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挥刀自宫与土地供应之间的关系
王子鹏
据不可靠消息,东方不败的重要遗产《葵花宝典》日前重现江湖,某君不幸得之,欣喜若狂。急急揽卷观之,首页赫然写着八个大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某君如遭当头棒喝,一时呆若木鸡,继而前思后想,辗转反侧。最后终于咬一咬牙,一刀把自己变成了太监。三日后,某君醒来,急忙翻开第二页,只看一眼,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昏死过去。因为,第二页上写的仍然是八个大字,却是:“如不自宫,也能成功。”三日后,某君再度醒来,强忍心中剧痛,翻到第三页——“如果自宫,定不成功”!某君心中一阵绝望,再度昏死过去。三日后,某君横下一条心,把书从头看到尾,才明白所谓《葵花宝典》并不是什么武林秘籍,而是探讨自宫与成功之间关系的理论性著作,最后一页仍然是八个大字“如已自宫,快快入宫”,细心的某君还在晕倒前发现了一行小字:“编印:皇宫大内净事房。”
该消息没有透露某君最后的结局,不过帝制时代早已成为历史,某君即使想入宫也已无望。有好心的读者建议其出国去做人妖,也算是一条出路。之所以大家都为某君的前途命运担心,其原因无非是某君已经丧失了其作为男人的重要功能,而功能的不完整必然限制了他的行为方式。既无法娱乐于己,又无法服务于人,人生乐趣,没了大半。
挥刀自宫的危害可以说人所共知,但某君敢为天下先,并非其大公无私,而是绝世神功的诱惑使然。而在现实中,诱惑的种类并非只有绝世神功一种。在商品经济时代,金钱、权力、政绩、GDP等等的诱惑要比“绝世神功”可大得多。因此,不能抵制住诱惑而“挥刀自宫”者也绝非某君一个。
据可靠消息,某城市继今年7月份把2.8万亩土地推向市场后,于10月份再次集中把1.8亩土地推向市场。报道称:“短时间内如此大规模释放土地,令人担忧。”在笔者开来,该城此举,与挥刀自宫有异曲同工之妙。
挥刀自宫与集中推地,其相同之处首先在于都是在自己身上割肉。政府不是人,没有人格缺陷的问题,但却会患功能性障碍。前者自不待言,后者则是丧失了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
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一样,都是一个“信心期货市场”,所谓买涨不买跌,就是这个意思。在没涨之前,如果大家都认为这个东西要涨,他就没有不涨的道理。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大家一起看涨的房地产呢?在这方面,经济学第一课告诉我们的是资源的稀缺性,换句粗话就是“物以稀为贵”,东西越少就越值钱。如果某个开发商拿到了一块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黄金地块,他就敢坐地起价。您别嫌贵,爱买不买,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这叫垄断。推而广之,如整个城市的土地供应都在减少,那么所有的楼盘都会变得越来越稀缺,价格就会越来越高。如果这种稀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出现,就有可能造成楼盘价格的迅速飙升,投机增加,泡沫飞舞。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要宏观调控,拿什么来调控呢?有某高级分析师说了:“属于货币政策的问题,就应当在货币上下刀;属于财政政策的问题,则应该调整税收和公共开支。”但是,“从有关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宏观调控不仅可以有利经济,也同样可以为害经济。……目标不当或数量过多,都会对宏观经济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如果这些话成立,那说明,无论才用哪种政策,都有可能对经济发展造成硬伤,留下后遗症。而且按照这种推论方法,如果属于土地问题,那就自然要在土地上下功夫。
在土地上下功夫,采用的是市场的手段,效果就不一样了,如果政府手里还有足够的土地存量,此时就可以缓慢释放,增加对未来的预期,增加大家持币待购的信心,减少土地的稀缺性,就可以对楼市起到抑制作用。当然,这个方法的约束条件是,由于土地稀缺造成的短期套利投机行为。其实,在这一约束条件下,只要政府手里有地,即使不释放,也能起到对“不法分子”的震慑作用。
从中期的时间段看,城市土地供应量减少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政府必须保持土地供应的连续性和长期性,以保持对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控制。“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话有点保守,但无论如何也不能一下子把手里的牌都拿出去。保持一个合理的供给曲线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
“挥刀自宫”,不过一时痛快,留下的伤疤却是长久的隐痛。何况,即使“宫”了也未必能学到绝世武功,弄不好不但东方不败做不了,连太监也当不成,只能出口做人妖。换句话说,即使把地全卖了也未必就能办成想办的事,万一留下一堆烂尾楼,谁都不好收拾。
有人说,土地投放市场,又不是“割”了扔掉,“楚人失之,楚人得之”,都是国家的,谁也拿不走。说这种话无疑有着令人敬畏的历史感,可惜我们不能生活在那么长的一个历史跨度。土地推出去,至少70年的使用权没了,而楼市的飙升可以是旦夕之间的事情。这就好像,“挥刀自宫”之后,“那话儿”被别人捡走了,做了人体器官移植,经过一番官司,虽然产权归你,但使用权归别人,70年为限,届时再根据情况重新决定产权归属。想用的时候用不上,等到拿回来恐怕也没有用了。如果人家到期按章续费,连拿回来的希望都不大。
还有人说,俺那旮土地供应充足,危旧房改造、农村城镇化都会带来大量土地供应。这话有理,但是,由于基本农田的需要,总不能把城市周围的土地都推平了盖房子;危旧房改造一是有时间的限制,二是有成本的限制。从现在的情况看,虽然楼房的质量大都成不了“百年大计”,但与土地的市场需求相比,还是要漫长得多。其次,各种名目的征地、拆迁,在中国虽然成本不高,但总是越来越高不是越来越低,而且多少都是钱,要是有了钱,我看有些征地、拆迁也不用搞了。至于由此引起社会问题,那就更不好办。弄不好,想要的没拿到,倒被别人拿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听到这儿,有的人涵养不够,急了就要骂人:“我割我的,干你鸟事。”此言差矣!如果真的是自己“挥刀自宫”,那的确不关别人“鸟事”,但“挥刀割地”割的却不是自己的东西。从宪法的高度讲,土地是国家的,也就是全民的,割的自然是全民的“那话儿”。一部分人麻木并不代表大家都吃了麻药,出了问题,个人可以拍屁股走人,但这地还是走不了,问题依然存在。可以说,一个人“挥刀”,全城的人ED。说不定这痛苦还要“转移”,那所有的纳税人都跟着倒霉。
遗憾的是,刀子总是攥在少数人手里,轮到自己,除了喊喊“刀下留X”,还真没有别的办法。
该消息没有透露某君最后的结局,不过帝制时代早已成为历史,某君即使想入宫也已无望。有好心的读者建议其出国去做人妖,也算是一条出路。之所以大家都为某君的前途命运担心,其原因无非是某君已经丧失了其作为男人的重要功能,而功能的不完整必然限制了他的行为方式。既无法娱乐于己,又无法服务于人,人生乐趣,没了大半。
挥刀自宫的危害可以说人所共知,但某君敢为天下先,并非其大公无私,而是绝世神功的诱惑使然。而在现实中,诱惑的种类并非只有绝世神功一种。在商品经济时代,金钱、权力、政绩、GDP等等的诱惑要比“绝世神功”可大得多。因此,不能抵制住诱惑而“挥刀自宫”者也绝非某君一个。
据可靠消息,某城市继今年7月份把2.8万亩土地推向市场后,于10月份再次集中把1.8亩土地推向市场。报道称:“短时间内如此大规模释放土地,令人担忧。”在笔者开来,该城此举,与挥刀自宫有异曲同工之妙。
挥刀自宫与集中推地,其相同之处首先在于都是在自己身上割肉。政府不是人,没有人格缺陷的问题,但却会患功能性障碍。前者自不待言,后者则是丧失了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
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一样,都是一个“信心期货市场”,所谓买涨不买跌,就是这个意思。在没涨之前,如果大家都认为这个东西要涨,他就没有不涨的道理。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大家一起看涨的房地产呢?在这方面,经济学第一课告诉我们的是资源的稀缺性,换句粗话就是“物以稀为贵”,东西越少就越值钱。如果某个开发商拿到了一块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黄金地块,他就敢坐地起价。您别嫌贵,爱买不买,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这叫垄断。推而广之,如整个城市的土地供应都在减少,那么所有的楼盘都会变得越来越稀缺,价格就会越来越高。如果这种稀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出现,就有可能造成楼盘价格的迅速飙升,投机增加,泡沫飞舞。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要宏观调控,拿什么来调控呢?有某高级分析师说了:“属于货币政策的问题,就应当在货币上下刀;属于财政政策的问题,则应该调整税收和公共开支。”但是,“从有关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宏观调控不仅可以有利经济,也同样可以为害经济。……目标不当或数量过多,都会对宏观经济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如果这些话成立,那说明,无论才用哪种政策,都有可能对经济发展造成硬伤,留下后遗症。而且按照这种推论方法,如果属于土地问题,那就自然要在土地上下功夫。
在土地上下功夫,采用的是市场的手段,效果就不一样了,如果政府手里还有足够的土地存量,此时就可以缓慢释放,增加对未来的预期,增加大家持币待购的信心,减少土地的稀缺性,就可以对楼市起到抑制作用。当然,这个方法的约束条件是,由于土地稀缺造成的短期套利投机行为。其实,在这一约束条件下,只要政府手里有地,即使不释放,也能起到对“不法分子”的震慑作用。
从中期的时间段看,城市土地供应量减少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政府必须保持土地供应的连续性和长期性,以保持对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控制。“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话有点保守,但无论如何也不能一下子把手里的牌都拿出去。保持一个合理的供给曲线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
“挥刀自宫”,不过一时痛快,留下的伤疤却是长久的隐痛。何况,即使“宫”了也未必能学到绝世武功,弄不好不但东方不败做不了,连太监也当不成,只能出口做人妖。换句话说,即使把地全卖了也未必就能办成想办的事,万一留下一堆烂尾楼,谁都不好收拾。
有人说,土地投放市场,又不是“割”了扔掉,“楚人失之,楚人得之”,都是国家的,谁也拿不走。说这种话无疑有着令人敬畏的历史感,可惜我们不能生活在那么长的一个历史跨度。土地推出去,至少70年的使用权没了,而楼市的飙升可以是旦夕之间的事情。这就好像,“挥刀自宫”之后,“那话儿”被别人捡走了,做了人体器官移植,经过一番官司,虽然产权归你,但使用权归别人,70年为限,届时再根据情况重新决定产权归属。想用的时候用不上,等到拿回来恐怕也没有用了。如果人家到期按章续费,连拿回来的希望都不大。
还有人说,俺那旮土地供应充足,危旧房改造、农村城镇化都会带来大量土地供应。这话有理,但是,由于基本农田的需要,总不能把城市周围的土地都推平了盖房子;危旧房改造一是有时间的限制,二是有成本的限制。从现在的情况看,虽然楼房的质量大都成不了“百年大计”,但与土地的市场需求相比,还是要漫长得多。其次,各种名目的征地、拆迁,在中国虽然成本不高,但总是越来越高不是越来越低,而且多少都是钱,要是有了钱,我看有些征地、拆迁也不用搞了。至于由此引起社会问题,那就更不好办。弄不好,想要的没拿到,倒被别人拿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听到这儿,有的人涵养不够,急了就要骂人:“我割我的,干你鸟事。”此言差矣!如果真的是自己“挥刀自宫”,那的确不关别人“鸟事”,但“挥刀割地”割的却不是自己的东西。从宪法的高度讲,土地是国家的,也就是全民的,割的自然是全民的“那话儿”。一部分人麻木并不代表大家都吃了麻药,出了问题,个人可以拍屁股走人,但这地还是走不了,问题依然存在。可以说,一个人“挥刀”,全城的人ED。说不定这痛苦还要“转移”,那所有的纳税人都跟着倒霉。
遗憾的是,刀子总是攥在少数人手里,轮到自己,除了喊喊“刀下留X”,还真没有别的办法。
2005年11月8日星期二
后一篇:稳定房价仍是当前的调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