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苗棣
苗棣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562
  • 关注人气:8,7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书“电视艺术哲学”也再版了,这是再版前言

(2015-02-12 21:33:14)
标签:

杂谈

http://ww2/large/489ef3bdjw1ep6wga04zzj20v90nj3zp.jpg

《电视艺术哲学》再版前言

为电视写一部艺术哲学,在当时真是一个胆大包天的想法。那时候,有没有电视艺术这样一个东西在学术界还很难认定,而业界对这种颇为形而上的争论则丝毫不感兴趣。题目是我的系主任曾庆瑞教授出的,属于广播学院力争建设广播电视艺术博士点学术努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中国电视理论筚路蓝缕的开拓时期,积淀不足缺少可以借鉴的成果,好处是没有历史包袱的负担,可以比较轻松闯入战区。我当时不知深浅,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任务。1996年下半年读书、看节目、思考,进入1997年开始埋头写作,大约用了4个月的时间,记得连春节都没有回家住几天,都是在学校的宿舍里赶稿子。但到这年5月交稿的时候,虽然规模初具能够形成一册,却只是原来自己计划中的一半左右内容,只对电视艺术的本体特性这个基本问题以及相关的文化属性、艺术传播和艺术接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而原来还想涉及的有关电视的真实性、电视艺术中的形式美、电视叙事特点等问题还完全没来得及讨论。于是临时将书名改为《电视艺术哲学(上编)》,既能按时出版,又不影响全书的完整性。

书是1997年秋天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几年后由学校研究生院指定为考研的基本读物,因此这本有点玄虚的著作居然广泛流行起来。最初印刷的版本很快就难得一见了,虽然也向出版社建议过加印,但社方对于这种小项目完全没有兴趣,因而十几年来考研的学生大多是从复印社买的复印版,倒是成就了广院复印社一项好生意。由于看的人多了,也颇有同学以各种方式同我联系,有要书的,有提意见建议的,有发表感想的,看到书能够有影响,作者自然高兴。还有就是我在书中提出的“即时传真”是电视艺术本质特点的这一命题,也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同。但多年穷忙,那个计划中的“下编”却一直只有一个提纲,再也没编出来。

将近二十年以来,电视业内部及其周边环境的变化,用天翻地覆来形容并不算夸张,当年讨论具体问题的著作恐怕早已过时,这倒是显出玄学的好处。我的学生毕啸南倡议再版此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欣然支持,我也就只好冒险再读一遍原稿,发现虽然事例陈旧,但所说的原理大体还可自圆其说。但不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自己的精力能力出发,要对原书进行大规模的更新修改,甚至再把下半部补起来,都已经不可能。所以这次再版,只对原书中不多的几处误漏做了修改,把书名中的(上编)删除,其他一律原样奉献。 愿意学习电视专业的学子读一下或许还有一点用处;对中国电视理论发展史有兴趣的学者也可以一瞥当年景况。

2014年11月12日

苗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