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财 |
商标用作企业名称 得失利弊各有不同
报名:文汇报 日期:1997.08.18 版次:2
原上海毛巾被单公司是一家具有40年历史的行政性公司,两年前通过改制,以行业内最著名的品牌“民光”作为企业名称,更名为上海民光国际企业有限公司。两年后,一个出色的业绩摆在了人们面前:1995年资产增值率为18%,1996年为50%,远远高于其上级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下达的考核指标,且在纺织业同级别公司中名列前茅。
而原上海第五钢铁厂的改名历程就相对曲折了点。五钢这一企业在行业内外声名响亮,前几年改制为公司时,五钢更名为上海沪昌钢铁公司,这一改名却效果不佳,有的客户看到“沪昌”的公司标牌,还以为是某个新开的经销钢铁的皮包公司,令五钢人啼笑皆非。在客户眼里,“五钢”的名气远远大于“沪昌”。经过此番教训,五钢当机立断,再次改名为“上海五钢集团公司”,其气势远比“沪昌”大得多。
再如,上海第三钢铁厂在改制时,虽“三钢”名闻遐迩,然而厂领导并没有就此选择三钢,而是取了一个自认为更有气魄的公司名——上海浦东钢铁有限公司。当然,对“三钢”这一无形资产还是进行了保留,那就是把部分子公司的名字以“三钢”冠名,如三钢运输公司等,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公司与原上钢三厂有关。
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企业起一个最好的名字?这里也有一个不同的无形资产的比较问题,如“沪昌”与“三钢”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企业改名往往也是家常便饭。上海巴士公司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对公交行业的三电、四汽、长途客运等公司实行了控股,如何为这些子公司起名就颇费周折。当时公司内部曾有人提出,不妨把它们分别叫作上海巴士东北公司、上海巴士西南公司等,此建议后来未被采纳。因为公司领导考虑到三电、四汽等公司几十年来在群众中有深远影响,具有传统的品牌效应,不应放弃它们的无形资产,于是新公司保留了这些旧名字,把它们分别叫做上海巴士三电公司、上海巴士四汽公司、上海巴士长途客运公司等。改名后
,市场效果很不错。
有关人士分析,有些企业的产品与老百姓贴得很近,如服装、家电等消费品,其商标的知名度往往高于企业的知名度,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会用商标作为企业名称,如民光公司、海螺集团、菊花集团等,如果商标特别有名望,新的企业名称将为其发展带来极大的好处。但并非产品商标都适合作为企业名称,有的商标的名气就远不如企业名称,这往往多见于生产原料、半成品的企业或商业企业等。所以,要为企业起一个好名字,必须研究得失利弊。
据悉,上海工业企业组建品牌集团的趋势正方兴未艾,人们正日益重视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的应用,这为企业的资产经营带来了优势。当然,我们也不能仅根据企业的起名好坏来评判企业的发展成败,因为会不会利用无形资产还涉及营销手段等多方面问题。事实证明,凡重视塑造企业文化的企业,它的资产经营往往容易成功,它的无形资产利用率就越高。所以,民光公司的成功不仅仅因为它的成功改名。深入探究,在这些品牌企业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也许还会发现更多的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