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河阳古民居
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河阳村,地处浙江括苍山下,离缙云县城十五公里,离仙都风景区十六公里,是一个以宗族血缘为纽带、聚族而居的历史村落。现有户籍人口三千六百多,其中94%为义阳朱氏。河阳村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
去年正月初六下午,导航查找,驱车到达缙云的新建镇河阳村,游览河阳古民居。
千年之前,缙云没有河阳这村,原是荒芜之地。唐朝末年,中原群雄并起,战乱不断,满目疮痍,百姓纷纷南渡避难,时有朱氏始祖朱清源朱清渊兄弟俩也带着家眷,从河南信阳到浙江杭州,投奔吴越国。吴越王钱镠见朱清源学问渊博、口才出众,遂聘任吴清源做掌书记,成为王宫主管。吴越宝正七年(932年)吴越王钱镠病逝,其子钱传雚(有王字旁)即位。因为钱氏内部权力争斗激烈,朱清源兄弟相携,来到浙江缙云西廿五里的中峰山下定居。为使朱氏后裔不忘祖宗根脉,朱氏兄弟取河南信阳各一字命名“河阳”。
朱氏定居以来,已繁衍四十三代。现居河阳的为第三十五至四十二代朱氏子孙。江南不少地区,如青田、湖州、丽水、温州、台州,甚至福建福州、安徽歙县等地的朱姓,各支各派大多发源于河阳。一千多年来,他们崇尚礼教,耕读传家,重农经商,人才辈出,富甲一方,成为缙云的望族。
河阳古民居始建于五代末期,为元代建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00年2月18日,有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处处原汁原味,古香古色,千年古村,明清和民国建筑相存。
河阳的水系、道路基本保持着元代时期风貌,现存的一溪两坑水系、一街五巷的村庄布局都系元代设计。现有十大宗族庄园式古民居建筑群和十五座古祠堂,有三教合一的宋代古刹“福昌寺”,元代的“八士门””及“八士门”前明太祖朱元璋御赐的石“稀罕”,古代的大桥、农具、家具、壁画、诗句、匾额、雕刻,还有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河阳窗花剪纸,以及历代农民义军的遗迹,古色古香的民俗活动,构成了江南罕见的千年文化古村。还有十座古祠堂,五座古庙宇,百栋旧第共一千五百余间乃是明清两代所建,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江南一绝”。弄堂、街道、水系充满古怠。风火山墙、马头墙毅然耸立,砖雕木雕复杂多样,四合院、大天井、砖木结构、屋面双披,自称特色。主要院落宗祠为前厅后堂,雕梁画栋,名胜古迹密集。
若有机会,去缙云河阳村走走。古村落、古建筑、古文化、古风貌,徜徉、走访、品味、研究,都可以,定叫你不仅穿越历史,与元明清对话,一定使你感慨万千,流连忘返。

河阳古民居景区牌坊,对联:“幽壑含烟长毓秀,青山锁翠永流芳。”“唐宋望族长留千古风范,明清庄园笑迎八方嘉宾“。

历史渊源。
历史介绍。
王天公祠
紫云阁,这里有”河阳古民居“标志。

蓑衣和花窗。
木雕
紫云阁成了创业基地
紫云阁门口一景
喜庆的宅院。
院子情形
廊下红色浓浓春意在。

院子内都有民居居住。
演出服,鲜艳夺目,显出主人身份。
能晾干又安全。与燕窝隔板相望。
低调点,就把要晾的食物放篮子,篮子吊屋顶上。
都吊顶上了,造就一景,也稀奇一乐。
对联、灯笼盈相趣。

马头墙下的院子,绿意春意想成趣。
紫云阁南的文翰公祠。
门前的石路和水系(明沟)

其南,有风月古
题额”风月古“和门楼装饰。
闲聊的老人
折锡箔的阿姨
这老人,使我想起2015年中秋在深奥见到的94岁精神状态矍铄的“佳人”,气质极佳,外貌识素养,必是真闺秀。
院子一角
静静的风车,有红灯照耀,感觉活起来了

并不破旧的风车写有“咸丰元年
朱云吉号”,上面的斗有字“云吉置用”,可能祖宗传承下来的,修补多回了吧。

廊下也挂有演出服装,与灯笼相配,喜庆气氛甚浓

院子内景

有人居住,风貌依旧。

这牛腿,感觉电动工具加工的,式样如旧。

窗棂模样,颇有特色,清末的吧。

《朱子家训》,朱氏人朱柏庐格言。

回文,至今没读成功,没解其意。

“红门”,给古民居春的气息。

竹匾放在两层屋面之间,似晾如晒,在游人来说是稀奇是风景。
粗狂的牛腿,朴素的柱子。柱子上贴“天灯之位”,下有上空下为钉的管子,宅
里人解释是点油灯的,油灯是祭祀的夜间照明用的,或是点香的。

不远的一家,叫“随行之神位”,带钉的铁管子在其上方,里面有已熄火的香

院子一角。洗衣用的石池也有上百年了。

“方圆”之道。门额为“循规”。

门额“映月”。

门额有象形字,乃“耕读传家”。

到处呈现喜庆的气氛。

灯笼上统一饰“河阳古民居”,系村(景区)统一挂饰。

柏轩二翁。是河阳一个重要景点,名“循规映月”,圆洞门额分别“标明”,
是缙云首富朱某的儿子朱柏轩的住房,始建于乾隆甲申年间,面积一千四百平方,有
七十二间房。主房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房套四门为始建面貌。
值新春佳节,横批“祥云绕栋”下,八八对子,均借字共同部分,四字成一字状,
一百二十八字的对联,让人停下脚步,考验一番。

方形的井,估计是民国时期的。

悠悠民居,分列石板街,风貌未改。
不一会,转到荷公特祠了。
荷公特祠也称“孝子祠”,建造于清代光绪年间,占地四百平方米。时浙江巡抚为表彰朱氏子孙朱得三的孝德,特批建造孝子祠和孝子坊,孝子坊已毁于文革。
孝子祠楼上开窗,就可以遥望其母亲的墓,所以叫“望母楼”,现在成了廉政文化馆。

荷公特祠。

门阔景宏,门两边的木雕(神话人物)非常精细。

“朱门闲士,各领风骚”。一个“闲”字透露朱氏家族的低调谦虚。

河阳的发展和兴盛,表置于此。

河阳家训,三字经,二十句。

朱元璋与河阳渊源,由“八进士”连接。

有对上面两个门额”循规“和”映月“的最好释义和注解。

圆形灯透出和谐圆满的氛围和将来的希望
这牛腿保存完好

荷公特祠内景,落地门都是修补过的了。

”孝节“匾。

在河阳影剧院(文化礼堂)俯瞰荷公特祠。
荷公特祠对面是河阳影剧院,也是河阳现在的文化礼堂,二月二十一日没有开。拍了张照,再由荷公特祠北行,去河阳古街。

影剧院(文化礼堂)正面,七十年代产物吗,有可能也是民国时期的。

义田公祠,面东,主体已塌,与荷公特祠隔弄并肩。

中峰拱秀。村的东南有山名中峰山,风水宝地。

马头墙

凹口低调的井,别具特色。
没几步,便到了八士门。这是河阳古村的正大门,始建于元代末年,以河阳南宋时的八位进士命名。门前一对石雕系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所赐,人称”稀罕“。
进门,便是河阳古街。

春联点明:八名进士稀罕石,十五祠堂独特风。

从八士 门进来,静悄悄的,只有一二家
的门是开着的,可色彩依然浓烈,让人沉浸其间。
古街是元代设计,是古村的中轴线和商业街,长两百米,横巷有五条,店铺三十二间,明代清朝和民国的三朝建筑并存,在浙江也少见。

河阳街路重修的记载

三朝巷

巷内一宅院

牛腿很”规矩“,棱角分明。

回字纹形状的图案,在灯笼照耀下,挺活跃。

散石为基,土坯作墙,当是解放后的”作品“。

西面一弄,也差不多面貌。

语录,是把土墙磨平后,撰写的。

古街店面门额上面留存。

月洞式门和窗,民时建筑。
索面坊,为什么叫”索面“,没记住。

老宅院,新撰名:怡和堂。系药店:只要世上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有一店开着,街面就热闹了。

门楼上方额"师俭”。民时建筑

巷尽头,赏?吾庐。

得昆遗风。

老式的牛拉水车,似乎用过不久,高挂板壁上。

木窗精美的雕刻,窗两边还贴春联,把死板的木头“激活”了。

瓜果雕刻形状的牛腿,硕大又丰满,丰收景象,富裕的画面。

花卉形状的牛腿

鸟兽图形的牛腿,活灵活现。

瓜果(桃子)图形的牛腿

回到出入口了,牌坊的背面。

国家和省级的文保碑
走出江苏,走出姑苏,外面的古镇古村都比较静谧,很含蓄内敛,似乎
商机缺乏,比不得江苏的周庄,比不得木渎,比不得西塘(呵,浙江的,但它近苏州),会不会“转型升级”?笔者是反话,有人希望热闹商机纷纷,也人有希望象河阳古民居景区、象石仓古民居一样,给游人安静恬适的闲适之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