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舒新
王舒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716
  • 关注人气:30,0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转帖儿子的文章:我的大学——纪念留学两周年

(2010-09-20 14:48:26)
标签:

转载

分类: 他山之石

 

    应“春来茶馆”阿庆阿姨的要求,儿子写了留学两年的心得和大学四年的总结。其实,这篇文章儿子是早就打算要写的,只是缺乏动力和压力,一直拖沓着没有动笔,得,阿庆阿姨一“施压”,儿子终于没了懒惰的借口,花了两天的时间(注意不是整天哟),写出了这篇“我的大学……”。我认真看了一遍,觉得写得不错,是他自己亲身体验后的真情实感,所以能抓住人的心,也应该能给那些想出国还没出国以及刚刚出国的学生们以借鉴。很多博友转帖了这盘文章,我这个当妈的也近水楼台一把,转到书斋给朋友们看看吧。

 

 

                  我的大学(上)——纪念出国留学两周年

 我的大学——纪念出国留学两周年(上)

 

    作为06年考入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的一名学生,我有幸成为众多留学生中既有中国大学本科的学习经历,又有美国大学本科的学习经历的人。在此我就把我个人在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经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虽然不具普遍性,但还是希望能帮助那些在是否出国留学的交叉路口上徘徊的学生们。

 

    在说出我的经历之前,我要提一句,在美国大学读本科和读研究生还是有区别的。我不否认在国内读本科,再考到美国读研究生的路径,这是一条非常好的路,也是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路,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条路适合每一个人。那些在一个极端的学生,也即非常聪明,而且非常努力的同学,在国内读完本科再到国外读硕士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些同学国内考上清华北大,研究生读哈佛耶鲁,既省钱学校又顶尖,这是公认理想的好结果;而对那些在另一个极端的学生,也就是不聪明而且也不努力的同学来说,我得奉劝他们,能混个中国大学文凭就不容易了,因为在外国大学读书更难混,有些知识不是靠考前突击就可以的,英文的大部头不好突击啊,平时不努力学习考试肯定混不过去。而对于除去两个极端剩下的大部分同学来说,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肯定是出国读本科比在国内读本科要好很多。相对于在国内读书,在国外不仅能体会不同的教育方式,还能增长见识、提早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一般来说,本科在美国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考研能考到的美国大学普遍排名会更高一些。

 

    言归正传,我先说一下在中国上两年大学的感受。上海交大算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了,这里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大学生,几乎每一个都是省里最好的学校里考出来的尖子生。我高中学习成绩也不错,高考成绩651分,算上国家二级运动员加分是671分,这都是靠自己不懈的努力与拼搏得来的,没有一丝取巧没走一点捷径。在大学中发现周围的同学都是精英,各个都聪明无比,对于全英语全外教教学,似乎没怎么花时间就能学得很好。而我课上课下都拼命地学,有些学习内容却总是似懂非懂,我感觉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是第一个期中考试就把我的自信心击垮了,以后的每次考试都像是噩梦,那一阵子我真是很焦虑很无助。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我那个阶段写的博文。

 

    我们学院在大二申请美国密西根大学,前两年的GPA成绩起主导作用,密大有些专业对GPA成绩的要求非常高,且每个的专业的名额都是有限制的,所以,能否考出国,与你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我努力学习,但总感觉获得的和付出的不成正比,加上大学的两年里,我还代表上海交大,取得了全国大学生网球比赛单、双、团体三个冠军,这也占用了我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总之,在上海交大的两年里,我拼尽了全力,最终成绩也只能算个中等偏上吧,GPA徘徊在3.2附近。

 

    申请密西根大学对GPA的最低要求是3.0,计算机大类的专业要求是3.5 ,我就不对这些热门专业有什么奢望了,再说我也真不喜欢电气类专业,有些要求3.3 的专业难度也不小。除了Eassy能展示一些你的个人魅力之外,能不能考上也不完全是靠分说话,还和你申请的专业密切相关,每个专业都是有名额限制的,和中国的高考招生有相似之处,也要按报考人的分数逢高录取,很多同学因为报考的专业被录满而与密西根大学失之交臂,其实去了之后才知道,在密西根大学,转专业不是难事。申请的那段时间是我最迷茫的时刻了,在你不知道每个专业报名人数的多少时,能否被录取是要看运气的。我的第一志愿就没有申请上,但我的运气还不错,我在申请的Eassy上提了一句我对土木与环境工程也很感兴趣,没想到最后就是这个专业把我录取了。这就是是命运的安排吧,让我有机会亲身体验美国的大学生活,同时也学了原来没想过学,现在越学越喜欢的专业。

 

    美国的学习与生活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可能是之前看美国校园电影看多了吧,一直觉得美国大学的生活是轻松惬意的,可一进到美国大学的课堂才发现,现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首先工程学科的学习就特别紧张,其次土木工程是除了化学工程之外课程最多最难学的专业,每学期我选4门甚至5门课,每门课平均两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作业、实验、报告一大堆,感觉每周都有大大小小的考试,如果想要好成绩,就一刻也不能放松自己。除了学习以外,留给自己的课余时间真的不多了,远不是国内人们想象的美国大学生的“幸福生活”。关于美国的课堂氛围和与教授沟通,其实和交大密院没有什么大的差异,因为在交大的教授很多就是密西根大学的教授,只是国内课堂上学生的数量多一些而已,如果你想和教授沟通,无论是在交大密院的课堂还是在美国密西根大学的课堂,都是一样可以做到的。所以我们交大密院考到密大的学生,几乎没费什么时间就基本适应了美国的学习。在这点上,我的经历有特殊性,其他同学无法借鉴。

 

             儿子留美一学年

 

    大三的时候我参加了密西根大学业余网球队,有幸能体验到美国人的生活,说是业余网球队,其实水平超出我想象的高,我这个中国大学生“冠军”在那里也显不出强势,网球队每周训练一次,每几周就有学校之间的友谊比赛。网球队的队员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开party一起high,当然主题是一起去比赛,美国学生经常把这个主题忘到脑后,哈,我也从中体验到美国的生活和文化,非常有意思!

 

    如果说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的一个大区别,恐怕就算是学生社团了。我在交大密西根学院自己成立了第一个网球社团,从刚开始的成立到后期的运行,深深体会到在中国发展社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自己拉到了赞助,上海交大的体育用品商店的老板每学期资助我们社团两袋网球(大约100个球),学院的团支部又每学期资助我们社团500块钱,这些钱都用在租场地和买更多的网球。网球社的会费是每人30块钱左右,因此,我们社团刚开始办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一度是我们学院最大的学生社团,外院的同学都想往里边挤(打球便宜啊!),他们说,每个周末我在网球场带着几十口子人打网球就是交大一景!哈哈。但是,我们很难找到更多的钱了,因为缺少经费,除了每周一次活动,别的什么也干不了,想组织个比赛更是甭想。后来学院团支部取消了对我们社团的500块钱赞助,我们网球社就像是断了粮的小肥猪,没到过年就饿死了。希望以后的情况会有所改观吧。

 

    再说密西根大学的网球社,可能是因为文化的不同,国外的大小公司对资助各类学生社团还是很有兴趣的,网球社很容易就能弄到钱,而且网球馆对我们社团的支持也很大,收很少的场租费用甚至免费,我们每次的训练都在室内网球馆,一次就要占用7、8片场地,如果自己出钱,那将是多么大的一笔开支啊!而且基本上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网球社,所以每个月都有一到两次和其它的学校打交流比赛,队员们自己组合起来开车去,社里还给报销油费。这是一种娱乐交友的大好机会,和我们闭门造车的中国社团比起来,美国的社团要好太多太多了。密西根大学最大的学生社团要数太阳能汽车社团,社员有100多人,每年的赞助费超过100万美元,这哪里是社团啊,跟大公司差不多了!

 

    在密西根大学我还参加了一个社团,就是Michigan Concrete Canoe Team。这个社团和我们土木专业有关,所以我刚到那里就报名参加了。在一年中,我们设计并制造了一个混凝土独木舟,并在学期结束前租个大车拉着自己造的船,参加了美国东部密西根地域的混凝土船比赛,虽然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学会了团队合作。我参加这个社团已经有两年了,第二年比第一年进步了很多,但是和那些传统强队比较中,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相信,经过每一年的努力,我们的成绩会越来越好的!

 

我的大学——纪念出国留学两周年(上)

 

   接下篇:我的大学——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本科之对比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