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管什么事,都有过“第一次”的经历,往往很难忘却!就拿我第一次登台说书的事来说,别看过去五十多年了,现在想起时还心有余悸呢。没学说书之前我曾悠闲自得,整天无所事事,一度迷上了射击。背着把气枪穿梭在林中,每天以打鸟“为业”,乐此不疲。对朋友、邻居和周围人投来的白眼佯装不见。此时我已成家,爱人比我年龄大,是我的同行——西河大鼓演员。她人很勤奋,说完书回家后又做饭又收拾屋子;我呢,跟个浪荡公子似的“油瓶子倒了都不扶”,这话放到我身上一点都不过分。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没过多久,妻子怀孕了,拖着沉重的身子还在演出。她不说书就没有经济来源,那时没有单位我们都是单干户,生活没有保障。
女人就爱“碎嘴子”,开始唠叨我不务正业,什么游手好闲......。我们开始口角。我质问她:“你说我不务正业,那什么是我的正业?我什么都不会你叫我干什么去?”当时我特愤怒,觉得什么都不会就是理由,现在想起真是可笑加上可耻。当时却浑然不觉,眼珠子瞪得跟牛似的。(老伴形容我)老伴的嘴很厉害毫不相让,反唇相讥:“人家都能说书,你就不能说呀?干嘛,非得叫我养活着!”http://s9/mw690/48a16bb7tcd66424daba8&690
她的话深深刺痛着我。吵过之后我的脑子也开始冷却,回味着她说的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又有文化干嘛吃老婆的,学说书又是家传,叫她扒我的短?由于“自尊心”受到了挫伤,发狠、发誓——
坚决学说书,将说书进行到底!当时内心的想法不是立志而是赌气,叫她和周围的人看看我也不是光会吃闲饭的。
第二天在家具店买来八仙桌一张,又买了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我每天都往家里捣腾东西,老伴问:“你这是干什么?”我说:“我要学说书,今后我养活你。”老伴闻听似笑非笑,满脸的不屑。
我开始对着镜子,效仿其他演员——扶着桌子在家偷偷地练习。手也不闲着比比划划,摇头晃脑,往往动作跟嘴很不协调,就怕一笔划再忘了词儿、光说又忘了动作,是顾此失彼。想的很简单,一张嘴满不是那么回事,头几天干嘎巴嘴没词儿,说了上句没下句;后来还是老伴有经验,叫我把想要说的先写下来,忘词时可以提示提示。我跟着了魔似地每天演练,后来还把要好的朋友找来给我“摘毛儿”(挑毛病)。我很虚心,不行就改。之前没上过台,尽看别人的了,尽挑别人的毛病了,今天反之。
我这个人有股子钻劲儿,一遍不行两遍......每天练习,后来脱稿说。一天下来通身是汗,毫不夸张的讲连做梦都在说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搭上我是世家出身,早就有点道行,只不过没登台而已。又过了几个月,老伴快生了在家休产假。
我找到曲艺团支部提出要说书的事,曲艺团的领导非常支持。说,给我“一工地”(说书的场所)。一经决定了海报就贴出去了,我走在街上和热闹场所海报随处可见。只见上面写着“特聘请著名青年评书演员单田芳来我社,说长篇评书明英烈”。我见了之后暗笑,然后心跳——我还一段都没说过呢,怎么就写“著名”呢?看来那时就有虚假的广告。http://s1/mw690/48a16bb7tcd6645dec7e0&690
明天就要登台了,这一夜我辗转难眠,脑子里全是明英烈
—— 一会儿朱元璋,一会胡大海,常遇春......。
在上地(演出)之前我早早地在茶社的休息室候场,心里开始紧张,一个劲儿的安慰自己沉住气。在此之前我的师兄也对我说过——当演员的,吃张口饭的都得过这一关,害臊害怕都端不了这碗饭,这一关过了以后就迎刃而解了。
时间好漫长啊!忽听外边的女演员惊堂木一拍,我也随之一震。她介绍道:“大家不要走,一会儿有位年轻的演员叫单田芳说评书,他的书说得可好了,不听您会后悔一辈子。”场内“哇!”有人在笑。我知道她这是抖了个包袱。人家轻松走下台,我开始往台上走。那能多远?可是我是怎么走到台上的,自己都不记得了,光剩下紧张和害臊了。她看出我紧张的不行,还小声安慰我“别紧张,上了台就好了。”
由于事先准备的充分,忘词是不可能。遂把醒目一拍,上场诗说过就开说正书。我还故作镇定的往下扫了一眼,只见台下有几十人看着我笑,每人都俩脑袋——
眼都花了!我念念有词滔滔不绝,一句接一句赶捋的自己上气不接下气。眼睛也不看观众(不敢看),朝着天花板方向讲。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茶社的掌柜过来敲我的桌子:“单先生停停,你跑这过书瘾来啦。你看看都几点了?”我如梦方醒!可不,不知不觉已然过去近三个钟头了。把准备了好几天的书,这会儿全都说了,这时我感觉到不似那么紧张了,气血也平和多了。
亲爱是朋友们,这就是我从艺迈出的第一步!我总结:一个人不要有惰性,不要心疼自己,更不要有任何依赖;只要勤奋,看到和挖掘自身的潜力,充分相信自己!你一定成就大业。正象成龙唱的一首歌一样——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