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北方的沧塬大地,沃野千里,一望无垠,千百年来平静安详,少有来自人类文明的浸染和外力的破坏。上溯几百年,这里还保持着一种原生态——这里被人们称为“北大荒”。
然而就在近四百年前,也就是我国清康熙年间,蕴涵于地底的热流终于在这里寻觅到一处裂隙,灼热的烈焰将岩石烧成岩浆,喷向苍凉的天穹。在前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十四座火山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北面的德都县境内喷发,形成“井字形”分布的火山群。
几千摄氏度高温的岩浆流在荒原间不可阻挡地奔流,覆盖了肥沃的黑土地。冷却后的岩浆呈黑色、红色、褐色的凝固状岩浆台地,莽莽蔓延了近800平方公里,形成独特的火山地貌。
火红流动的岩浆似脱缰野马,在北疆原野间驰骋,途间受到了流向嫩江的白河阻拦,熔岩滚沸了河水,河水浇淬了熔岩,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被熔岩阻隔分隔成似断又连的大小五个湖泊状水面。人们根据这样的地貌形象地称这里为五大连池。
除了地表水,五大连池的水还源自岩层下面的地下水:由于由于火山的运动,对地壳形成挤压,地下水沿着岩层的缝隙流向地表。这就使得这里丰沛的水资源夹携了大量的偏硅酸盐等矿物质。当人们意识到这些矿物质水,无论是喝还是洗,都有意于人体健康后,便纷纷来这里建立疗养院;地质科学家也因由于火山喷发这里独特的火山地貌,展现出来自深层的地质信息,把这里称作活的地质博物馆和教科书。这里保存完好的火山地貌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自然文化遗产,五大连池市也因此享誉海内外。
(为保持火山地貌的“原生态”,以上图片未做任何后期加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