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毛“贤二”

标签:
三毛贤二北京龙泉寺学诚大和尚佛教 |
分类: 新闻报导 |
佛教三毛“贤二”
文/魏德东
上周日,笔者去北京龙泉寺拜访学诚大和尚,照例得到法师的新作。今次蒙恩所得不同寻常,是以学诚法师的语录为要,贤帆、贤书法师创作的漫画书,叫做“见行堂语”系列漫画。现在出版了3本,一是《烦恼都是自找的》,二是《快乐就这么简单》,三是《放下是舍更是得》。
系列漫画的主角叫“贤二”,一个极具现代性的萌哒哒小和尚,一口气能吃10个冰激凌,总是缠着师父问这问那。高兴时感叹自己是“近代历史上最有悟性的小和尚”,悲观时又觉得自己是“最衰”的小和尚。贤二总是充满烦恼与问题,经常与师兄弟发生矛盾,还不时与居士们产生张力。围绕着贤二,有不二寺的师父,有贤一、贤三、贤万,还有居士王小五、赵小翠等。这些人齐聚在漫画格子里,一会儿师兄弟之间互相埋怨,一会儿小翠恨嫁,一会儿又梦中成佛,构成了一个禅意盎然、趣味十足的佛教生活世界。而在这表面零零碎碎、琐细不堪与唠唠叨叨之中,无我、布施、慈悲、随缘、精进等佛教的根本价值,自自然然汩汩而出,滋润、启发着读者的心灵。
平易中体悟深刻是“见行堂语”系列漫画的重要特色。孤独,是心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更是青年人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赵小翠:贤二,我感觉很迷茫,想离开。
贤二:这是我今年听到的第一个好消息。
赵小翠:我想离开这个世界。
贤二:不要啊,好死不如赖活着。
赵小翠:你不懂,因为我很孤独。
贤二:我师父说,孤独是因为想自己太多,心里装的人太少。
作为中年人,我依然为这句“孤独是因为想自己太多”而点赞。这是学诚法师的语录,一帧7格漫画就由此想象展开而来。
关爱子女是父母的本能,如何才是一个好父亲、好母亲?《放下是舍更是得》中,一位怀孕的女子急切表达着对孩子的爱意:让他受最好的教育,营养最好,要经常锻炼,身体最好。贤二则引用师父的话说:“努力做一个心态阳光、心境平和的母亲,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我们都是贤二”。学诚法师以此作为自序的标题。二者,不一也。如果做到了一以贯之,就是得道的境界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不想“二”,谁都不愿意二乎乎的,不想当二货,但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二”的,也就是充满好坏、美丑、对错等等的对立。因此,是不快乐的。学诚法师说:“佛教又叫不二法门,超越二元对立的意思”。贤二,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一个二了吧唧的小和尚。贤二是真实的、是现实的,聪明而懒惰,有缺点但求上进,总犯错误又不断改正,充满烦恼而深植菩提心,每个人都可以从贤二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漫画是古今中外大家都喜欢的阅读形式,甚至有人说,当代就是一个读图时代。贤二漫画受到专家与大众的一致肯定。星云大师在推荐序中说:“佛教向来希望以活泼新颖的面貌呈现,以方便易懂的法门接引更多人信仰佛教。”曾经创作过100多部“漫画东方经典系列”的蔡志忠先生,评价“学诚方丈的语言充满深层的禅意,贤帆、贤书两位法师的画风简洁有意境,颇有中国第一位漫画家丰子恺的画风。”2015年,中国国际动漫节授予《烦恼都是自找的》漫画金奖。
如同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早已成为中国流浪儿的标志一样,贤二很可能也将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个代表上下求索的青年佛教信仰者的符号。如同学诚法师所说:“我们都老去了,乃至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他还是那个样子,每天找他的师父追问生命的真相是什么。他现在用汉语,以后可能会用英语、法语、德语等等,在一个小方格里来来回回地奔波、追问,让我们若有所思,让我们警觉。当然,也让我们忍俊不禁。”我们期待着贤二漫画能一本本地问世,持续地带给我们慰藉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