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正阳门大街是一条比较典型的商业街。三十年前,前门大街与东城的王府井大街和西城的西单大街共同构成当时北京三大商业圈,是北京城最热闹最繁华的地带,几乎所有到北京的外地人都要来此地购物游玩,品尝北京的特色小吃。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北京,还是一座“四平八稳”,以古老的四合院为城市结构完全中国化的城市,除了建国十周年时的十大建筑外,基本上保持着传统的中国古城的风貌。在北京绕城城墙拆除之前,居住在“城里”的东城和西城的人们,大多数人属于“吃皇粮”、拿工资的工薪阶层,那里是较高社会阶层人们的活动区域;相对而言,由于北京的南城北京前门大街由于距北京老城和老火车站最近,交通便利,便陆续有一批批小生产者、商人、自由职业者、艺人,看中它的地理位置,纷纷在此地落脚谋生。在北京南城的宣武、崇文两区,平民百姓把他们生活圈锁定这里,前门大街也由此人气大增,兴旺发达。前门大街的南部的天桥一带,更是老北京百姓浓郁市井生活的缩影。

(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建于上世纪早期的北京火车站)
沿前门大街往南,是商贾云集的地方,有很多享誉百年甚至几百年的老字号商铺,分布坐落在大街两旁或因这条街繁衍而生的大小胡同之间。京城第一美食——北京烤鸭——全聚德烤鸭店就在前门大街上。在鲜鱼胡同、廊房头条、门框胡同里,人们可以找到京城最著名的干鲜果品店、丝绸鞋帽店、中药铺和各色小吃。在众多特色胡同里,最有名的还属前门外一条叫作大栅栏(北京地方口音叫DA
SHI LA)的商业街。瑞蚨祥、同仁堂、张一元等国内“著名品牌”就在这条胡同里。
最近几十年,北京市政建设飞速发展,人们的活动区域不再局限于北京的东西南城区,逐渐向二环、三环以外扩展分散,以往喧嚣热闹的前门大街上,已经难以找回当日的辉煌。但是,由于它往日的繁荣曾给不同年龄的人们以不同的回忆,这些人也希望能够让现在来北京的人们看看当年前门大街,并能够借此给那些想要了解老北京的外地人和外国人一些新的印象,于是便有了前门大街的一次又一次的保留和改造。

印象中,北京前门大街“全聚德”烤鸭店不是中式建筑风格,这次改造让它“复古”了。

北京的“老都一处”,与哈尔滨的“老都一处”应该是出自一家吧?

大栅栏胡同里的“天福茶庄”,天福茶叶遍天下!
大栅栏一百——“新貌”换“旧颜”

百年老店“瑞蚨祥”

不愧为老字号,北京的“同仁堂”气派非凡!不知与电视剧里的“百草堂”是什么关系?
“大栅栏”里的“北京烤鸭”和“狗不理”应该是后来的吧?以前对此没有印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