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山啊,霞光万丈;雅鲁藏布江,闪银光。高原风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这是很多人年幼时便会唱的一首歌唱青藏高原自然风光的歌曲。
来到西藏,在藏区的山南山北深度旅游,站在平均海拔4000余米的高原上举目四望,六、七千米高的大山比比皆是,这对自幼生活在平原的人们,显然充满神秘感和诱惑:终年白雪覆盖的大雪山,几乎就是青藏高原最典型的地貌特征。
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仰望过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巍峨,领略过连绵千里主峰7111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气魄,也环顾过雨(雪)后拉萨城外一些不知名的山峰的姿色。那些耸立在世界屋脊之上的雪峰,几乎就是地球第三极的同位语——覆盖着皑皑白雪直插云天的青葱叠翠的山峰,在金色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放射着神圣的霞光;高天与群山之间,变幻多端云朵腾越缠绕,云层的疏密与聚散,更凭添了大雪山的妩魅与雄悍。

我们的车子继续沿羊卓雍措湖岸的平原上行驶。在江孜、仁布和浪卡子县交界处,陡然,又一座大雪山出现在前方,这就是海拔7206米的宁金岗桑峰(当地藏民也把它叫作:拉轨岗日山)。
宁金岗桑,藏语的意思“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这里是传说中藏传佛教四大山神之一——西方山神诺吉康娃桑布居住之地。蓝天白云下,但见宁金岗桑,山体雄伟,危岩嵯峨,峰顶尖锥突兀,形如鹰嘴。








宁金岗桑峰的另一特点是,在它附近有现代冰川发育,冰川面积达129平方公里。卡惹拉冰川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条。
卡惹拉冰川在山口北面海拔5600米左右的地带,属宁金岗桑冰川向南漂移后形成的悬冰川。由于长年受公路上的车尘的覆盖,此冰川整体呈黑白分层形态。
关注宁金岗桑峰和卡惹拉冰川,是因为它们曾在一些影片中多次出现:由冯小宁导演的电影《红河谷》,还有《江孜之战》、《云水谣》都曾在这里拍摄外景。
因卡惹拉冰川的名气,来西藏的游客一般都会专程来这里,观赏冰川的壮观,赞叹大自然的魅力。




有游客的地方,就会有市场,在宁金岗沙峰下,我们发现了藏民的民居,并有一些藏民围拢过来,与我们攀谈,向我们兜售旅游纪念品。
在人群中,我们发现一位小学生。根据导游的建议,我们在入藏前,事先准备了一些作业本,铅笔等文具用品,凡遇到孩子,会主动赠送——这样,很容易与当地藏民建立友善的关系。


勤劳善良的藏民,他们自身的淳朴,他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也感染着我们。
用手头的零钱,买上一叠印有藏传佛教“六字箴言”或经文的小纸片,带上我们对这里(山神、土地神)的尊敬,抛向天空,也算是对被我们“打扰”了的雪山、冰川和大地致意,同时祈愿这里的神灵,护佑我们下一程旅途平安顺利!
不曾相信有什么山神、土地神,只是在具有神奇魅力的青藏高原,站在这些神圣的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大山面前,便足以震撼自己的精神与灵魂。
自己也不由地感慨大自然的威仪与神力,不由地因他们的庄严与凝重,产生一种景仰——在亘古亿万年的自然造化面前,人,乃至整个人类,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你无法去与自然造化出来的江河山川相提并论,更不可能去因人的意志而改变它的形成与变化,只能在尊敬它的同时,思考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它们,如何与它们和谐相处。
这是来到西藏,来到到那些一生向往的地方,身临其境时的感慨和感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