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刀向柔情 |
很长段时间以来,对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争论颇多,在这些褒贬不一,或学理分析,或意气用事,乃至某些别有用心的讨论中,我认为当前有关武侠小说的探讨和研究需要注意两点:
首先要明确武侠小说和科幻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一样是以娱乐为主的通俗小说,而不是什么精英意味浓厚的文化小说。金庸是一个杰出的,也是一个相当地道的武侠小说家,他的确推进了武侠小说的发展,将武侠小说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但这个层次始终是通俗文学的层次,他创作这些武侠小说的初衷也是为了赢得读者的青睐,为他办的《明报》扩大发行量。他是优秀和成功的通俗小说家的代表,而不是精英文化的代表,所以就谈不上是一个"以精英文化履行通俗文化的'全能冠军'"。某些喜爱金庸的文学史家们的苦心值得同情和谅解,他们竭力将金庸拉入精英文学阵营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让正统文学史接受他,认同他,给他一席之地。可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金庸也许真的受过鲁迅启发,也许有意识地怀着启蒙民众,改造国民性的理想,甚至还可以再进一步,他的作品与新文学创作的确存在许多惊人和伟大的相似之处。可读过民国时期还珠楼主、王度庐、顾明道、赵焕亭等武侠小说家的作品的读者会轻易地发现,金庸与他们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远远超过金庸与鲁迅的联系。
此外,与金庸同时或稍后一点的其它武侠小说家,如梁羽生、古龙等人,他们的作品虽然达不到金庸的高度,但显而易见,他们脱胎于同一母体,流着相同的血,长着相似的面孔。金庸不是武侠小说家中的异类,武侠小说也不是通俗小说中的异类。
其次,武侠小说虽然是通俗小说中的一支,但它绝不是封建文化毒素和读者庸俗趣味的载体,它和精英文学一样,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和意义。而且在这个超媒介的文学时代里,人人都在通过网络自由地选择作品,发表作品,评论作品,谁还去顾,谁又能做通俗精英之分?再回顾一下历史,被精英文学史家们赞不绝口的《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等经典小说,刚出来时不都是作为通俗小说流行于地摊书坊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