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有感于三十年的变迁
(2013-01-15 19:59:19)
标签:
房产 |
分类: 理财 |
上周六的新民晚报理财版刊登了“三代”市民家庭侃新年“钱经”。这两天就有人问我,那个60后,讲的是你吧?http://ml.china.com.cn/html/guanzhu/20130115/130340.html
是我,不是我,都不重要,有事实的存在,也有记者的加工。当时谈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说有很多人近年都发财了,我跟他们没法比,他们可能比我更适合谈这个。可是她说,他们跟我不一样。我是个工薪阶层,没有父母靠山,没有嫁大款(相反嫁了个特别穷的新上海人),没有中过彩票,没有特别意外的财,你是一步步很踏实地走过来,有谈论的价值。我跟她破天荒地谈到了从小我妈妈对我的影响。我想起了我妈妈笫1次带我去银行存钱,那时候我才1年级;我想起了妈妈的生活历史居然就是一部努力为了改善居住质量而奋斗的历史。。。
其实,人心念中有一种东西,是代代相传的。它可能是家族的习惯。
刚才眼前一晃,让我又回到了30多年前外婆家在南市区的老洋房,那在微风中摇曳的红色木窗,那走起来会响的木地板。有一天,扬州插队回来探亲几天的二舅,不小心把口袋里的硬币和纸币洒了一地,10来岁的我当时笑说道:“你真有钱,到处乱放。”二舅那时候也就20多岁吧?他倒是很大方地把几元钱放在我手里,说给我买东西了。后来我妈妈说,二舅是她兄弟姐妹中算是最没钱的人了,我怎么拿他的钱了?我有点惊讶。
那个年头,从来不会知道,30年以后,我和二舅两家都已经在浦东有了全新的生活,浦东开发的时候,二舅回上海,他喜欢陆续投资些小房子,多少年以后,理财也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也是很多年前,外婆最小的妹妹从美国来上海探亲,那时候,她带来了很多时髦的服饰让人叹为观止。我妈妈有幸分到了一件漂亮的乔其纱衬衫和一打丝袜,那件玫瑰红色的衬衫一直陪伴我度过了大学的几个夏天。那时候,出国的人很稀有。
如今,出国成了家常便饭。白天上外克勒的家长对我说,他带儿子已经去了五大洲了,今年春节要去新西兰;交大附中的家长说,月底去泰国。我呢,去年1年,我儿子去了4个国家。儿子太幸福了,想起我12-3岁的时候,上海都没出去过,没有拍过彩色照片。
但我心底是存有那么多的古老彩色的,童年的弄堂,童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