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舒新
王舒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769
  • 关注人气:30,0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上没有不花力气的成功者

(2009-03-24 19:30:04)
标签:

教育

分类: 育儿记

转:

    国内有一种很流行的误解,认为美国孩子读书不辛苦,可以成天玩耍,我曾经也信以为真,好朋友慧的哥哥一家定居美国,她纠正我的认知误区:谁说美国孩子不读书?她在美国读小学的侄子班级里有非常用功的白人孩子,好成绩是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更大的力气得来的,对啊,这可是自古以来颠无不破的真理啊。

      美国著名漫画“花生”里史努比的主人查理·布朗,就一本正经地对小伙伴们说:“你知道吗?我们读一个好小学,是为了读一个好中学,读一个好中学是为了读一个好大学,毕业之后找份好工作,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孩子送进一个好小学”。我最喜欢的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里,风度翩翩的好孩子风间,也是每天拎着补习袋转战在各科补习班之间的。老公曾在日本拍过几张日本中学生照片,当地人告诉他,日本的中学生就是这种灰头土脸的样子,因为课程太重,升学压力很大,所以中学生是抑郁症高发人群,照片上的日本男生的确看上去远没有中国高中生精神。

      所以,不用抱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状况,不用抱怨在国内读书辛苦,想要出人头地,全世界都一样。我在优秀的毕业班老师“不死的爱”先生家里留言曾说过:“二十几年前我们上高中的时候也是大量的题海战术,主课老师们也是争抢一切空余时间填鸭,可很多同学做数理化难题做上了瘾,包括我自己,那种解出一道难题的成就感是非常棒的,可以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当年我们崇拜的偶像是陈景润,谁都梦想将来能像他一样攻克科学难关。现在的孩子们没有了那样的偶像,只剩肤浅的歌星影星,这种榜样怎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都想当明星出人头地了,最后就是头破血流。”所以,现在国内不是教育本身有问题,而是主流导向有问题,谁不喜欢轻轻松松挣大钱啊,可那现实吗,除非运气好买彩票中大奖,不然哪来的好前程呢?要说国内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是科目侧重点的调整、对学生成绩评估的方式等等,而不是盲目地减轻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学习肯定是艰苦的,青少年就应该自我培养不怕苦的意志。

      转来一篇比较难得的文章,稍微长了点,有兴趣不妨一读,着重注意最后一段。

                                      我看到的美国高中生书包重52公斤
                                          ——一位旅美学者的教育观察手记

    普天下,不只是中国高中生读书辛苦,美国许多高中生也很辛苦,辛苦程度和中国高中生有得一拼。我在美国生活多年后,对美国教育有了一些深刻的感受和认知。
    威尔逊高中坐落在洛杉矶县的中产阶级住宅区,居民包括律师、医生等。中产阶级占美国人口的80%左右,选择这样一个区域、这样一个高中探讨美国教育,很有代表性。
    一、  美国高中生叹息:睡6个小时,那是幸福!
    威尔逊高中一天7门课,7种课本加必读书和选读书,共112磅,约52公斤重。以加州洛杉矶县的威尔逊高中(GlenW.Wilson High School)12年级IB学生为例,书包里装着:
    20世纪史课本,外加必读两本书:基辛格的外交史和耶鲁大学历史教授伯根的当代史,两本书加起来800多页。文学课本,必须携带精读的300页以上的小说1本,另有3本泛读小说。还有生物、物理、微积分课本和外语课本,外语小说2本,以及心理学课本、哲学课本等等。
    每天7门课。早晨6时50分上课,下午3时下课。下课后,还有课外活动+比赛+作业在等待着孩子!
    美国高中生如此叹息:每天能睡6个小时,那是幸福!每天能睡5个小时,那是正常!每天能睡4个小时,那不稀奇!

    二、  美国好大学的门决不是敞开的
    美国高中毕业很容易,大学的门向每一个学生敞开着,生怕高中生毕业后不读大学。但是美国的好大学可不是对每一个学生敞开大门的。想要进入美国名牌大学、好大学,一定要辛苦。
    美国好大学录取高中生,看4种成绩:
    1.高中每一年的平均成绩,英文名GPA,General Point of Average。如果100名毕业生中,你的成绩是第一名到第五名,会抢先被名牌大学录取。美国名牌大学录取的85%的学生的成绩在高中是10%,即100名毕业生中的前10名。
    2.大学统考成绩,英文名称SAT1。一共考3门,英文、数学、写作。每一门以800分为满分。如果你的3门SAT1成绩平均在750分或750分以上,名牌大学抢先录取你。
    3.专科考试成绩,英文名称SAT2。至少考2门或3门。如果准备学理工科,需考数学,然后再从生物、化学、物理中选1门或2门。如果学文科,考文学,然后再考欧洲史、世界史、美国史、心理学。
    4.AP或IB成绩。它们是高中的大学预科课考试成绩。IB的英文全称为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这两种考试的成绩对能否进入美国的名牌大学十分重要。

    三、  高中生是否尽了最艰苦的努力?
    美国名牌大学录取时特别看重学生在高中时是否作了最艰苦的努力——具体地说,是否上了难度最大的课程。难度大的课程就是指AP和IB。
    根据美国教育部的统计,美国的高中约20%为私立学校,约80%为公立学校。开设AP课程的高中占美国高中的70%,这个比例在私立和公立学校中相等。
    开设IB课程的高中约占美国高中的30%,这30%的高中同时开设AP课程,换句话说,美国有30%的高中既开设AP课程,也开设IB课程。这类高中,无论私立的还是公立的,都是相当优秀的。
    这些优秀高中都列在美国好大学录取的优先名单上。比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斯坦福大学每年都会抢招优秀高中的前几名学生。
    以加州两个大县洛杉矶县和桔县为例,中产阶级和中产阶级以上的社区的高中几乎都开设AP或IB课程,极少数的低收入社区也开设这类课程。这说明,占美国人口比例最大的中产阶级的子弟从小孩子起就投入了艰苦竞争。中产阶级是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这股中坚力量并非玩出来的。
    如果学校开设了AP或IB课程,你没有进入此课程,你的平均成绩再好,全国大学统考的SAT成绩再好,名牌大学也对你打问号:你在高中没有尝试最艰难的,你怎么可能在我们这样的好大学完成学业?
    就这样,AP或IB课程使想进名牌大学的学生有了十分辛苦的高中生活。进入高中时考试,考过了才可以上AP和IB的先前班,英文称“荣誉班”。从荣誉班到AP,IB课,所学的课程比普通班课程深得多、广得多,作业也多了很多。这就是为什么美国部分高中生背着100多磅的书包上学,每天只能睡四或五个小时。
    以美国高中生总数计算,当然是白人学生参加AP和IB课程高于其他族裔的比例,因为美国还是以白人为主体。
    华裔学生参加AP和IB课程的比例也很高,但在教育导向上有很大不同。白人学生除了学习AP和IB课程,对课外活动格外重视。而华裔学生太重视分数,特别是家长(第一代移民),把孩子的成绩看成唯一的进名牌大学的条件。这与东方国家只重视分数的教育传统有极大关系。所以,华裔学生和美国白人学生学习AP和IB课程的比例差不多,但实际能力会有不同。白人学生更活泼、更独立有主见。

    四、  名牌大学十分看重学生的课外活动
    美国名牌大学除了看学生的成绩,还十分看重学生的课外活动。在大学申请表上都有一栏:高中期间参加过什么课外活动,参与了几年,担任过什么职务,得过什么奖励或荣誉,奖励或荣誉是地区级的、州级的、国家级的还是世界级的。
    课外活动分三类:
    第一类,学术性的。最被美国大学认可的高中学术性课外活动有两种。A,奥林匹克科学活动,侧重科学的高中都有奥林匹克队。成绩好的学生被选入,常常训练、比赛。B,美国高中十项全能冠军队。十项知识竞赛包括文学、绘画、音乐、经济等等。
    第二类,演讲,辩论。美国高中的俱乐部多样多彩。你自己如果有能力、有想法也可以成立俱乐部。在美国最被认可的高中俱乐部有三个:A,演讲俱乐部。B,辩论俱乐部。C,模仿法庭辩论队。
    第三类,义务活动。最被认可的义务组织是红十字会,还有两三个国际级的慈善会,比如狮子会。很多高中生花很多时间参加义务劳动,到医院、教堂、公共场所劳动。还有学校和社区服务,比如校报、校刊、校杂志。担任主编、专栏编辑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如果一个学生某项成绩中等,但课外活动十分出色,名牌大学也会抢。名牌大学,特别是哈佛极看重一个学生的领导能力,出色的个性、特殊的才能。
    美国大学宗旨之一,不分家庭贫富,只要聪明就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使得美国所有阶层的青少年都可以进入学费昂贵的名牌私立大学。而美国越好的大学,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来源越多。父母收入低于4万美金一年的学生可以在美国名牌大学拿到全额助学金。父母年薪在4万至12万之间,也都会不同程度获得助学金。越是名牌大学,奖学金的名额越多。对于学习特别优秀、特别有建树的学生,不分家庭经济背景,学费一律全免。

    五、  美国和中国高中的比较
    这里描述的是美国部分高中生的真实生活。也许他们比中国高中生更辛苦,因为不仅要保持高分数、好分数,而且在课外活动、义务劳动和文体方面也要有出色表现。而中国高中生只需要在一个方面努力,那就是分数。比较而言,美国的高中生比中国的高中生发展全面,他们视野宽,知识活,思维多元。
    即便只在分数方面比较,美国高中生高分数、好分数的成分也与中国高中生不同。美国12年义务教育比较侧重文科。小学鼓励小朋友阅读,很多小学对阅读还有奖励,一个星期看完多少本书可以拿到一张减价的票证,去麦当劳买一个汉堡包才1美元。美国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和县市政府肯花财力鼓励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些课程不是坐在教室的椅子上听老师讲,而是在辩论和编排节目中学习的。
    与中国的高中生相比,美国学生学数理化做题目少。美国的教育之所以重视文科,是基于一个观念:视野的开阔对将来任何一种工作都重要。即便你以后是一个科学家,因为视野开阔,你可能只做了100次实验,结果就出来了;而一个视野狭隘的科学家,可能要200次实验结果才出来。所以,阅读和对文科领域知识的广泛吸收,对将来从事任何工作都有潜在好处。
    中国的教育太侧重数理化,学生花大量时间做大量的题。其实有多少学生将来是某一专科的科学家呢?即便是专家,研究的领域十分狭窄,可是也要花费大量精力做与本专业无关的事情。中国的学生如果要减轻学习压力,首先应减少在数理化做题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培养学生活泼的个性,独立的能力。

    六  宇航局顶级实验室80%科技人员是白人
    既然美国大学的校门向全体高中生开放,怎么也能上个大学,干什么要如此辛苦?一句话,竞争。竞争上了好大学,也就是找到了好工作。竞争进了好大学,才会有一个好前途。
    美国好大学里实用的专业毕业的学生就像漂亮的女孩子,放心地等着人家追——公司追着你签约。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和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的工科大学生找工作的机遇是完全不相等的。一个宾夕法尼亚大学会计系毕业出来的大学生,美国四大会计事务所都争着要,一般大学会计系出来的大学生,自己满大街去找工作吧。
    美国一般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要努力去找工作,还有很多改行,或者在薪水上委曲求存。
    中国,还有许多国家都对美国的12年教育有不全面的介绍,好像美国的高中生就是天天PARTY,玩儿,谈朋友。这是片面的、表面的看法,甚至是误解。
    以综合国力而论,美国居于世界第一,这个第一已经持续半个世纪了。它的人才大多是国产的,是美国自己培养的。美国国家宇航局加州帕萨蒂娜喷气推进实验室(NASA,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in Pasadena)80%多的科技人员是白人,10%左右是亚裔人士。这个数字可以说明本土科学家在美国科学界的比例。他们都是从艰辛的学习过程中奋斗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龙旧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