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考10天,孩子决定去美国读中学!但她的决定仅仅是因为中考前半年,没有新知识可学,反复做题,查漏补缺,尤其是语文基础知识,她的成绩最后有较大提升,就是我发现她没有“背”标准答案,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表述,所以写得总没有标准答案完美!按标准答案写,成绩就稳步提升……总之,孩子非常反感为了应试而必须“精准”的要求!
真正决定去美国读书后,随即发现我们和孩子一样对美国中学、美国教育只是一些笼统认识,我们不清楚孩子真的适合去美国读中学吗?我的朋友对美国历史文化研究很深,对我女儿也有颇多了解,她说女儿到美国去一定能适应得很好,但我们半信半疑……面对“出国读书”这一家庭重大决策,我们发现我们不太了解孩子,孩子不太了解自己,我们和孩子对要去的美国也是一知半解……第一次感觉到“决策风险”,而减少风险的办法就是先去了解美国的中学及其美国的教育制度。于是我拿出自己做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办法,先通过各种路径查阅资料,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有力的观点证明美国的教育适合咱家孩子,也能客观告诉孩子美国教育的特点,让她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面对未来。研究结论如下:
一、美国中学教育是一个全人培养过程,几乎所有学校的使命和信念都是努力培养孩子成为身体健康,心灵强大,思想独立的个体,同时希望孩子们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能够拥有诚实、尊重、信任、合作等品格和能力。这也是俺家对孩子教育的期望!
二、美国的课程体系是平衡发展,学科、艺术和体育同等重要,艺术管了修养和情操,体育管了身体健康和团队合作,学科管了知识和技能。在我看来美国教育通过艺术和体育管了孩子一辈子的健康和幸福,通过学科管了孩子工作(或者就业)阶段(即25岁到65岁)顶多40年半辈子的能力和发展。我觉得还是一辈子重要,半辈子工作阶段其实跟每个人对工作的理解有关!所以中国教育是以牺牲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快乐,老年时期的健康和幸福,换取青年和中年那竞争惨烈,少数人发达,多数人卖命的半辈子就业过程!
三、美国私立寄宿高中不是砸钱就能进,所以要考托福和SSAT,还要看平时成绩,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课外活动,领导力、为人处事和社区服务等等,美国私立寄宿高中毕业的孩子不一定都进“好”大学,不是没有能力,是孩子们的自主选择。有的美国孩子不希望离家太远,有的美国孩子喜欢在文理学院培养思维方式,总之是多元化、自主性的产物,千万别拿有多少学生进“藤校”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另外提醒各位,部分美国私立寄宿中学,招收那些无法在正常学校上学的特殊孩子,包括智力、行为等方面有非正常状况孩子!
四、美国排名前20的私立寄宿中学是很棒,但是那里汇聚了全美国、甚至全世界最棒的孩子,所以远不是人大附中、复旦附中、东北育才等“区域牛校”能比,所以中国有些孩子进去会如虎添翼,有些孩子进去可能失去自信,还吃苦受累!俺孩子初中三年和北京地面儿上的“精英孩子”在一起,混了个“中不溜儿”,自感没啥成就,所以这次直接从20名以后找学校,托福和SSAT成绩出来后,又自觉删除两个“牛校”,最后只申了一个提前录取,还申了一个保底校,结果被提前录取,保底校的申请还要提前撤出!总之,适合孩子是申请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