晒成古铜色。这位藏民不会讲汉语,但能听懂我们的话。与他的交流中得知,在旅游旺季,他的家庭旅馆每天纯收入可达二、三千元(而政府资助为藏民建房,他的二层楼房的旅馆投入还不到八万元)。

    在西藏,人们生活基本衣食无忧,稍有经济头脑,懂经营,都可以勤劳致富。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珠峰班巴旅馆”是一家典型的藏族家庭旅馆,家居装饰极富民族特色:雕梁画栋、彩绘家具,屋内悬挂着当地藏民手工制作的旅游工艺品,四面墙壁贴满游客拍摄的西藏风光图片、留言和藏文书写的经文,除了当地旅游特业工商执照,还有自治区旅游部门颁发的银星旅馆证书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室内家居器物以特有的形式和符号,向游客传达着藏文化的质朴、灿烂与深奥。

    大铁炉里焚烧着晒干的羊粪,不但没有异味,反倒有一种特殊的草香弥漫在屋子里——食用纯绿色饲草的牛羊,排泄物也是那样的纯净——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藏民要用晒干的牛羊粪当燃料了——这里的藏民真正懂得什么叫做良性循环、物尽其用。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旅馆的“小主人”与我们早已成为“老朋友”。她能听也能说汉语——我们的阿姨同事给她洗脸,扎小辫,涂口红,逗得她高兴地屋里屋外跑。

    这个小女孩有个很好听的名字“阿旺桑木”。(藏民有名字而没有姓,且多为四字名字——如格桑卓玛、达瓦次仁----上口、好听)。真的不敢小看这不到四岁的藏族小姑娘:我们一位同事拿出IPAD和小姑娘玩,她熟练地拿在手里摆弄,调出一个一个游戏,口里还叫喊着:“生化武器”、“大战僵尸!”无论什么PAD,什么游戏,对于她,不再是什么新鲜东东了。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在温暖的扎西村藏民家庭旅馆里,我们喝着热腾腾的酥油茶(据说可以缓解高原反应),吃着旅馆为我们做的藏餐,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一天旅途的疲劳早已云消雾散。

    

    在温暖的扎西村藏民家庭旅馆里,第一次住宿在5000米以上地区。睡前,大家都测量了血压,自己的血压竟显示(120--77)正常。(不会是在高原血压计“撒谎”吧?!)

 

    在温暖的扎西村藏民家庭旅馆里,大家很快进入梦乡。大家肯定都在期待实现一个共同的梦想:第二天向珠穆朗玛峰的成功朝晋!

 

天路西藏——扎西旅馆的温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