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信观点 |
也谈TD-SCDMA技术优势
看过清华大学 龚克教授写过一篇对3G的3个标准评价的文章,此君是电信业外人士,我觉得还比较客观,3个标准应当各有千秋。但有人称:TD-SCDMA与另外两大标准相比,不是各有千秋,而是优势显著,具有技术、频谱、组网、业务、成本等五大突出优势,本人不敢对此苟同,并非故意唱黑脸,只是觉得也得实事求全面分析优缺点。因为从几种3G技术上看,一种优势往往是以牺牲另外的技术优势为代价的。
从目前发展阶段看,CDMA20001X和WCDMA早已商用, CDMA20001X演进技术EV-DO商用也先于TD-SCDMA,而WCDMA演进技术HSDPA与TD-SCDMA成熟度大致相当,因此在技术上将TD-SCDMA技术与EV-DO和HSDPA比较更加实际。比如,TD-SCDMA理论上频谱效率虽然高于WCDMA和CDMA2000,但在实际应用中同频组网仍存在问题,导致频谱效率会降低。目前cdma2000的EV-DO版在1.25×2 MHz带宽能实现了2M速率,而TD-SCDMA在1.6M MHz带宽仅试验实现384K(手机还仅支持128K),HSDPA真正实现的频谱效率也超过TD-SCDMA,而且频谱效率只有在频率资源稀缺价高的情况对运营有意义。
FDD与TDD技术各有优缺点,这是国际业界所公认的,客观说很难分清谁优谁劣。与CDMA2000相似,TD-SCDMA采用1.6MHz带宽低码片速率,有优势但也有明显缺陷,如码片速率低导致信息容错性差、接收机灵敏度低和信号抗衰减能力弱。TDD技术有优势,但也有同样有明显不足,比如说说被大力宣扬的TD-SCDMA智能天线、联合检测、上行同步、接力切换、软件无线电等技术。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实际是由美国提出来的技术,国外也分别叫做自适应天线技术和多用户检测技术,其他2个标准中也在采用,只是因为算法太复杂而受到限制,而在TDD中可以简化算法而成了主要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智能天线技术在用户少量的时候能够有作用,但这时候却没有多少意义,而当大规模组网的大量用户存在时,智能天线波束赋行不仅复杂而且在实际作用效果有限,而且另一种MIMO天线技术也势头正劲。
实际上,智能天线、联合检测、上行同步作为解决用户多址干扰的技术手段,仅是将国外技术在TDD环境中进行简化应用,并非技术原理性创新,是解决CDMA用户干扰多种手段之一,但就技术而言,北京邮电大学李道本教授提出的LAS CDMA的“零干扰窗口”技术的意义实际要大得多,能够真正解决多址干扰问题,而在政治博弈中,这项列入CDMA2000演进之列技术却并没有获得产业机会。
接力切换技术是另一项被大力宣传的TD-SCDMA技术,但这项类似GSM硬切换技术到目前仍然事实上只是看得见摸不着,由于受智能天线技术效果有限,还难以精确判断大量运动用户存在时的切换方向,这项技术实际上无法商用。再说软件无线电技术,本来是指通过软件技术使空中接口智能化以便兼容不同制式终端,但现在被解释成将数模转化向空中接口靠近,实际被狭义化了,意义也就小了很多,而且把娇贵的数模转化设备放在室外也可能带来维护不便。
对TD-SCDMA最大的技术问题是,在LCR版本中大唐尚提出了智能天线、接力切换等,在前向引入TD-SCDMA版本HSDPA技术中,几乎还看不到有别与WCDMA版的HSDPA技术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