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锡山孙氏同怀四皓歌

(2015-08-21 10:17:09)
标签:

转载

 

    少宰第孙氏是无锡的名门望族。始祖孙继皋(1550-1610),字以德,号柏潭,明万历二年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卒赠礼部尚书。其子孙后代名人辈出。在光绪七年重修的《无锡金匱县志》上,除了孙继皋本人之外,有传记的还有孙源文(状元四子)、孙祁雍(状元曾孙)、孙裘仁(状元玄孙)、孙永清(状元六世孙,曾任兵部侍郎、广西巡抚)、孙尔准(状元七世孙,嘉庆十年进士,曾任浙闽总督,卒赠太子少保,谧文靖)、孙应谷(状元七世孙)、孙显(状元九世孙)等人,其中孙永清、孙尔准父子在《清史稿》有传。近代更有文人、学者、艺术家孙揆均(1866-1941)、孙诵昭(1878-1968,女)、孙国璋(1884-1965)、孙春圃(1902-1988)、孙葆羲(1907-1966)、孙毓棠(1911-1985)、孙念敏(1916-1984)等多人。

[转载]锡山孙氏同怀四皓歌 

少宰第正门(摄于20世纪50年代)

 

    状元第十一世孙孙寿昌生前曾在故纸堆中发现他祖父手抄的一首《錫山孙氏同怀四皓歌》,据他讲在《孙氏宗谱》中没有见过。诗的作者姚福增(1805—1855),字至川,号湘坡,常熟人,道光十二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浙江道监察御史、礼部文选司主事等职。常熟姚氏与无锡孙氏有多代联姻的关系,孙揆均的长女孙静华(1899-1949,又名端保)就嫁给了姚福增之孙姚鸿翥(1896-1968,字志凤,著名儿科医师)。

    “四皓”是四位白发老人的意思,指状元后代第七世的四位兄弟:孙应谷、孙敦谷、孙颖谷和孙伊谷,其中伊谷(字季莘)是孙寿昌的高祖。该诗作于咸丰三年(1853年),扼要记述了这四位长者的事迹,比如应谷为官清廉、敦谷热心公益、颖谷精通医术、伊谷擅长书画。孙应谷,字戬宜,乾隆六十年举人,曾任江苏太仓学正、安徽庐州学正、云南宾州知州。当时孙应谷已八十四岁,退休还乡,无锡县志称他“健步如少年,遇春秋佳日携一孙逍遥山水间,竟日不倦。性和易近人,后辈多乐与处。”三个弟弟也都年逾古稀,心身康健。四位耆老同出一门,成为一时佳话。

 

[转载]锡山孙氏同怀四皓歌光绪七年版《无锡金匱县志》

[转载]锡山孙氏同怀四皓歌县志中有关孙应谷的记述


 

    孙寿昌还提到1574年(万历二年)春潮,大运河水涨到孔庙前,三进三退,好像是潮水也来叩拜孔子。是年恰逢孙继皋大魁天下,无锡人认为是吉兆,遂在控江门(抗战后改称胜利门)外现在的北塘大街附近建屋三楹,题名“迎潮馆”。该建筑毁于太平天国战乱。后来颖谷和伊谷曾捐资在原地重建“迎潮馆”,当然现在也找不到踪迹了。

    《錫山孙氏同怀四皓歌》没有在其它文献中见过,现抄录如下,我给个别不易读懂的字句加了注释。

 

锡山孙氏同怀四皓歌

 

无锡孙氏同胞四人:长应谷乾隆乙卯举人、云南知县;敦谷好义、手建宗祠;颖谷精岐黄[1]、书学松雪[2];伊谷工铁笔、精绘事。咸丰癸丑,应谷年八十四,仲叔季皆逾七旬,康强逢吉,德门盛事,亦熙朝人瑞也。绘图索诗。予既为题额,复作歌以应荫鹤[3]之请。

 

    李唐有四杰[4],炎汉有四皓[5] 或才擅辞章,或年臻耆老;

    闲气俱为一代钟,孔怀不若同胞好。

    同胞门第擅江东,远溯瑶源一脉通;早岁才望逾三凤,晚岁栖迟爱九龙。

    伯兄今年八十四,秋风曾织登科记;周甲将开鸣鹿筵[6],展步新驹让老骥。

    当年运命叹蹉跎,李杜难登进士科;同榜有人持节钺[7],一官几分老岩阿。

    一朝奉檄行万里,保障茧丝资治理;于今遗爱在滇南,甘棠[8]犹颂使君美。

    归来两袖风萧然,苹蘩[9]告洁无圭田;几筵欲妥先人魄,梴桷[10]还资仲弟肩。

    仲弟手出尤好义,光霁迎人怀坦易,西华南阮赖扶持,仁粟义浆待饮食。

    肩随叔季皆恂恂,松雪工书足后身;刻画金石能寿世,役使草木真通神。

    竞爽喜无一个弱,数信二难神矍铄;养生不嫌四壁贫,读书自得四时乐。

    四皓同秉四气全,春蠢夏假秋敛坚;各抱冬心贞晚节,採得紫芸登大年。

 

注:

[1] 由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是以黄帝问、岐伯答的体裁书写的,“岐黄”常被用作中医的代名词。

[2] 赵孟睿潘裳榉摇

[3] 孙元吉,字荫鹤,孙尔准之侄。

[4] 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唐代初期文学家,史称“初唐四杰”。

[5] 庾秉(东园公)、崔广(夏黄公)、吴实(绮里季)、周术(甪里先生),避秦乱隐居商山,八十多岁时被张良请出辅佐太子刘盈,史称“商山四皓”。

[6] 此句是说孙应谷即将庆贺中举一个甲子(六十周年),古称重宴鹿鸣。少宰第小厅西首原有的“重宴鹿鸣”匾(毁于文革初期)就是该庆典的记录。

[7] 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予高官将帅的权力标志。此句是说与孙应谷同年中举的孙尔准后来做了大官。

[8] 传说周朝的召公在甘棠树下听讼决狱,体恤民间疾苦,为百姓所怀念,“甘棠遗爱”遂被用作对离任官员的颂词。

[9] 苹、蘩是两种可食用的水草。因《诗经》中提到采苹、采蘩用以祭祀,“苹蘩”也被引深用来指祭品或祭祀。

[10] 梴桷,音chān jué,长的椽子,引深为建筑。此句是指修宗祠主要靠其二弟敦谷赞助。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