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贤超法师和复旦人聊了聊人工智能……

标签:
人工智能龙泉寺复旦 |
分类: 寺院报道 |
来源:复旦青年微信号 2018-03-26
贤超法师:“人工智能可以走入心灵吗?”
贤二:“你觉得贤二算吗?”
贤超法师:“你说算不算?”
贤二:“说了算的人说了算。”
3月26日晚上举行的题为“朝向心灵智能的进化——人工智能的佛教解读”讲座上,北京龙泉寺贤超法师展示了他与机器僧贤二的对话。
当晚,热情的听众坐满了所有座位,坐不下的就挤在门口,或站在窗外,有的干脆坐在投影屏幕的下面,小小的会议室充满一股人群特有的燥热。一身黄色僧袍的贤超法师进门,身后的年轻僧侣夹着一个白色布包,两人从门口挨挨挤挤的人群中穿过,绕过坐在地上听众,面色平静如常。
贤超法师清瘦,每每讲到有趣处,便也随着听众咧嘴笑起来,留出不太整齐的牙齿。
贤超法师,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硕士,2007年毕业,2008年在北京龙泉寺出家,现任龙泉寺藏经办公室主任,致力于龙泉大藏经的编修与佛学义理研究。“贤二”则是一个由北京龙泉寺僧众、义工团队联合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共同打造的机器僧。2015年10月,“贤二机器僧”正式亮相,线上虚拟的贤二机器僧用佛法与人聊天,回答颇为机智,被称为佛教界的“Siri”。
本次讲座上,贤超法师介绍了“贤二机器僧”的工作原理。“贤二机器僧”基于对人脑结构、认知心理学的模仿,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得以实现。龙泉寺开发团队把佛法中的“受、想、行、识”分别对应人工智能的感知、认知、情感和心灵,用于经咒语音识别,为大藏经进行智能标点与注释,同时以贤二机器僧的形式为大家提供陪伴与慰藉,促进心智重组,提供修行指导。
贤 超法师强调,“贤二机器僧”的语料库会尽可能传递正面情感。对于之前微软机器人曾出现的上线24h就学到不健康语言的经历,贤超法师说:“情感智能是对人类情感的模拟,会把人类很多的负面情绪学到。我们做语料库时,会回避可能伤害人类情感的部分,专门设计能传递正面情感的语料库”,“主要以讨巧和可爱的方式,但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热情的听众
关于贤二究竟能否模拟人类情感,贤超法师表示:“不可能直接看到对方有没有情感,只能通过对方的行为方式。事实上,并非有一个实体化的情感。在佛教看来,情感以及很多概念都是来自于人的预设,本身是无自性的。”
在提问环节,有学生提问:“机器人会开悟吗?”贤超法师展示了电影《人类灭亡报告书:天工开物》的剧照。贤超法师给出的解释是:“开悟,并不是人类可以预设给人工智能的,需要人工智能自己去寻找。并不是因为机器人没有情感,所以更容易开悟。如果人工智能能写出偈颂,也不必惊慌。判断事物是否有价值,不是看创造人本人的身份,而是看本身是否有价值。”
而另一个学生则提问:“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情况之下,如果时刻让自己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贤超法师认为,人工智能之所以收到追捧是因为它符合我们的需要,说不定有一天也会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失去意义。“所以我们要搞懂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其实可能不需要一些东西,比如微信、支付宝难道就是必要的吗?”他最后追问,“我们到底是追求物欲还是需要为人真心的本性?”
讲座后,《复旦青年》记者体验了一次与“贤二机器僧”的交流……
复旦青年记者 操开明
主笔
复旦青年记者 张榕潇 张淑凡
报道
微信编辑丨程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