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息无益于控制房价  宏观调控尚需另辟门径

(2006-05-12 20:40:38)
加息无益于控制房价  宏观调控尚需另辟门径
 
王子鹏
 
宏观调控作为政府调节市场的主要手段,其调整的是经济总量的供求平衡。但是,在拉动内需的前提下,宏观调控对于需求的调整不得不极其慎重。对于房地产业来说,厘清拉动内需与控制需求之间的分野,不过是任何调控措施的入门功夫。
 
本次加息不能看作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措施
 
现阶段之所以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的是“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而有关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之所以最为引人注目,既是因为房价高企已成为社会问题,更是因为由于房地产的牵扯面广,资金运作庞大。但是,考虑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要把房地产放在宏观经济的大盘子之内统筹考量。
央行4月27日的加息,普遍被看作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开始。从全局来看,这次温和的加息主要目的是抑制今年一季度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和新增贷款过快。但是,0.27个百分点的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并不足以对资金的投放产生重大影响。这与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和未来5年内的主要经济任务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统计数据看,一季度,GDP43313亿元,同比增长10.2%,略快于上年同期9.9%的增长速度。但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只有1.2%,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3月份上涨0.8%)。如此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态势实属难得,如果此时出台过于紧缩性的调控措施,无疑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利。但是,对于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却不能不做出反应。
目前经济运行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二是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08亿元,同比增长27.7%,比上年同期加快4.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数字表明,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26万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了全年新增贷款2.5万亿元调控目标的一半。与此同时,前三个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9.2%、18.8%和18.8%,远远高于16%的调控目标。对于决策部门来说,这些都是经济过热的表征。央行的加息无非是想在抑制投资和控制信贷和货币供应量两方面,起到“泼冷水”的作用。“0.27”不过是一个试探性的信号,是否会出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重拳”,还需要对政策的效果和经济运行态势进行进一步的观察。
如果非要把这次加息和房地产联系起来,那只能是对那些刚刚或即将具有卖房能力的消费者起到了抑制作用。但这并不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目标。房地产业在整体经济运行中要扮演的正是发动机的拉动作用,而拉动的动力则来自于消费。从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看,虽然总体形势向好,但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作用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有所增加。一季度,进出口总额3713亿美元,同比增长25.8%。233亿美元的巨大顺差难免带来更多的贸易摩擦,依靠外贸拉动经济增长必然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内需作为未来5年拉动经济增长、创建和谐社会的新动力。房地产无疑是动力最为强劲的产业,但要使这一发动机持续提供动力,必须保持其持续健康运行。这就要抑制投机性需求,鼓励消费性需求。因此,这次加息不能看作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措施,房地产业不过是整体经济框架的一部分,承受了加息的部分影响。
 
结构性控制应该作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控制供给、一个是控制需求。供给减少引发房价上涨,这在2004年的宏观调控中已经有所体现。在房价高企的情况下,增加供给无疑是一个更为合理的选择,但供给的结构应该有所侧重,应该向满足消费需求的普通消费型住宅的供给倾斜。也就是业内经常说的结构性调整。在上一轮宏观调控中,这是一个遗留下来的历史任务,这一任务不解决,“买不起房”的社会问题不会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对住房供给的结构性控制应该作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在需求方面,也只能控制投资和投机型的需求,那些具有普遍杀伤力的金融工具、税收政策就只能慎之又慎。传说中的“五成按揭”如果付诸实施,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住房“短缺”的状况,但这种配给方式是靠压抑有效需求来实现的。那些即将踏入“有房一族”的普通消费者被挡在了抬高的购房门槛之外,大众的住房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真实的消费受到抑制。而那些较有实力的投资者仍然会把普通住宅作为自己的投资方向或保值手段,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必然有反弹的可能,这些就成为下一轮房价“报复性上涨”的基础。房价仍然难逃压而复涨的轮回。
应该看到,由于存贷利差过大,大量民间资本都在房地产业游荡。由于缺乏投资渠道,这些资本仍然会把固定资产作为投资的主要方向。银行不原意提高存款利率,为的就是避免与“拉动内需”的基调不符,但是提高贷款利率,除了提高银行的收益之外,却是间接抑制了那些有效的市场需求。因此,如果不能针对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开辟新的渠道,或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任何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都难免伤及无辜,劳而无功。
因此,留给房地产的政策空间并不大,在既要保护消费,又要控制房价上涨过快的情况下,所有的措施都需要小心谨慎的精细操作。厘清清拉动内需与控制需求之间的分野,不过是制定房地产业内调控措施的第一步。
2006年5月11日星期四
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