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城市化”生活方式的美国

(2008-06-19 15:51:50)
标签:

军事

分类: 他山之石

作者:yevon_ou

美国的“去城市化”,是由约翰逊时代开始的。
且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美国政府花尽了无数心思,明敲暗躲,“去城市化”的目的是什么------是核战争!!!

当时美国与欧洲的区别是,美国的国土足够大,人口密度不高。美国还能承受得起“去城市化”的后果。

有过一个比喻,炸毁日本,只要一枚核弹就可以了。一枚把Tokyo炸了,整个日本就一半完了。

炸毁苏联,需要10枚核弹。因为苏联有10个较重要的大城市。

炸毁美国,需要100枚核弹。因为美国全是乡村,整的就是一个大农村。
“去城市化”,其目的就是把城市功能分散。把城市的密度,分散到诸多小乡村和Town中去。

所以核战争的时候,无法形成“大量杀伤”。达到更高的炸毁/生存比。

值得注意的是,“去城市化”其成本是高昂的。

美国人消耗了,全世界近1/3的石油量。为维持中东的石油生命线,导致美国政治/经济泥足深陷。

这一切,全都是因为美国人不经济的“汽车”方式。

美国企业效率也很低。生产无法在小范围内完成。“交通”消耗的不仅仅是汽油/国家安全,更重要的一项成本是“时间”。

500万人的大城市,城市边径就要达到60英里左右。每天开车60公里去上班,消耗的不仅仅是汽油。还有2小时的上下班时间,空气污染,和人的疲倦。
“去城市化”生活方式,也导致美国无法产生深刻的文学家,艺术家。艺术来自于生活;分散的,田园般的生活,注定无法对命运有大起大落地体悟,只剩下Hollywood全商业的包装。
“去城市化”是一项浪费石油,污染,疲倦,消磨社区关系的糟糕制度。其唯一优势,是面对核弹时,有更小的伤亡。

当美国在1970年选择这项道路时,他其实没想到,核战比郊区更短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