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孙氏家乘》初探

(2015-08-21 09:16:18)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孙氏家乘》初探作者:九柏庐主

    传世的孙氏族谱尚存数百部,但目前只发现有两部中有关于少宰第孙氏族人的记载。一部是现存丹阳民间的《严庄孙氏宗谱》(下称《宗谱》),另一部是上海图书馆藏《孙氏家乘》(下称《家乘》)。所幸的是孙怡先生拜访了《宗谱》的藏主,拍摄了100多幅照片,包括宗谱中的200多页;孙晓燕女士从上海图书馆购买了两个光盘,含《家乘》中的10册18卷1600余页。两位都为挖掘整理族谱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未见两部族谱的全貌,但从已見到的部分已能找出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信息,比如说孙晓燕女士就把滋畹堂一支的来龙去脉基本弄清楚(见《孙氏少宰第》第5期)。现将我拜读这两部族谱的一些发现整理如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转载]《孙氏家乘》初探

 

《家乘》概况

    两部族谱都是记录以丹阳严庄为中心的孙氏一族的族谱,所用的世代编号完全一致,也有很多重复。《宗谱》封面书签称“严庄孙氏宗谱”,但很多卷的书口(版心)都印着“孙氏家乘”的字样。在我所见到的两部书的重复部分,很像是同一版本,至少可以说是源自同一版本,即都是根据同一个更早的版本重修增补而成的。但由于两部都已残缺,能见到两部残存的全貌还是有意义的,希望内容能互补。虽然以居严庄的族人为主体,但已迁出严庄的支派,如果和严庄还有联络,也辑录在册。除了少宰第孙氏(在族谱中列为“双河分”)之外,还有迁居无锡陡门等地的一支(“陡门分”)和始迁泰兴、再迁靖江的一支(“靖江分”)。当年无锡孙氏和严庄孙氏的联系的确是密切的。《大宗伯柏潭公传》一文的作者孙允恭(字嶤表、寿周,号菽园,顺治六年进士,曾任浙江按察使)就是严庄一支的第20世,他自称柏潭公的侄孙,其实这两支在至少十代之前就分开了。

    国家图书馆也藏有一部民国三十年版的《严庄孙氏宗谱》二十四卷,我查阅过,该谱是宜兴地区的孙氏族谱,没有无锡孙氏的记录。估计宜兴一支也是源自丹阳严庄,后代不忘祖籍,仍自称严庄后裔。

    在现已见到的《家乘》18卷中,48、49两卷为家谱年表,61-76卷为传志。这两卷家谱年表都是严庄第25世的,按其14世先祖的名字分支排序。可能是当年的一个习俗,许多先人都有一个包含数字的别名,例如严庄第14世的经、纬、绪、给、绩、绰、绘、縚、统诸公,分别有别名纲三、纲四、纲六、纲七、纲八、纪一、纪三、纪五、纪九,第48、49卷中第25世的家谱年表就是按他们的后代分列的。首迁无锡双河的14世士安公又名乘四,但在第48、49卷中没有找到列在乘四公或“双河分”名下的家谱年表。

    第61-72卷是按世代排列的传志:卷61为1-11世,卷62为12-15世,卷63为16-17世,卷64为18世,卷65为19世,卷66为20世,卷67为21世,卷68为22世,卷69为23世,卷70为24世,卷71为25世,卷72为26-28世;卷73为节孝,卷74为祖基(与严庄有关的诗文),卷75为祖垄(关于家族墓地的记录),卷76为杂志(不便分类的其他文字)。

    以下是从上述传志以及《宗谱》200余页所含信息梳理出来的和少宰第有关的各世的基本情况。柏潭公在《家乘》和《宗谱》中都是第18世,也就是说,用我们平常所说“状元第几代孙”加18,就是《家乘》及《宗谱》中的第几世。10世以前的传志大多是后人追记的,不一定十分准确;10世以后基本上是同代人写的,可信度较高。

[转载]《孙氏家乘》初探

状元的先世

1世:衍,字彦渊,号源源,配韦氏。生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6),卒北宋明道二年(1033)。曾任光禄丞,是从曲阿(今丹阳市司徒镇)白鹤山迁居包港的始祖。

2世: 穆,衍子,字孟溪,号沧浪处士,传记称他“慷慨有大度”。

3世: 㤨(音同“共”)、悰(音同“从”)、恒、恪,皆穆子。孙恒,字正夫,号包溪,传记称他“豪迈端谨”。

4世:谟,恒子,字子猷,生北宋熙宁三年(1070),卒南宋绍兴二年(1132)。元祐八年(1093)举乡试第一(古称解元)。

5世:实、㝑(“旁”的异体字),谟子。

6世:林,实子;郁,㝑子。孙林,字叔芳,号心一,生北宋宣和四年(1122),卒南宋淳熙元年(1174)。绍兴乙卯年(1135)举乡试第一(此年份不可信,疑为己卯之误,即1159年)。曾任征秘阁侍书。孙谟、孙林祖孙相继夺魁,一时轰动乡里。

10世:夽(音同“云”),是少宰第孙氏一族有确切记录的最早先祖。在《宗谱》中孙夽之子列在“凤山分恒公支”之下。凤山是地名,估计是这一支族人移居无锡之前的居住地;恒公即3世的孙恒。所以说可以推断少宰第族人是孙衍、孙穆、孙恒的后代。但不知道孙恒是否只有孙谟一子,所以不能确认孙谟及其子孙也是少宰第族人的直系先祖。第4至9世的源流有待进一步发掘考证。

11世:若金,字崇德,号深轩,配邹、蒋氏;比玉,字崇义,又名小三;皆夽子。

12世:宁、宣、宓(“密”字的异体字),皆若金子。

13世:璨(音同“灿”)、珑,皆宓子。

14世:士安,又名乘四,珑子。初迁无锡万安乡,再迁无锡双河。《宗谱》中列在“凤山分元七公支”下,估计是第4至13世之间某位先祖又名元七。

15世:礼,配梅氏;乐;皆士安子。

16世:友谅,号守益,礼子。配陈氏,始迁无锡城内,擅医术。因其孙柏潭公为官而得赠通议大夫、吏部左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按古代惯例,当官的根据官位高低,其先世一代(父)、两代(父、祖父)甚至三代(父、祖父、曾祖父)都被赠与相同的官衔。少宰第孙氏为官者甚多,几乎每代都有受封赠的,这类只是名义上的虚职,以下就不再提了。

17世:臣,字国英,号雪窗,友谅子。生正德十六年(1521),卒万历十五年(1587),寿67(虚岁,下同)。配刘氏、继刘氏。继父业行医。少宰第孙氏在状元之前的源流可归纳为:衍-穆-恒-□-□-□-□-□-□-夽-若金-宓-珑-士安-礼-友谅-臣-继皋,其中□为待查。

[转载]《孙氏家乘》初探

状元及其子

18世:继皋,字以德,号柏潭,臣子,后刘出。生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万历三十八年(1610),寿61。配曹氏,庶张、郭氏。万历元年中举、万历二年中状元(1574),任吏部左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追赠礼部尚书。曹夫人生嘉靖二十七年(1548),卒清顺治二年(1645),寿98,少宰第大厅原有的“国封人瑞”匾就是御赐曹夫人九十寿辰的。

19世:源孝,字兰公,号昙生,状元长子,邑庠生,配邹氏,32岁早逝。源忠,字在公,号期生,又作期源,状元次子,国子生,配华氏。源质(《宗谱》、《家乘》都作源质,另有文献作源贤,可能是形近字之误),状元三子,邑庠生,配王氏。源文,字南公(《无锡金匱县志》作南宫,应是同音字之误),号笨庵,郡廪生,配万氏,崇祯甲申(1644)闻国变痛哭咯血而逝。以上四子皆曹出。源春,状元五子,郭出。源平,状元六子,张出,贡监生、河东盐运司副使,配安氏。状元有六子的说法,仅见于《宗谱》中的年表部分,在《家乘》的《柏潭公行状》一文没有提到第五子源春及其母郭氏。据我母亲(孙揆均幼女孙寒华)生前讲,她曾听到过状元有一子被逐出家门的说法。有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有五子和六子两种不同记录的缘故。

    20世以下按各房分述。

长房后代

20世:端禾,号灵均,源孝长子,配秦氏,征仕郎、南京户部山西清吏司署郎中事主簿。竑禾,号均,源孝次子,配叶氏。

21世:黄裳,号中美,端禾子,早卒。竑禾也有子,名字待查。

22世:舜禋(音同“因”),号于六,竑禾长孙,嗣黄裳,配华氏。另据四房22世孙裘仁记载,端禾有一侧室,为正室秦氏所不容,怀孕期间被逐出,在湖北生有一子,仍从孙姓。其子有二子:兰苾、兰芬。兰苾号兰谷,任江西盐驿道,曾携子回过无锡。

23世:景镇,号华阳,舜禋长子,配秦氏。

24世:一泓,字源深,号沁园,景镇长子,配黄氏,卒乾隆四十四年(1779),寿80。元亮,景镇次子。原长,景镇子。

25世:本,一泓长子,配黄氏,先其父卒。树楷,一泓次子,附监生,配秦氏。栻,一泓三子,配龚氏。楠,一泓四子,配华氏。

26世:薇照(配吴氏)、组更(殇)、青选(殇),皆本子。煦,配顾氏,树楷子。焞(音同“吞”)、炘(音同“信”)、燽(音同“筹”),皆楠子。

二房后代

20世:葵禾,号秈丞,源忠子,配黄氏,文林郎。寿禾,号秭丞,源忠子,早卒。

21世:仁溥,号美掌(一作美长),葵禾子,嗣寿禾,配吴氏。仁溶,字晓潮,号梅癯,葵禾子,顺治八年举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任江西南安司理,康熙初年被贬到云南蒙化府,后卒于任上,葬在当地。在《家乘》中有孙仁溶的传记,也是前面提到的孙允恭写的,只提到孙仁溶是孙继皋的曾孙;但据无锡市图书馆藏《无锡先贤殿试策卷》记载,孙仁溶的祖父是源忠、父亲是葵禾。

[转载]《孙氏家乘》初探

 

[转载]《孙氏家乘》初探

22世:岱正,号朴斋,仁溥子,生康熙二年(1663),卒乾隆八年(1743),寿81;配李氏;首倡设立孙氏家塾,始由四房锡信、锡蒲兄弟任教。

23世:廷钟、廷镛、廷锦、廷钺、廷鉴,皆岱正子。孙廷镛,字士衡,号夔堂,生康熙二十九年(1690),卒乾隆二十七年(1762),寿73;配侯氏、继施氏;承德郎、山东济南府德州州同,曾领导治理黄河水患,恩泽直鲁两省灾民无数,人称“积阴德,其后当昌”。孙廷钺,曾任桃园河务同知、江南淮南府山盱通判。

24世:永清、藩、永治,皆廷镛子,施出。孙永清,字宏度,号絜斋、宝严、春台;生雍正十二年(1734),卒乾隆五十五年(1790),寿57;配华氏、继顾氏、庶吴氏;乾隆戊子(1768)举人,曾任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广西巡抚。孙藩,字振宇,号子价(音同“介”,是原有的汉字,不是“價”字的简化字)、树屏;生乾隆二年(1737),卒嘉庆七年(1802),寿66;配丁氏、庶王氏;曾任通奉大夫、云南按察使司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司布政使。孙永治,曾任山西平阳府太平县知县。鸿,字羽丰,廷锦子,早卒。

25世:尔琦、尔准、尔拯(殇)、龄,尔曾,皆永清子,前四为顾出,尔曾吴出。尔祈、尔弼、尔端、尔仪,皆藩子,前三为丁出,尔仪王出。孙尔琦,字宪韩,配秦氏、继杨氏,先其父卒。孙尔准,字平叔、莱甫,号戒庵;生乾隆三十七年(1772),卒道光十二年(1832),年61;乾隆乙卯(1795)举人、嘉庆乙丑(1805)进士;配刘氏;曾任安徽、广东、福建巡抚,闽浙总督,追赠太子太师,文靖公。孙龄,配王氏,候补国子监典簿。孙尔祈,字宪杜,配秦氏,候选州同知,首倡设立孙氏义田。孙尔弼,字宪富,配杨氏、庶唐氏,候选州同知。孙尔端,湖北候补知府署襄阳府。孙尔仪,国学生。另据我母亲讲,孙揆均曾祖为子价公(孙藩)、祖父为宪郭公,由此推断尔端或尔仪字宪郭。据无锡图书馆网名小绿天的专家分析,孙永清、孙藩諸子的名和字是有关联的,“宪”是效法的意思,名和字都对应某一位古代名臣,如尔琦字宪韩(效法韩琦),尔准字平叔、莱甫(效法莱国公寇准,字平仲,),尔祈字宪杜(效法祈国公杜衍),尔弼字宪富(效法富弼)。以此推论,宪郭应是尔仪的字(效法郭子仪)。

26世:慧福,尔琦子,配吴氏。慧惇,山东武定府利津县知县,尔准子。慧翼,兵部员外郎,尔准子。慧焯,江西赣州府长宁县知县,尔弼子。□□(名字待查),伊阳县尉,尔祈长子。景文,尔祈次子。慧勋,字吉甫,号铭常,尔祈三子,配邹氏。立堂,尔祈四子。没有列入《家乘》的还有元恩,尔仪子。

27世:大均、厚均、致均,尔祈长子之子。国均、庆均、湛均,慧勋子。没有列入《家乘》的还有捷均、揆钧,元恩子。孙大均,配侯氏,河南候补县尉。孙厚均,配邹氏、继施氏,蓝翎运同衔知府用河南温县知县。孙致均,配韩氏,安徽青阳县典史。孙国均,顺天宛平县石港巡检。孙庆均,五品蓝翎候选府。孙湛均,直隶试用布政司。孙揆均,字叔方,号寒厓,生同治五年(1866),卒民国三十年(1941),配刘蕙芬,光绪甲午(1894)举人,清内阁中书,民国教育部简任秘书、江阴县县长。从状元到孙揆均的世系可归纳为:继皋-源忠-葵禾/寿禾-仁溥-岱正-廷镛-藩-尔仪-元恩-揆均。

三房后代

20世:采禾,源质子。没有找到有关三房的更多信息。

四房后代

20世:□□,号廉兮,源文长子。秉禾,号秉兮,源文次子,配王氏、继瞿氏,增贡生。廪禾,源文子。

21世:纯,字范若,秉禾长子,嗣廉兮。维,字韩若,秉禾次子,生顺治三年(1646),卒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44,配顾氏,廪监生。祁雍,字李若,号敬居,源文孙,但不是秉禾之子。《无锡金匱县志》称他是柏潭公元孙(即玄孙,清代避康熙名讳,改玄为元),其实应是曾孙。他才思过人,康熙曾下旨征召,被他婉拒。

[转载]《孙氏家乘》初探

22世:九来、九成,纯子。达智、达仁(殇)、达勇(更名裘仁),维子。尧林,祁雍子。孙裘仁,字立三,岁贡生、咸安宫教习候选训导,配黄氏。

23世:亮斯,九来子。绍明、绍厚,九成子。公瑞,达智子。侯瑞(锡信)、伯瑞、子瑞、男瑞(锡蒲),裘仁子。元调,尧林子。孙锡信,字侯瑞,生康熙三十七年(1698),卒乾隆四十二年(1777),寿80,配殷氏。孙锡蒲,字男瑞,号芥舟,生康熙四十八年(1709),卒乾隆三十八年(1773),寿65,配刘氏。

24世:龙光,绍厚子,嗣亮斯。开济,锡信子。应茼,锡蒲子,嗣伯瑞。瀛,锡蒲子。汝霖、汝昂、汝恭,元调子。孙开济,配华氏,岁贡生、建德训导。孙汝霖,字沛苍,号心禅,配秦氏、继华氏。孙汝恭,号懿谦,配朱氏。

25世:应虞,开济子,配秦氏,增监生。际春,开济子,嗣公瑞(为孙),配侯氏、继周氏,邑庠生。应谷,字戬宜,汝恭子,嗣汝霖,乾隆乙卯(1795)举人,曾任安徽庐州府无为州学政、江苏太仓州学政、云南宾州知州,寿92,少宰第小厅原有的“重宴鹿鸣”匾就是纪念他中举60周年。另据姚福增的《孙氏同怀四皓歌》(见《孙氏少宰第》第4期)记载,孙应谷还有三个弟弟:敦谷、颖谷、伊谷,都是年愈古稀,其中伊谷(字季莘)是孙与龄(寿昌)的高祖。

26世:燮(殇)、焘(邑庠生,配朱氏)、耿光(配华氏)、烈光(配许氏),皆应虞子。

27世:据周有壬撰《锡金考乘》记载,焘有子名元超,自状元至元超连续十代秀才:继皋-源文-秉禾-维-裘仁-锡信-开济-应虞-焘-元超,古称“十世游庠”。

五、六房后代

    在现已看到的资料中,没有找到有关五、六房的信息。

(本文经无锡市图书馆网名小绿天的专家指正,特此致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