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了,我们逃过了上海最炎热的时候
(2012-08-07 09:14:22)分类: 清山绿水 |
今天居然是立秋了。因为去了美国一个月,倒是逃掉了上海夏季最炎热的那段日子。记得刚出发的时候,上海还没进入高温,在美国才1天,就听说上海38度了。而我和儿子远在12-28度之间的硅谷,品尝着那里非常丰盛的水果。我们很幸运,这个夏天还没怎么感觉到就到了立秋。
要说错季旅游也已经不是上海人的新鲜事了。今年寒假,我和小龙跟团去了新马泰,也逃掉了上海最冷的10天。自从儿子2-3年级以来,每年寒暑假都是我们错季旅游的好时间。儿子的同学们也是。儿子小的时候,就去离家不远的江浙一带,那里有小龙最喜欢的农家乐。3年级以后,就开始往远的地方带,海南、青岛、庐山等。进了初中,开始往境外带。去年的香港澳门,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美国已经是他去过的第4个国家。而他的同学们,也是出国多次,美国、毛里求斯、菲律宾、日本、韩国等,他的同校同学很多都去过。儿子3年级第一次坐飞机去海南,也是因为他说班级同学都坐过飞机,吵着也要坐开始的。想想自己12周岁的时候,别说出国,就是连上海都没有出去过。在美国,雁和她的先生EDDIE齐声感叹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他们提前感受了世界的丰富多采,未来已经给他们铺上了锦绣的路。
第一次去有时差的国家,在美国,我感受到了倒时差的困难,但儿子却比我适应得多,包括吃西餐。因为怕生病,我带了5瓶完美的芦荟矿物晶、6瓶沙棘茶,还有活立多等若干。谁知一到那里,我就很不适应那里的干燥气候(听说旧金山是在沙漠中建起来的,还有拉斯维加斯),而上海的气候很潮湿(这也是上海人的皮肤不大容易老的原因)。加上倒时差劳累,管儿子焦灼,一下子嗓子就哑了。同时,那里的气候类似于新疆,日照长,早晚温差大。我晚上想开点窗睡觉,结果就着凉了,晚上咳嗽厉害。还好,我调理了2年的身体抵抗力很强,加上完美产品的作用,我没有倒下,没有吃过一颗药,照样去了黄石公园10日游。5瓶完美的芦荟矿物晶、6瓶沙棘茶,10来天就消耗完了,后来我就每天吃水果,买了蜂蜜釉子茶,身体就完全调整过来了。
我和小龙在美国的安排是,休息一周(这周雁带我们去了旧金山玩,独立日去了7 FLAGS DISCOVERY KINDOM 游乐场,参观了斯坦福大学);跟了当地最好的华人旅行社丽山旅行社去了黄石公园、拉斯维加斯、洛杉矶、圣地亚哥、环球影城10日游;回来后又休息了一周(这周去了硅谷附近的图书馆、公园等);然后有报团参加了奥瑞冈3日游,包括红木森林公园和美丽无比的CRATER LAKE。回来后又在雁家休息了一周,雁和先生带我们去了17英里海景,真是美不胜收啊~!我们算是美国西部深度游了,打算明年暑假去东部。
加洲的水果令人难忘。在上海价格昂贵的车厘子、樱桃、蓝莓,在那里的超市便宜极了。儿子喜欢的哈根达斯,价格只有国内的5分之1。但美国的菜,味道就是跟中国不同,开始很不习惯。以至于我们特别想念上海家附近的大馄饨、辣酱面(这几天狂吃啊)。
可能洛杉矶华人区的中餐更丰富些,听导游说,从大饼油条到一切都有。那里的华人不用讲一句英文也可以生活。我们在硅谷,好的中餐有限,雁带我们吃了各国美食,也很棒。也是,去美国,不是去吃中餐的。我们喜欢上了APPLEBEE的牛排,还有SAFEWAY、TARGET、COSCO等超市。美国的环境很好,食品很让人放心。住在雁的家里,让我亲身体验了美国硅谷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是怎么样的,这种体验又是跟旅行团走马观花不一样的。雁和先生工作很忙,他们的工作都跟中国的国内客户和分部有关,必须紧跟国内的速度。
雁的先生EDDIE比我们大2岁。我认识他的时候,我和雁只有高三,EDDIE当时已经是复旦大学物理系的学生。复旦附中跟复旦大学很近,那时曾经陪着死党雁给EDDIE送饭。EDDIE的父母是去美国的第一代留学生,当时他的父母、弟弟都已经在美国,只有他一个人上海。EDDIE在大学2年级的时候,也去了美国,重新读了本科和硕士,直到现在在硅谷做到一家大公司的MANAGER。
EDDIE的高中是交大附中,他是个理科男,高考的时候语文才考了60分,可是化学等满分,总分高,进了复旦,很令人佩服。他也认为对于男孩的学习不要操之过急,他小学的时候成绩曾经很差。另外,他也觉得,女孩在职业发展上,结婚生孩子是个瓶颈。当年的女生再优秀,中年以后都很普通了。
雁的儿子MAXXEW是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他7岁,很调皮,很聪明。回国后我居然一直想起他的一言一行,比小龙小5岁的他跟小龙很玩得来,他那标准的美国发音,让很少开口将英文的小龙,只有在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无拘无束地用英语交流。
美国很干净,美国的人很KIND,美国的生活很简单,因为人与人之间也较单纯和简单。美国是个可以靠自己努力、不用靠关系就能进步的地方。在哈里森福特家乡的小镇上,一个美国的女子热情主动地要求为我和儿子合影,令我温暖,这是美国留给我的美好印象。
旅途中,遇到几个留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有一个是24岁的武汉来到波士顿某大学的男生,才来了3-4个月父母就来看他了,他喜欢美国,希望将来留下来;1个山西太原在美国名校留学刚毕业的男生,他金融专业,在北京找到了工作,年薪第一年10万,以后有20万,打算回国;1个是贵州来美国读硕士的,化学专业,有奖学金,3年没花什么钱,打算回国再说,工作没找好。他们回国的原因,都说是不习惯美国的饮食。还有个漂亮女生,她加拿大读的大学,美国读的硕士,在纽约找到了工作,她来自新疆石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