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文化 |
分类: ◆刀在飞舞 |
文学奖的兴起意味着文学奖评委的兴起。评委并不是随便就当得了的,大致上要先做点准备活动,比如写上几年字或者是评上几年论(“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优先”),可以跟文学有一点虚龙假凤的纠葛,也可以清清白白没有任何实质性关系。评委们很忙,他们要看那些作者写的字,要吃饭、要旅游、要开会,如此等等。所以他们甚至无暇来仔细看作者和作品的妩媚端庄,只来得及掷一掷骰子,点一点鸳鸯谱——当然,这摇奖的一掷一点很有讲究,荤素搭配,大小通吃:这获奖名单要各国各地区排排座分果果,要老中青三结合,要妇女参政男女平等——评委通常不会只把票投给他喜欢的美女作家。基于这一点,因此我说:文学奖跟文学无关,而跟文学社会学有关。
作为名词,“文学奖”的结构跟下列词语相同:全勤奖、年终奖、突出贡献奖……它们的中心词都是“奖”。奖,是奖金的简称;奖金是不同于工资和稿费的合法收入。稿费是用来滋润笔的;文学奖是用来滋润作者生活的。我一位朋友就憋着劲儿想拿个诺贝尔文学奖然后率一个吉普车队进藏旅行。当然,在获奖之前,他还有一系列准备活动要做:写一些字、学一点书法或者画画、结识一两位评委并请他们吃饭。人是铁饭是钢——对作者来说,文学奖跟文学公共关系学有关,而不是文学。
至于文学奖的观众——读者,文学奖是购买和阅读前的准备活动。在眼花缭乱的文学百花园里,面对琳琅满目的奶酪,根据导购手册舍此买彼,是符合现代生活的一种简单明快的方式。这是文学奖在文学营销学上的意义。
诺贝尔文学奖应该是文学奖的最高境界了,可咱们的作家倒跟中国男足似的,关起门来一个比一个横,要遇到“冲出亚洲”,作家们的运气还不如国足的臭脚。国家队好不容易凭着2002年日本韩国的缺席挤进了世界杯了,中国作家垂着三尺长的涎水,愣到今天没盼来一个正儿八经的“诺贝尔文学奖”。不能说中国的作家们不卖力,他们还成天找大学教授给自己写评奖申请书,要不自己写英文简历往瑞典寄,或者干脆团结起来力量大,组织个“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委员会”。包括那什么2008大奖,这种意淫的事情这伙作家们干得还少吗?
中国的作家是个怪胎阶层,要弄清个中究里,看来得先认真学习辩证法。要给这个特殊症候群开张处方的话,恐怕得是——回娘胎!重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