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刀刃在手 |
德国汉学家顾彬接受德国媒体“德国之声”采访时,以“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中国作家相互看不起;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等惊人之语,炮轰中国文学。
看了这条新闻,我首先感到疑惑的是,人家“德国之音”在采访顾彬时,其中问他如何看待中国 “美女作家”的作品,比如棉棉、卫慧之类,顾彬说她们的作品“不是文学,这是垃圾。”怎么这话转到我们媒体上竟变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了呢?而且,顾彬也说了,“中国(中国当代,笔者注)诗歌方面还有一些不错的,了不起的作家。”显然,“美女作家”的作品不能概括中国当代文学的全貌,也不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既然中国诗歌方面有“了不起的作家”,就不能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
这就是说,顾彬并没有全盘否定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只是就某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某些观点和看法,比如作协无用论、多语造大家论、“狼图腾”式法西斯主义论、中国文人相轻论、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自轻自贱论、中国作家胆小论等等。
闹了半天,“德国汉学家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是对别人话语的歪曲,我想这位汉学家要是听见了,也一定会叫冤的。
对于顾彬的诸多观点,除了“多语造大家论”外,其他观点我都能够接受,并以为是“话糙理不糙”,十分切中要害。不过,这些观点也算不得新鲜了,而是国人闻之已久、心知肚明事。
最近,很多人都对当代文学表现出了相当的忧虑。看到“抄袭成风”,看到“身体写作”,看到“梨花体”,看到“作家行乞”,看到“网络写手入作协”,看到“中国作家无缘诺贝尔”,看到“中国当代文学的十四种死状”,看到“ 21 世纪没有文学经典”……认为中国当代文学死了, 德国汉学家顾彬的言论被歪曲着推介出来,不过是为这场讨论添一把火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