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IT业什么最热闹?3G!什么最关注?3G发牌!
从2002年以来,3G变成了电信业关注的焦点中的焦点。经过年复一年对3G的争论、猜测和瞎侃,电信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热闹和关注,要不新浪也可能没法专门弄个电信板块,怎么没有电力、石油、银行板块的,还趁此冒出了许多电信专家、学者、掮客来搅和3G,讲真话、讲假话的、讲空话的、讲政治话,民族主义者、开放主义者、经济专家、政府官员、技术专家、还有包括什么化工教授、电影演员也来客串3G,电信业中,有点名气“专家”的赶快趁3G加大点影响了,有危言耸听放大炮的,有大胆预言愣猜不中的,有风头盖过政府官员被免职的,有组织一轮又一轮人大、政协代表签名的,有不断上书中央的,没名气的赶快趁此炒点名气(本人也被迫难以免俗),见过电信业热闹的,却没见过这么热闹的。
自从某个时候开始传闻3G“今年”或“明年”的上或中或下半年发牌,媒体业尤其是通信媒体几乎不用愁生意,组织的3G研讨会、3G峰会、3G技术交流会、3G国际大会数不胜数,只要和3G搭上边,只要有所谓3G专家出现,那可真是“锣鼓宣天,人山人海,糊了里三层外三层”,以至于一次碰到一媒体兄弟,说我还真不愿3G发牌,发了牌生意会少了很多。
自从传闻3G即将发牌,参与3G决策的政府官员们仿佛成了一场大片的导演,受到的关注堪比外交部,不过说来说去其实4个外交词令:无可奉告,不过最“艺术”的一句话还是部长一句堪称21世纪以来中国最有禅机和戏剧性的官方语言:3G发牌大家要悟。本人悟性不够,想了很久也没灵光乍现悟出,也不知道部长到底讲的是“悟”字还是“捂”字。一轮又一轮测试,各大设备制造商为了一个又一个测试项目争取排个好名次拿朵小班花,把负责测试的当差人员奉若神明,运营商忙着交测试费。负责组织测试的一兄弟说:我还真不愿3G发牌,测得多过瘾。
自从传闻3G即将发牌,我国官员们考察3G的足迹已遍布全球,运营商组织考察3G的遍布全球,不过好在有来有往,外国电信设备厂商的董事长们也来光顾中国一年几次,探风、吹风、望风,令我辈感到颜面大增,颇有全世界朝拜华府的感觉。
自从传闻3G即将发牌,搞3G技术的研究人员是悲喜交加,见过一曾在UT斯达康搞3G技术研究的兄弟,传闻3G要发牌了,高薪被聘了,又传闻明年了,被解雇了,又要发牌了,又被聘了,又被炒了,看来3G还真是一出剧情跌宕的连续剧。
自从传闻3G即将发牌,培训机构们赶快做广告:3G人才最是空缺,见过几个交纳数千元去参加培训班的,愣是没整明百3G人才到底是什么,也弄不清自个儿参加培训后算不算3G人才。
喧闹之后,想想好像有点什么问题?在世界上已经发放140多张3G牌照的数十个国家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发牌2年前就对发牌方式和发牌时间都做出详细的指引和计划,不透明的决策机制带来的巨大喧嚣,对于企业和产业意味着什么?是否仅仅意味着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不可控?决策层执意在采取此种不透明决策方式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要“捂”什么?要付出多大形象代价?在高速发展的信息领域这种缓慢而模糊的决策本身意味什么?
从2002年以来,3G变成了电信业关注的焦点中的焦点。经过年复一年对3G的争论、猜测和瞎侃,电信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热闹和关注,要不新浪也可能没法专门弄个电信板块,怎么没有电力、石油、银行板块的,还趁此冒出了许多电信专家、学者、掮客来搅和3G,讲真话、讲假话的、讲空话的、讲政治话,民族主义者、开放主义者、经济专家、政府官员、技术专家、还有包括什么化工教授、电影演员也来客串3G,电信业中,有点名气“专家”的赶快趁3G加大点影响了,有危言耸听放大炮的,有大胆预言愣猜不中的,有风头盖过政府官员被免职的,有组织一轮又一轮人大、政协代表签名的,有不断上书中央的,没名气的赶快趁此炒点名气(本人也被迫难以免俗),见过电信业热闹的,却没见过这么热闹的。
自从某个时候开始传闻3G“今年”或“明年”的上或中或下半年发牌,媒体业尤其是通信媒体几乎不用愁生意,组织的3G研讨会、3G峰会、3G技术交流会、3G国际大会数不胜数,只要和3G搭上边,只要有所谓3G专家出现,那可真是“锣鼓宣天,人山人海,糊了里三层外三层”,以至于一次碰到一媒体兄弟,说我还真不愿3G发牌,发了牌生意会少了很多。
自从传闻3G即将发牌,参与3G决策的政府官员们仿佛成了一场大片的导演,受到的关注堪比外交部,不过说来说去其实4个外交词令:无可奉告,不过最“艺术”的一句话还是部长一句堪称21世纪以来中国最有禅机和戏剧性的官方语言:3G发牌大家要悟。本人悟性不够,想了很久也没灵光乍现悟出,也不知道部长到底讲的是“悟”字还是“捂”字。一轮又一轮测试,各大设备制造商为了一个又一个测试项目争取排个好名次拿朵小班花,把负责测试的当差人员奉若神明,运营商忙着交测试费。负责组织测试的一兄弟说:我还真不愿3G发牌,测得多过瘾。
自从传闻3G即将发牌,我国官员们考察3G的足迹已遍布全球,运营商组织考察3G的遍布全球,不过好在有来有往,外国电信设备厂商的董事长们也来光顾中国一年几次,探风、吹风、望风,令我辈感到颜面大增,颇有全世界朝拜华府的感觉。
自从传闻3G即将发牌,搞3G技术的研究人员是悲喜交加,见过一曾在UT斯达康搞3G技术研究的兄弟,传闻3G要发牌了,高薪被聘了,又传闻明年了,被解雇了,又要发牌了,又被聘了,又被炒了,看来3G还真是一出剧情跌宕的连续剧。
自从传闻3G即将发牌,培训机构们赶快做广告:3G人才最是空缺,见过几个交纳数千元去参加培训班的,愣是没整明百3G人才到底是什么,也弄不清自个儿参加培训后算不算3G人才。
喧闹之后,想想好像有点什么问题?在世界上已经发放140多张3G牌照的数十个国家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发牌2年前就对发牌方式和发牌时间都做出详细的指引和计划,不透明的决策机制带来的巨大喧嚣,对于企业和产业意味着什么?是否仅仅意味着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不可控?决策层执意在采取此种不透明决策方式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要“捂”什么?要付出多大形象代价?在高速发展的信息领域这种缓慢而模糊的决策本身意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