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开始,发长远心
遥想,在星际中回望的地球,没有国界,没有荒漠,没有战火,当我们不再囿于自我时,便进入了自在而殊胜的境界,只有摄人心魄的美丽。
欧洲参访,作为当代汉传佛教向外弘传的一次实践,秉承无我、大慈大悲的精神,北京龙泉寺参访团用交流、对话的形式尝试与欧洲大陆进行心灵碰撞。归来后,走访欧洲七国的冲击更加平稳的漾开,似把殊胜的缘起导向更为深广的未来。

欧洲参访分享现场
虚实结合
唐朝,繁华、开放、包容的中国,成为当时各国向往的中心。在这样的盛世中,玄奘大师前往西土印度,历经千辛万苦,取回珍贵经典。彼时的交流,给汉传佛教带来了新的生机。
如今,世界进入全球一体时代,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百花齐放。2013年5月30日至6月27日,在师长愿力的摄持下,龙泉寺参访团共21人,行走于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瑞士、德国、荷兰、意大利等欧洲七国,开始了尝试将汉传佛教的智慧传递给西方可爱的人们。
欧洲,优美的环境、友好的人们、灿烂的文化、良好的信仰环境,让我们有了仿若大般若经中“从一佛国至一佛国”的美好体验。这里,对于来自古老东方的汉传佛教的好乐之心,对于来自现代中国的佛教僧侣、居士的友好之意,让我们对于这片土地有了热切的期待。
师父曾说:“虚拟的部分也是需要,实体的部分也是需要。这样的话,我们一个团体、一个道场,一个佛教才能够立得住脚。”
回京后两日,悟光法师、贤清法师为僧团作参访分享。6月29日参访团居士成员为寺里大众做参访分享。之后,我们开始尝试用写作、视频、画册等,将欧洲参访的过程中的见闻和收获记录下来,把一时的体会放在当下自由流转……
2013年11月,欧洲学佛小组建立,成为学习佛法知识,成为佛子间彼此互为连通的重要方法。即使远在巴黎,也可以知道龙泉寺的银杏叶黄了;即使无法身处见行堂中,也能通过网络听闻到汉传佛教精彩的开示。在虚拟的空间中,让曾经在欧洲实地行走的行为,再次地增长广大。

欧洲行画册
交流,在随缘深入
全球化时代,便利的交通让万水千山只等闲。6月间在欧洲大地播下的种子,在回国后开始迅速发芽。曾经到访过的每一个国家,都有人来到北京,来看一看我们当时向他们介绍过的我们的寺院、我们的师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交流,在随缘深入。
记得,巴黎大学伯纳丁学院的讲座刚结束,一位名叫Monique的法国女士就问悟光法师是否可以到寺参访。我们返回刚一个月,Monique就带着朋友Martine来了。两位女士虽已年过六旬,但仍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力,退休之后开始学习中文,还在巴黎成立了一个“所有人的中国文化协会”,推广中国文化。
在寺里,她们体验了早晚课、过堂,参观了各个部组,还在动漫组做面人、在翻译中心校对文稿,寺里的环境、建筑、弘法事业给她们留下了深刻印象。Martine女士现在成为了法语组的外教,还介绍了她的法国朋友来参访,而其中一位在参访后的邮件中这样说:“龙泉寺的各项事业展现了中国佛教的复兴大势以及高度开放的精神。”
2013年7月27日,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接待我们的国际贸发组织官员梁国勇教授,也来到了龙泉寺。梁教授对于龙泉寺的现代化、国际化、学院化程度深表赞叹。当日恰逢“六·
一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法华法会,多语种分会场举办“多元文化中的慈悲——社会互助”主题论坛,作为发言嘉宾的他,在听了仁爱慈善基金会代表的发言之后,感动地说:“慈悲就是我们眼里的一滴泪……慈悲是眼泪之后拿起背包的行动。”
之前来寺寻根的布拉克教授,在荷兰与我们再会后,真正打开了来往之门。龙泉寺成了他到中国必回的“家”。他之后多次到寺里交流、做讲座。在他的诚挚邀请下,2014年1月,贤清法师、贤威法师赴荷兰,参加大悲禅院组织的禅修活动,体验荷兰式的中国禅。
2014年5月,布拉克教授带来了他的师父智友禅师——Lathouwers教授。八十高龄的智友禅师,终于一偿所愿,与他最尊敬的师长——体证长老的同门在中国相聚。Lathouwers教授在与师父交流时,深情地回忆道:他当年被体证长老的慈悲、开放、温暖所打动,而长老给了他最深刻的佛法教授。
“欧洲很重视禅修,但体证长老让我体证到了观世音菩萨的内涵,生活当中无处不是禅,没有大悲心,坐禅是没有什么用的。坐禅是为了让我们认识到,众生无边誓愿度,放掉我执,要与一切众生连接,要为了一切众生。”遵循长老的“以新方式把佛法带回欧洲”的教导,Lathouwers教授多年来一直在荷兰弘传佛法,组织讲座、诵经、禅修、出版图书……他发出诚挚的邀请:“这里有很多日本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但汉传佛教太少,现在才刚开始,我来到这里有回家的感觉。”虽然并不谙习中文,但两位荷兰的禅师,却一直坚持四点起床,跟随僧团上早课,还按照汉传佛教的礼仪供养,那种发自肺腑的虔诚和相应,让我们无比崇敬。
2014年9月,曾与贤清法师“论剑”的里昂富维埃尔大教堂的桑德济神父也来了。他说:要来见见我的朋友们。参访中,偶遇正在朝山礼佛的周末心义工。义工虔诚专注的神情举止让神父驻足良久。在交流中了解到法师们的出家生活后,他分享了成为神父之前在修道院作隐修士的生活,说:在经历这种远离俗世的修行生活之后,才能更了解人们的痛苦,才能入世去帮助别人。
在参观基金会时,基金会秘书长王卫说自己正在读天主教圣女小德兰的自传《灵心小史》,神父听后很惊喜,“没想到龙泉寺的义工也阅读天主教方面的书”。对于大家开放、学习的精神,他很是赞叹。
葡萄牙的刘川同学、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何莹、德国菩提善知识协会的郭居士,以及意大利普华寺的多位居士都先后来寺回访。
其实,回访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新的起点,新的旅程。

梁国勇教授来寺

桑德济神父造访龙泉寺

西班牙留学生回访
从今开始
似曾有过的欧洲参访,似曾有过的那些感悟,也许在某一个因缘汇聚的时刻,还能再次重逢。而当下,对于我们而言,是更为重要的缘起。
师父在2014年5月25日与Lathouwers教授、布拉克教授的交流中说: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佛教向外传播的时代因缘已经来到。这里边就需要人才,需要对不同文化的研究,更需要语言的一个媒介的作用,这也就是这几年做翻译中心的主要目的之一。
2014年11月23日晚,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礼拜堂,师父登上庄严的讲台,面对剑桥大学二百多名师生发表了“慈悲、圆融、宏博——把握汉传佛教过去、现在、未来的精神脉络”的主题演讲,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剑桥大学发表正式演讲的中国汉传佛教法师。
师父在演讲中说到:“汉传佛教的未来应该是在践行人间佛教思想中将人间佛教不断发展、完善。修行上不离四谛、三学、三法印的根本标准;行愿上秉承慈悲圆融的宗教品格;在思想上具足全球眼光、法界视域和超越意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尝试汉传佛教与世界上其他宗教文明的对话、汇通、转化乃至圆融,对人类的福祉将是莫大的功德。”
欧洲学佛小组派出两位代表,赶赴剑桥,聆听讲座,供养师长。在演讲后,师父为欧洲学佛小组写下题词:“从今开始,发长远心。”

布拉克教授在寺里作讲座

师父与两位荷兰禅师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