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的春节--腊肉飘香

标签:
姑妈腊肉年猪一份年夜饭汶川休闲 |
分类: ◆刀向柔情 |
年猪都要割成两至五斤的小块,全部放入木盆当中,加入适量的盐、生姜、蒜等浸腌几天,估计进味了,捞起用热水洗净,晾晒或风干,再用柏树枝、花椒壳等熏烤。住的是平房或瓦屋人家,则长期悬挂于灶屋房梁上方烟熏火烤。家境稍好的,特地买些猪心猪肚、装些香肠制腊肉,在正月用于待客做下酒菜。去掉多余水分的腊肉色泽精黄,吃起来舒脆爽口,不油腻而清香扑鼻。到开春后一般掩埋于柴灰或继续放在锅灶上方烘烤,保证放得久也不变质变味。有的人家在次年立秋前后打谷子时还有腊肉吃呢。
到了腊月下旬,家家户户打糍粑、包黄粑、做麻糖,年二十七、二十八则全家出动办年货。赶集的乡场绝对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欢声笑语、讨价还价此起彼伏。除夕的上午,哪家都要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净、整洁迎新年。草草吃过中午饭,就准备丰盛的年夜饭了。米饭蒸满一大木桶,锅里热气腾腾煮着腊肉、整鸡等。一切就绪,当家的主人将一块腊肉、一只鸡装入盆中,端到祖先牌位前、灶房、水缸、猪圈或桥边土地等处,然后点燃香烛,敬祖辈在天之灵团圆,乞诸神保佑庇护。祭祀完毕,凉菜切好装盘,锅中炒热菜。一桌香喷喷的家乡菜肴摆上,一串送旧年的鞭炮声响过,从老到幼一家人排座次上桌,年夜饭便正式登堂。长辈道些祝愿的话语,晚辈则向长辈敬酒,满桌的快乐、温馨与祥和。
大年初一起床的第一件事是放迎春鞭炮,然后包汤圆。大家轻手轻脚、轻言轻语,高声喧哗会被长辈阻止。天边渐渐亮出了鱼肚白,一家老小到祖先坟墓前拜祭,挨个儿挂纸钱。鞭炮声中一一向长眠于此的先人叩头。这跟清明祭祖几乎一样,忙完了这些,接下来自由支配,有的上街看电影,有的玩起了扑克、麻将。中午面条、饺子,晚餐是除夕的剩饭剩菜,表示年年有余。
正月初二起,便是探亲访友的时间。每家都会请客热闹一天,饭前一般要摆茶,各人面前一碗热茶水,就着黄粑、麻糖果、糖果等先垫个底。辛苦了一年,喝酒是男人必备的节目,划拳猜令,直喝得满脸绯红、说话卷舌、走路摇摇晃晃。我那次在姑妈家喝醉了,呕吐、尿裤子、发酒疯,真是洋相百出.....耍牛灯、狮子、花灯的络绎不绝,听到锣鼓声从山那边传来,孩子们便争先恐后迎上去。
在汶川过年的细节烙在记忆中挥之不去,那珍藏的是一份文化、一份情怀,还有一种温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