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业界一些人士和网友发表的言论,认为TD-SCDMA即使再不行,至少也可以用当作小灵通或者2G网络来用,个人感觉这是一种一厢情愿式主观主义,至少持这种想法的人缺乏对当前电信市场竞争态势和趋势的准确把握。
电信市场在不断快速变化,每种技术要想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在特定历史阶段时段中适应其发展的市场土壤和外部环境,当然未必技术先进就可以得到市场。在1G和2G时代成长期,电信市场处于一个明显强势的卖方市场。而对于3G时代的移动运营商来说,面临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是市场特征已经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过去强烈的买方需求已经得到释放,用户已经有很多选择,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远非昔比。
多种不同技术共存竞争空间实际上已经大大缩小。对技术要求也比以前高得多,比如在网络通信质量上,过去即使的砖头般笨重、经常打不通,存在非常明显技术缺陷的模拟制式大哥大,也可以其高昂价格在整个城市卖得趋之若骛,用户甚至可以忍受大哥大高达20%掉话率,但现在用户能忍受的掉话率恐怕不到1%。市场的成熟对技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不成熟带来的网络质量问题给用户选择带来很大影响,也很容易让运营商陷入品牌和商誉灾难。
美国的2G出现多种制式,比如NEXTTEL过去采用的iDEN数字集群技术并不先进,但是受益于2G高速发展时代用户需求释放高潮,加上美国移动运营商都必须划州经营,即所有移动运营商无法申请全国性牌照,只能一个州一个州地申请许可,各州移动市场严重隔离,各州又往往重点考虑反垄断因素,使一些大的运营商无法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网络,使得有的小运营商在局部地区因竞争对手缺位而得到快速发展。
但是随着美国大移动运营商如Verizon Wireles、Cingular等全国性统一网络形成后,缺乏规模经济效应支撑的小移动运营商马上陷入被动境地,走上下坡路,基本都逃脱不了被并购的结局。
如果TD-SCDMA市场定位类似于2G或者小灵通,实际上以目前电信市场的态势和发展趋势而言,运营商根本不可能回收成本。如果再用同样的市场定位去投资发展TD-SCDMA,可以说无异于自杀。
第一、资费价差是小灵通生存的基础。小灵通在我国前几年能获得较快发展,最关键的是得益于我国电信市场原来存在移动和固定资费较大价差空间的市场环境。小灵通快速发展期在2002-2004年中,2002年我国移动资费与固定资费比例大约在3:1,2005年初仍接近2:1,然而短短3年内,在政府实际放开移动资费管制后,移动资费大幅下调速度超过市场预期,最近前12个月中移动资费速度下降高达40%。
现在移动资费和固定资费总体上大约为1:1,许多地区尤其大量农村地区移动资费已经低于固话。在移动资费迅速降低情况下,今年小灵通新增用户大幅下降一半以上,而用户离网率迅速攀升。移动资费全面下调,失去价差空间这道屏障,不仅小灵通已经不灵了,联通GSM和CDMA发展也困难重重,新增用户现在大都由中国移动囊括,双枪用户也不断减少,许多小灵通用户也转向移动网络。如果定位于小灵通或2G,TD也实际并没有多大资费生存空间。
第二、小灵通以城市新增低端用户为主要支撑点的模式不可复制。小灵通快速发展几年中,主要依赖移动市场新增用户空间(每年移动加小灵通新增用户超过8000万),更确切地说,主要是城市的新增中低端用户,即使使用小灵通和手机“双枪”的用户,也主要看中资费便宜。如果像小灵通或以往2G网络一样定位,TD-SCDMA首先需要依靠市场新增用户来发展。
到今天,2G移动网络正步入全面成熟辉煌期,城市2G用户普及率高达90%以上。中国新增用户市场空间现在绝大部分转向农村,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把重点放在农村市场。TD所在高频段易衰落以及低码片速率等特征,导致其覆盖面积较小、抗干扰能力有限等,使其很难适合竞争农村市场,而TD所谓数据传送优势根本无法发挥,这将赋予TD-SCDMA背负不可能实现的历史使命。更主要的是,农村用户价值很低,用3G频段和技术去做农村市场,无疑是缘木求鱼。
在农村地区,中国移动利用非常富裕的建设资金(每年800多亿),正在农村地区实行GSM无缝覆盖,重点发展农村市场,许多地方提供的终端接近免费,采取类似单向收费。GSM技术的成熟性和本身非常低价的终端,加上CDMA技术在农村通信中的天然技术优势,使TD-SCDMA在与其他2G技术竞争将是一场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决定结局的戏。
在城市中,增量空间迅速缩小,加上TD室内覆盖巨大投入和低效率(TD室内覆盖由于很难采用智能天线,将会是一个技术工程难题),将使TD在城市竞争必须主要靠抢夺其他运营商2G用户,而这种竞争成本将是争夺新增用户的4-6倍,难度可想而知,即便更成熟的技术恐怕也不得不面临尴尬处境。
TD技术成熟完善和建网需要花费更长时间,要形成有初步竞争力的网络估计至少需要2-3年,按照目前移动资费下降态势,届时我国新增移动用户空间恐怕所剩不多,届时TD发展无疑将会困难重重。
第三、小灵通本就是权宜之计,是固网运营商因为TD-SCDMA导致3G迟迟不发牌的产物,如果又因此让TD成为另一个小灵通,结局将无疑是一个黑色“幽默”。现存的小灵通网络目前正使固网运营商面临巨大困扰,继续规模投入已经不能再产生效益。固网运营商拿到TD,花了天价般的投资却作用只是取代自己小灵通网,在缺少资费管制牵制移动主导运营商迅速膨胀的垄断力量,而又不得不再次背负高昂竞争成本的背景下,加上现在用户对固网业务的依赖性已经大大减弱,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捆绑营销已没有多大威力,与宽带捆绑能得到用户数量有限(又多为难以争夺的中高端)。这样将TD当作小灵通运营的固定运营商将走向难以回收成本的死胡同。
总的来说,电信市场变化得很快,使得目前我国电信市场环境与即使1、2年前也已经有太大不同。可以预料到,任何一个新的移动运营商,在我国3G正式放号之日时,如果不能靠吸引和依托市场上的2G存量用户群来发展,将会很难摆脱市场困境,尤其在现有名存实亡的资费监管下,即使新移动运营商采用新建相对更成熟的WCDMA或CDMA2000都很难有充足把握赢利,更不用说采用不成熟技术,其带来的隐形市场拓展成本将会高成熟技术的出2-3倍以上,无疑将会变成运营商的恶梦。
电信市场在不断快速变化,每种技术要想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在特定历史阶段时段中适应其发展的市场土壤和外部环境,当然未必技术先进就可以得到市场。在1G和2G时代成长期,电信市场处于一个明显强势的卖方市场。而对于3G时代的移动运营商来说,面临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是市场特征已经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过去强烈的买方需求已经得到释放,用户已经有很多选择,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远非昔比。
多种不同技术共存竞争空间实际上已经大大缩小。对技术要求也比以前高得多,比如在网络通信质量上,过去即使的砖头般笨重、经常打不通,存在非常明显技术缺陷的模拟制式大哥大,也可以其高昂价格在整个城市卖得趋之若骛,用户甚至可以忍受大哥大高达20%掉话率,但现在用户能忍受的掉话率恐怕不到1%。市场的成熟对技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不成熟带来的网络质量问题给用户选择带来很大影响,也很容易让运营商陷入品牌和商誉灾难。
美国的2G出现多种制式,比如NEXTTEL过去采用的iDEN数字集群技术并不先进,但是受益于2G高速发展时代用户需求释放高潮,加上美国移动运营商都必须划州经营,即所有移动运营商无法申请全国性牌照,只能一个州一个州地申请许可,各州移动市场严重隔离,各州又往往重点考虑反垄断因素,使一些大的运营商无法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网络,使得有的小运营商在局部地区因竞争对手缺位而得到快速发展。
但是随着美国大移动运营商如Verizon Wireles、Cingular等全国性统一网络形成后,缺乏规模经济效应支撑的小移动运营商马上陷入被动境地,走上下坡路,基本都逃脱不了被并购的结局。
如果TD-SCDMA市场定位类似于2G或者小灵通,实际上以目前电信市场的态势和发展趋势而言,运营商根本不可能回收成本。如果再用同样的市场定位去投资发展TD-SCDMA,可以说无异于自杀。
第一、资费价差是小灵通生存的基础。小灵通在我国前几年能获得较快发展,最关键的是得益于我国电信市场原来存在移动和固定资费较大价差空间的市场环境。小灵通快速发展期在2002-2004年中,2002年我国移动资费与固定资费比例大约在3:1,2005年初仍接近2:1,然而短短3年内,在政府实际放开移动资费管制后,移动资费大幅下调速度超过市场预期,最近前12个月中移动资费速度下降高达40%。
现在移动资费和固定资费总体上大约为1:1,许多地区尤其大量农村地区移动资费已经低于固话。在移动资费迅速降低情况下,今年小灵通新增用户大幅下降一半以上,而用户离网率迅速攀升。移动资费全面下调,失去价差空间这道屏障,不仅小灵通已经不灵了,联通GSM和CDMA发展也困难重重,新增用户现在大都由中国移动囊括,双枪用户也不断减少,许多小灵通用户也转向移动网络。如果定位于小灵通或2G,TD也实际并没有多大资费生存空间。
第二、小灵通以城市新增低端用户为主要支撑点的模式不可复制。小灵通快速发展几年中,主要依赖移动市场新增用户空间(每年移动加小灵通新增用户超过8000万),更确切地说,主要是城市的新增中低端用户,即使使用小灵通和手机“双枪”的用户,也主要看中资费便宜。如果像小灵通或以往2G网络一样定位,TD-SCDMA首先需要依靠市场新增用户来发展。
到今天,2G移动网络正步入全面成熟辉煌期,城市2G用户普及率高达90%以上。中国新增用户市场空间现在绝大部分转向农村,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把重点放在农村市场。TD所在高频段易衰落以及低码片速率等特征,导致其覆盖面积较小、抗干扰能力有限等,使其很难适合竞争农村市场,而TD所谓数据传送优势根本无法发挥,这将赋予TD-SCDMA背负不可能实现的历史使命。更主要的是,农村用户价值很低,用3G频段和技术去做农村市场,无疑是缘木求鱼。
在农村地区,中国移动利用非常富裕的建设资金(每年800多亿),正在农村地区实行GSM无缝覆盖,重点发展农村市场,许多地方提供的终端接近免费,采取类似单向收费。GSM技术的成熟性和本身非常低价的终端,加上CDMA技术在农村通信中的天然技术优势,使TD-SCDMA在与其他2G技术竞争将是一场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决定结局的戏。
在城市中,增量空间迅速缩小,加上TD室内覆盖巨大投入和低效率(TD室内覆盖由于很难采用智能天线,将会是一个技术工程难题),将使TD在城市竞争必须主要靠抢夺其他运营商2G用户,而这种竞争成本将是争夺新增用户的4-6倍,难度可想而知,即便更成熟的技术恐怕也不得不面临尴尬处境。
TD技术成熟完善和建网需要花费更长时间,要形成有初步竞争力的网络估计至少需要2-3年,按照目前移动资费下降态势,届时我国新增移动用户空间恐怕所剩不多,届时TD发展无疑将会困难重重。
第三、小灵通本就是权宜之计,是固网运营商因为TD-SCDMA导致3G迟迟不发牌的产物,如果又因此让TD成为另一个小灵通,结局将无疑是一个黑色“幽默”。现存的小灵通网络目前正使固网运营商面临巨大困扰,继续规模投入已经不能再产生效益。固网运营商拿到TD,花了天价般的投资却作用只是取代自己小灵通网,在缺少资费管制牵制移动主导运营商迅速膨胀的垄断力量,而又不得不再次背负高昂竞争成本的背景下,加上现在用户对固网业务的依赖性已经大大减弱,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捆绑营销已没有多大威力,与宽带捆绑能得到用户数量有限(又多为难以争夺的中高端)。这样将TD当作小灵通运营的固定运营商将走向难以回收成本的死胡同。
总的来说,电信市场变化得很快,使得目前我国电信市场环境与即使1、2年前也已经有太大不同。可以预料到,任何一个新的移动运营商,在我国3G正式放号之日时,如果不能靠吸引和依托市场上的2G存量用户群来发展,将会很难摆脱市场困境,尤其在现有名存实亡的资费监管下,即使新移动运营商采用新建相对更成熟的WCDMA或CDMA2000都很难有充足把握赢利,更不用说采用不成熟技术,其带来的隐形市场拓展成本将会高成熟技术的出2-3倍以上,无疑将会变成运营商的恶梦。
前一篇:感受南航和无锡机场可耻服务
后一篇:电信重组的玄机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