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走南浔新兴港村

标签:
湖州旧馆镇织里隔壁明清古桥古镇古村 |
分类: 旅游记录 |
闲走南浔新兴港村

2018年10月21日,从南浔去荻港的路上,搜索到旧馆镇新兴港村也有老宅,国道318北,S12申嘉湖高速南,离苏州八十多公里。“旧馆”?第一次听说,是古时的驿馆还是私塾式的书馆,馆与驿是古时设置在旅途中的机构,查网络得知,旧馆还与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有关。唐代玄宗开元年间,湖州刺史张景遵在原来的治所设置了太湖馆,到代宗大历年间,当了刺史的颜真卿改名东迁馆,唐代德宗贞元于頔因东迁馆与升山馆相距太近,就将东迁馆东移到二十里外的严村,严村改称“东迁”,原东迁馆改为“旧馆”。这“馆”是唐朝设置的最基层的机构。
与江浙许多古村相同,也是集天地秀气纳百溪之流,如今仍然是河水村中流,居民溪岸住;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廊桥连石桥,街坊相连无曲折,布局比较规整,街巷均不宽,典型的江南水乡古村落,环溪则是山村,百里之外,背景迥异。新兴港村这里,相传南宋时期已经零星有人居住,在元末明初,江浙沿海的渔民逆水而上,迁徙到頔塘南岸繁衍生息,为表达对大海的思念,他们将这里取名为“新兴港”。
人说古镇古村都差不多的,此话差矣。如同家庭,三口之家、五口之家,差不多吗?答案是否定的。每个镇每个村,哪怕地理环境差不多,哪怕形胜差不多,哪怕格局差不多,其内涵其实质是有差异的,周庄的沈万三,同里有吗?塘栖的运河上的七孔桥,哪里都没有。所以,每到一个镇,每到一个村,关注其“个性”才好,这才是收获。
以下用图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