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的“吃屎经济学”
马蝎子(王子鹏)
传说,两个经济学家晚上散步,看到路上有一坨狗屎。一个经济学家说:“你敢把它吃下去,我就给你10块钱。”另一个经济学家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吃了一坨狗屎,赢了10块钱。又走一阵,又看到一坨,吃屎的那个心中郁闷,愤愤然道:“你吃一坨,我也给你10块钱。”那个经济学家输了10块钱,正在后悔,闻听有反盘的机会,急忙……事毕,两个经济学家越想越不对劲,“咱俩谁都没赢钱,都吃了一坨屎!”两个人一气之下,去找他们的师父老经济学家诉说委屈。老经济学家一听,叹道:“我靠!你俩人才啊!要知道,你们创造了20块钱的GDP啊!”
这故事自然是拿经济学家开涮,但是创造这种GDP的方法显然并不是这两个经济学家独有。房地产就是一例。
比如北方某市,地方政府感觉商品房每平方米1600元的均价和北京上海这些房价“热点”城市相比倍儿丢面子,于是便开始了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的土地运营计划。其手段不外乎三点:其一,炒地。把土地收储中心收归政府直属,通过中心征收生地,弄“熟”后炒卖。其二,拆迁,通过拆迁制造大量被动需求,人为造成供求关系紧张。其三,拆旧布新,大建高档住宅,直接抬高房价。
在这三招之下,该市房价涨幅终于在去年年底成了全国第一。地价高了,房价高了,投资增加了,GDP也就上去了。但是问题也跟着来了。由于拆迁造成的大量被动需求,在高档住宅在市场主体、房价飙升的情况下,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根本无法去市场上购买到与原有住房水平相当的住宅。因此,一方面出现了商品房销量下降、空置率增加的供给过剩,一方面也出现了大量中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买不到合适住房的严重的供给不足。
其实,该市不过只是一个典型而已,同样的故事正在大量中小城市重复上演,有的只是程度上的差别,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在急剧膨胀的泡沫之下,在GDP崇拜的大旗下,名义GDP的增长并没有给城市带来应该具有的相应的财富增长。大量的政府支出、炒买炒卖,就像前文的两位,虽然从数字上创造了效益,但实际吃进的是不过是一坨屎。
在本地居民实际购买力不足,而又缺少异地购买愿望的二线城市,房价的飙升只能是来自短期炒家制造的房市泡沫。不过,地方政府拿到了GDP,那吃了屎的该是谁呢?我看,只能是那些高房价的最终承受者。
这故事自然是拿经济学家开涮,但是创造这种GDP的方法显然并不是这两个经济学家独有。房地产就是一例。
比如北方某市,地方政府感觉商品房每平方米1600元的均价和北京上海这些房价“热点”城市相比倍儿丢面子,于是便开始了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的土地运营计划。其手段不外乎三点:其一,炒地。把土地收储中心收归政府直属,通过中心征收生地,弄“熟”后炒卖。其二,拆迁,通过拆迁制造大量被动需求,人为造成供求关系紧张。其三,拆旧布新,大建高档住宅,直接抬高房价。
在这三招之下,该市房价涨幅终于在去年年底成了全国第一。地价高了,房价高了,投资增加了,GDP也就上去了。但是问题也跟着来了。由于拆迁造成的大量被动需求,在高档住宅在市场主体、房价飙升的情况下,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根本无法去市场上购买到与原有住房水平相当的住宅。因此,一方面出现了商品房销量下降、空置率增加的供给过剩,一方面也出现了大量中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买不到合适住房的严重的供给不足。
其实,该市不过只是一个典型而已,同样的故事正在大量中小城市重复上演,有的只是程度上的差别,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在急剧膨胀的泡沫之下,在GDP崇拜的大旗下,名义GDP的增长并没有给城市带来应该具有的相应的财富增长。大量的政府支出、炒买炒卖,就像前文的两位,虽然从数字上创造了效益,但实际吃进的是不过是一坨屎。
在本地居民实际购买力不足,而又缺少异地购买愿望的二线城市,房价的飙升只能是来自短期炒家制造的房市泡沫。不过,地方政府拿到了GDP,那吃了屎的该是谁呢?我看,只能是那些高房价的最终承受者。
2006年6月14日星期三
推荐
2、21世纪什么最贵
3、忽悠,接着忽悠!
前一篇:令人抓狂的宏观调控
后一篇:旧城改造的“经济人”分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