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洲参访心得02

(2016-07-12 12:18:46)
标签:

欧洲参访

欧洲建筑

寺院建筑

建筑装饰

道场

分类: 寺院报道

荷兰龙泉大悲寺与西方道场建筑

 

 龙泉大悲寺整体感觉很好,乌特勒支市那个位置周围环境特别清净,距市中心也近。

 龙泉大悲寺的建筑是接手过来的,因此整体和周围的环境很搭调,建筑本身来说,是很好地融合在当地的文化环境中的。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外装方面,首先上面贴的那些“祥云”、带铜钉的红色大门,还有两个石狮子,再加上四根金色的“罗马柱”,体现了居士们为了建设这个寺庙,是费尽了心血,肯定是想要装饰的好看……佛堂内装,简洁庄严,具有明显的南方民俗风格。在大悲寺呆的时间长一点,慢慢感受到那种善业的力量,对龙泉大悲寺最初的印象就逐渐消退了一些。

 这是我们在海外第一座寺庙,还在探索,为了学习进取,我们更应该以此为契机去思考。寺院的建筑、装修和装饰,并非海外弘法思路的全部,但却是一体的,并且是其重要的体现形式,赋无形以有形,让人更容易直观地把握,或者潜在地认同、转换佛法的语言……

 那西方人喜欢或者接受的佛教寺院风格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至少一行禅师的道场和禅川寺都是主要针对欧洲本土人弘法,我们正好可以参考一下。这里先看几张图,具体可以后面谈,因为建筑装饰和发展理念,其实还是一体的,没法分开来谈。

 

 1、一行禅师道场

 一行禅师来到欧美较早,并且其现代化的弘法理念并非始于来欧美以后,而是从他1930-40年代在越南最开始学法弘法时就是这个思路,这一点很像太虚大师。积极投身社会活动,积极致力于佛法的现代转化。(这么早就具备这样开放的思路,越南作为法国殖民地可能是一个因缘,需再了解)

 一行禅师在欧美算是白手起家,但他们是一个团队,一群人一起努力,从无到有地去筹建一个个道场。如今主要道场如下。

 

 1)法国梅村(Plum Village),1982

 位于法国西南部,分布在“阿基坦大区”的三个省内:

 多尔多涅省——上村(Upper Hamlet)、中村(Midle Hamlet)、山脚(Foot of the Hill)

 洛特-加龙省——下村(Lower Hamlet)

 吉尔特省——新村(New Hamlet)

 五个点稍分散,其中,上、中、下三处较集中;新村稍远,距离上村约20公里。

 

欧洲参访心得02

a、上村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上村禅堂

 

欧洲参访心得02

      内部空间(佛法开示)

 

b、下村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2)美国加州,鹿苑寺(Deer Park Monastery),2000年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3)美国纽约州,碧岩寺(Blue Cliff Monastery),2007年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4)德国瓦尔德布勒尔,欧洲应用佛学院(EIAB),2008年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50万欧元买下的纳粹遗留建筑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主建筑内部多是这样小间的佛堂、禅房和教室。

 

欧洲参访心得02

 

 EIAB现在尚缺乏一个一行禅师道场中最核心的活动空间——大禅房,现在办一些大型活动时,会用简易临建来解决。(上图为2015夏季静修会)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这是EIAB计划修建的,与主建筑连接的禅修大厅,容纳470人,正在网上募款。

 

 一行禅师道场建筑,基本都是按照当地建筑风格来建的。一个据点是一个建筑小群落,多无高层。唯一比较特别的是他每个道场的主活动空间——大禅房(禅修大厅,Meditation Hall)。从建筑外观上看,应该也是符合西方人的审美,都比较漂亮,即气派又贴合自然。

 这样的空间,和汉传佛教以及日本禅宗的禅堂,区别很大。这不是一个封闭、静态的空间,而是一个高大、通敞、开阔的空间。考虑这样一方面更方便举办大型共修活动,大批量地接引初机禅修者;二来可能和一行禅师引导的禅法的气质也会有关系;三这是一个多功能空间,很方便地举行各类活动,如做仪轨、办展览等等。

 而以禅修为中心,展开多种方式的弘法活动,这也正是一行禅师接引西方人的一个方便。当然,一行禅师的教法里,绝非只有禅修,他有对大乘的教理作出阐扬,有僧团,依戒摄僧,并对戒律作出修订(增删)等等,但对西方人的弘法当中,这一切都包含在禅修中,包含在正念的教导中。

 

 2、荷兰格罗宁根,禅川寺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这地方已经在荷兰的最北边,再往北6、7公里就是海边了。感觉到了天边,周围是乡野,早晨起来去坐禅,真是万籁俱静。

 

欧洲参访心得02

 右边是主建筑(佛堂、教室、图书室、工作室、寮房、客房等),中间偏左的墨绿色独立建筑是禅房,最左边有一间小参室。

 

欧洲参访心得02

主建筑大门

欧洲参访心得02

佛堂
 

欧洲参访心得02

佛堂,上殿

 

欧洲参访心得02

 佛堂,横着用

 

欧洲参访心得02

单独的禅房

 

欧洲参访心得02

欧洲参访心得02

 

 禅堂内装,日本风格,其实就是中国宋代的风格。
 

欧洲参访心得02

小参室
 

欧洲参访心得02

主楼,教室

欧洲参访心得02

图书室

欧洲参访心得02

茶歇室

欧洲参访心得02

 

 这里没有斋堂,一日三餐基本都是禅堂里面过。

欧洲参访心得02

缝纫室(创收)

欧洲参访心得02

木工室(他们连大鼓都自己做的)

欧洲参访心得02  

户外(海边)禅修,这环境太便利。

 

 禅川寺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修上讲,禅修、仪轨、上课、承担并重。禅修,延续日本禅宗的传承,是传统的禅宗禅修的模式,有坐有行,还有单独的小参,以及师父对弟子的印证等。同时也重上殿、唱诵、拜忏等。还重上课,开示式或互动式。也重承担,每天有出坡时间,大家分工处理寺务。

 作为学修主空间的,是禅堂、佛堂和教室。这些建筑本身,就是当地的建筑,风格一致。三个学修空间的内装纯日式,但这里的受众却都是西方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西方有的寺院吸引不了西方人,而日式风格的禅川寺西方人就能习惯呢?

 首先,我们现在说的汉传佛教,所遗留下来的这些形式,包括殿堂格局、装饰风格,乃至法事仪轨、唱诵等等,都是经过了宋以后的民间化,以及明清以后低俗化很多次的洗礼和影响的,需要有反观的视角来看。法事、仪轨等,都受世俗很大影响。其次寺院装潢,也受民间信仰和世俗文化很大的影响,很多都体现着功利性的需求,而非真正趋向皈依和觉悟。

 所有这些,不仅不能代表佛法的本质,其实也根本无法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水平。我们常说寺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实更多是讲佛法本身,以及出家人的生活方式这些。如果说如今汉传佛教的法事仪轨、唱诵、装饰风格等,就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或问,你说水平不高,我们怎么不觉得?无论文学、绘画还是音乐,回想一下,我们学过什么,又懂得什么?如此可以来反省我们的审美水平。

 反观西方,他们的文化艺术传统一路发展到今天,是没有断绝的(对西方文化,我们总是关注古典太多,关注现代太少)。所以本来人家的文化艺术就是非常发达,并且审美水平是很高的,那我们就不要拿一些本来是自己很民俗乃至很低俗的东西,还要说是中华传统文化,或者佛教传统文化来要人家去接受。真正中华文化和佛教文化里面高水准的东西绝对是有的,这点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但绝不是我们今天老拿出来展示的这些。

 其实日本禅宗的建筑装饰风格就是一例,在文化层面绝对是高水准,那本身就是中国唐宋时期过去的,只是人家保留的很好,令水准未失而已。

 其次,日本文化传统保留的好,寺院这些地方,建筑装饰、文化艺术等水准高。这点刚刚说到。

 第三,日本文化艺术有简约的一面,这与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传统相合。

 第四,日本禅宗进入西方早,发展时长,因此整体形式接受度会更高。对西方人,根本还是以禅修为中心,而非殿堂和仪轨。

 第五,本身日本、荷兰渊源就早,荷兰是最早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当年日本的西学就叫“兰学”。而日本的文化因此进入荷兰,进入西方也早,影响也大。(梵高研习浮世绘就是一例)

 总之,像禅川寺这样的地方,作为我们中国人进去之后,也是感觉很雅致,很静心的,我相信西方人也会喜欢。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说,我们今后的海外道场,建筑装饰风格一定要提起注意。

 首先,此建筑装饰风格,与我们的弘法理念方向是否一致,功能空间是否相符。

 第二,此建筑装饰风格,是否符合西方人的文化和审美习惯。

 第三,此建筑装饰风格,本身是否能够代表佛教文化艺术的较高水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