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如果全面放开非沪籍学生参加上海中考,沪籍学生将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和残酷现实

(2013-01-15 13:13:38)
标签:

转载

分类: 育儿记
纠正一下,2012年中考时,上海只有49%的孩子能升入高中!非常可悲的数据. 

最近非沪籍学生要求与沪籍学生同等参加上海中考、高考,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甚至一场骂战,但网上讲理的人少,地域攻击多。

 

作为一个刚陪完女儿结束中考进入高中的家长,曾经也是一个外地人,更有自己冷静客观的态度和真实的数据说明问题。

 

首先非常同情那些因非沪籍,在上海与上海籍学生一同成长却不能与上海籍学生同等参加中考的孩子,他们其中不少学习成绩优于沪籍学生,在中考的关口却没有与沪籍学生同等的考试资格,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当然是一种创伤。但如果放开非沪籍学生让他们同等条件进入上海读高中,这对沪籍学生来说更为残酷。

 

目前上海初升高中的比例是60%进入高级中学,40%的初中毕业生只能进入中专、职校学习,而进入高中的学生中10%是进入私立高中,这部份孩子由于分数较低,生源差,只有10%左右的孩子能考入大学,也就是说上海学生只有50%的学生能进入普通公立高中学习。这一状况是很多外地人不了解的地方。为什么上海不多建一些高中,这个可能跟当地财政教育投入、人才结构培养计划有关,教育资金分配肯定是按在籍人口计划来进行的,而上海目前的流动人口相当大,如果完全放开异地考试,必然造成沪籍学生现有的60%能进入高中学习的孩子就会只有30%——40%进入高中学习(有可能数字更大,今天看到一条新闻说上海闵行区流动人口多于在籍人口),这无疑对其中20%的学生来说太残酷,因为他们是没有故乡可回的!

 

我是一个主张愉快教育的母亲,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没有上过各种学习班,没有请过家教,没有天天紧追她的分数,势必造成了长时间孩子的学成成绩都处于中游水平。这个一方面源于教育理念,更多的是由于自己过去对上海的高考有同样的想法,觉得上海孩子容易进大学,对上海中考的残酷性处于无知状态,事后才一身冷汗,因为你孩子如果处于中游水平,如果考试稍有失误,面对上海只有50%初中学生升入高中的状况,很有可能你的孩子就完全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试想如果完全允许异地中考、高考,那对上海本地学生来说在15岁前面对的人生压力远大于18岁高考的压力。

 

另一个外地人一致统一的看法是沪籍学生考大学容易,高中生上大学比例如何高,这种说法根据不明。我掌握的情况是:首先初升高中,就去掉了40%的同学,而在这进入高中的学生中,市重点高中进入本科比例是98%左右,区重点是80%左右,普通高中在20%-50%不等,而私立高中是10%左右,其余的只能进入大专,还有10%可能大专都不能进。这样算下来高中生也只有50%-60%左右能进入正常的本科大学就读。这和全国的40%进入大学的高中生相比略为高出,这个可能一方面源于上海初升高时就去掉了40%中偏下的学生,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京沪集中了全国最多的高等科研院校,人口文化素质结构高于其它地方,不是地域歧视,十个来自于高知家庭的学生学习平均成绩肯定高于十个来自于农民家庭孩子的学习平均成绩。还有一种说法是上海学生高考分数低,这个无从比较,不是同一张试卷,甚至总分都相差很多,没法衡量。还有说法是复旦、交大招收的上海学生比例高,这跟浙江大学大部份是浙江人、中山大学大部分是广东人、天津大学大部份是天津人一个道理。

 

要说经济差距的存在,肯定是有的,否则在我们读大学的时候为什么云贵广等偏远地区的学生要比其它地方低100多分进同样的大学,那时是同一张试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教学质量的差距肯定是存在的。实际上上海这些年已在改进,除大量接受外地人进入上海籍外(从九十年代的1300万沪籍人口增致目前的1800多万沪籍人口),尽量提供非沪籍人口在上海接受公平教育,比如现在小学外地学生可以享受沪籍同等待遇,同样学费。初中可以进入私立学校,高中可以进入职业中专学校(如果非沪籍学生读书本身非优异,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或私立高中。也有说上海有经济能力多建高中的,但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个区域经济独立核算的地方,学校建设是一个长期投资项目,如果没有中央的统一部署、特殊指示,上海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是没有义务为其它地区教育经费买单的。如果说外籍人口长期在上海工作为上海服务,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上海已有优惠政策对待,但要你拿出数据和证明,不可能无条件的完全开放,中国目前的管理、经济、资源分配是按沪籍来确定的。

 

我是一个有上海籍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外地人,孩子已参加完中考,陪孩子度过了十多年的上海接受教育经历。同样憎恨目前中国的教育模式,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持独立的态度,一方面觉得孩子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多少是天生的,家长的过分的投入收效甚微,另一方面觉得人生是一个长跑,在孩子幼年时期应该让她享受轻松愉快的生活,只要保持一个中游水平,最后的高中段做一个冲刺进入大学是不成问题的,但这一思想在上海这个初中升高中的高淘汰率面前差点误了孩子。其实持我这一理念并没错,中游水平的孩子只要在自身觉醒努力后完全可以进入上游。如果上海完全放开异地学生参加中考,试想这部份保持快乐学习的中游学生及其家长就可能就完全失去超世俗独立的教育理念,这对沪籍学生也是一种不公!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