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三件宝(中)

在高大的法座上,悟光法师殷重开示三宝的功德,普华寺的居士都端坐在下,恭敬聆听,真正实践皈依三宝。
摄分中出
皈依了之后,应该怎么做呢?有一本论典叫《瑜伽师地论》,其中讲到四点。第一点是要亲近善知识,要跟着老师去学习,要听善知识的教导。如果不跟着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走错路、走岔路,很容易学着学着就学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是过来人,他能够指引我们,告诉我们,怎么做才能好,怎么做才能够走得更快,不会出问题。跟着老师要干什么?不是单单跟着老师,跟着老师要听闻正法!要听闻老师所讲的东西,包括佛陀所讲的三藏经典和各个祖师所造的论典,这些都是亲近善知识之后要学的。
听闻正法之后怎么办?要如理去思维、作意,并且是如理的想,不是非理的想,不是错误的想。想完之后怎么办?法随法行,想办法去落实,在生活当中去实践。学一天就实践一天,慢慢慢慢,日积月累,身心内外自然就会业障净除,功德累积,身心祥和,身心轻安。
另外,皈依之后,要做到诸根不掉。诸根不掉什么意思?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在对着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境的时候,不要随意被外在的六境所牵动。也就是说,在六境现前的时候,眼耳鼻舌身意要去思维各种的过患,不要被境界所牵动,一牵动自己的心就乱了,对皈依以及念佛就上不了道。要想着,这些东西都是无常的,都不会长久,让自己的心去放下这些,弃舍这些。
其次,皈依之后要受学学处,随分随力来实践佛陀所讲的学处。比如说,学习十善业,比如说受了五戒的,对五戒就要随时随地去实践、去行持。
第三点,悲悯有情。皈依以后,要知道佛的圣教是因慈悲而有差别。所以我们皈依他,对于有情要升起悲悯之心。看到有情,看到人,包括看到畜生,就要断除损害的心,并且还要保护他们。不单单是断除杀害的祸心,还要想着要保护。
第四,就是勤修供养,日日供养。供养三宝有非常多的办法,比如吃饭前就可以供养,吃饭前,想着这么好吃的饭,要供养三宝,这都能累积功德。


教授中出
印度的祖师阿底峡尊者也谈到了皈依之后应该去做的内容,包应该遮止和应该去做两个部分。
皈依之后应该遮止的部分,分为三点。第一,皈依三宝后,不皈依其他的法门、教派。不皈依他们,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和他们在一起了,只是说内心当中要决定:我是要跟着佛法僧三宝学习,而不是其他的。第二,对于有情,要舍离损害。皈依之后,对其他有情要保护、爱护。第三是不与外道共住。不与外道共住,并不是说不能跟他们在一起工作生活,而是说内心当中皈依的是三宝,这个心不舍,我是跟着三宝而是其他学习的。在世俗的生活中呢,跟他们在一起完全是可以的。
皈依之后应该去做的有三点,对于佛像,不管是画的佛像,还是雕塑的佛像,都应该去恭敬,不去讥毁,并且不会把放在危险的地方,内心当中有恭敬心、诚敬心,想着这就是老师、大师,见到佛像的时候就应该有这样的心,这样我们就可以累积非常多的功德。这些功德就在无形当中,就累积下来了。有一个故事,在拘留孙佛涅槃之后,有一个国王叫端妙大王,他希望建造一个非常大的塔。当时有一个工人,觉得这个塔太大,这个大王让我们建这么大的塔,心里不高兴,对这个大佛塔产生了讥毁之心。但他之后又深深为此感到后悔,用自己赚的钱,造了一个铃铛挂在佛塔上。这个工人因为对造塔之事产生讥毁,感得来生容颜丑陋、身形矮小,但因为后来忏悔,造铃挂在塔上,所以感得来世声音非常美好。在皈依三宝之后,对于三宝是恭敬还是讥毁,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法宝,就是佛法所在之处,经典所在之处,就要如同有佛一样。所以见到之后,就要想到恭敬。我们拿到经书,不要随便放,不要随便弄脏了,放到干净的地方,这里面就有非常多的学问。如果不恭敬法宝,就会障碍我们的智慧显发。也就是说,我们的智慧会因此而衰减,不会开发。恭敬法宝,智慧就会得到开发。刚才谈到,佛陀的智慧无碍,遍一切所知,要恭敬法宝,我们慢慢就会得到智慧。
最后,对出家人,也就是僧,也要恭敬,即使我们看到我们自己觉得不好的出家人,也应该恭敬。为什么?这对我们有好处,我们可以从其中得到利益,让我们在念佛学佛的过程中,得到诸多的好处。
还有一种教法,说以下六点是在皈依之后要去知道、了解和学习的。第一点是经常思念三宝的功德。每天空闲的时候,休息的时候,就想一想三宝的功德,感受佛陀的伟大,思维我怎样才能够得到他的功德,感受佛陀的恩德,令自己产生恭敬之心。常常去想、去思维,内心对佛陀、对三宝的感觉就变了,就会非常诚敬。
第二,要随念法门,恒勤供养,嚼啖之先亦当供养。这就是说,常常忆念佛陀对我的帮助,今生能够信奉佛法,我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变,这都是佛陀他老人家的恩德。经常去思考佛陀对我们有多少恩德:我的生命改变了,我得到很多好处,我听到很多善知识的开示,我学了很多佛法,这些都是佛陀他告诉我们的。他给我们指引了道路,才让我们有这个机会,今生能够值遇佛法,能够改善自己的生命,自己得到多少好处,都是三宝给我们的。要经常这样想,去供养一切好的东西给佛陀,包括刚才所说的吃饭的时候,包括我们看到路旁有好的风景也可以供养,看到灯光很亮也可以供养。总之,你觉得好的东西,都能够供养。可以实物供养,没有实物的,可以观想,用意乐来供养,这也是可以的。在生活当中,常常去供养,想着供养佛陀,供养三宝,自己就可以修无量福。
还有,不管做任何事,不管干什么,都要想着去向三宝请益,舍弃世间种种的方便,希望三宝能够加持我们,让我如理如法地去做,让我做得更好。做各种事的时候,在内心当中祈求三宝,祈求三宝能够给我力量,给我智慧,让我可以舍弃世间种种的办法,做得更好。比如说有时候,我们在生活当中,包括做生意,动不动就想着抽签算卦,看看我接下来的事情怎么办,好不好,该怎么做。这种事我们会做得很多,但是就忘了三宝。应该想着我去大殿好好拜佛,去求求三宝,希望三宝来帮助我们。三宝肯定是用法来帮助我们。我们践行他的法门,慢慢慢慢就知道在生活中该如何去做,才能够得到自己所求的,所希望的。知道以上这些好处之后,不管白天晚上,只要有时间,常常要去想着皈依三宝。
如果我们了解到皈依三宝非常殊胜,我们就会更加精勤地去皈依。皈依的殊胜之处分八点,这八点来自《瑜伽师地论》。第一点,皈依三宝之后可以获广大福,可以获得非常大的福报,这个福报不可思议。也只有说皈依之后,我们慢慢体验,就会知道。第二点,获大欢喜。皈依三宝之后会非常欢喜。由于皈依之后我们会如理如法地去做,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做,就会得到各种好处,改善自己的生活,自然就非常欢喜。也可以说,皈依之后,当下就非常欢喜,思维其好处,因为我们所需要的所有的东西,都会在皈依三宝之后获得。第三,获三摩地。皈依三宝后,内心当中就会越来越清净。第四,获大清净,内心当中非常清净。第五,龙天护法会守护我们如理如法的行持,我们做很多事情就比较顺,就会障碍减少,这是不可思议的。还有就是一切邪见的障碍会因此而消除,很多的恶知识、恶友就会慢慢远离我们,就不会接触到,恶业慢慢也会轻一些。
其次,皈依之后跟同行善友、跟正法越来越近,我们的身心就会依着这个法,跟着同行善友去学习。在这个行列当中,是非常快乐的。最后一个,所有的天、非人等,包括我们身边的其他人,不管我们能否看到的,都非常欢喜。平常那些没有学佛的人看到我们学佛的居士,感觉看到你们就感到欢喜,为什么?就是皈依之后所得到的好处。不单是别人看到我们欢喜,甚至天人、其他道的非人,看到我们也会欢喜。为什么?皈依之后得到的好处。


皈依的胜利
此外,阿底峡尊者还讲了皈依之后的胜利。皈依之后就等于真正进入佛教的大门。也就是说,真正是一个佛弟子了。其次,成为一切律仪所依处,也就说我们修学解脱,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会实践佛陀的很多教导、戒律,这是一切律仪的基础,实现一切律仪,根本来源就是这里。第三点,过去所积的很多业障,会因此而消灭;第四点,会累积非常大的福报,这个《瑜伽师地论》也告诉我们;第五点,不堕恶趣。我们皈依之后,诚心信仰三宝,去学习,就不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就会得到天人果报,进而得到解脱。第六点,人与非人无障碍,这与《瑜伽师地论》里的一条是一样的。第七,随一切想,悉当成办,也就是说我们想要的所有的东西、好处,都会因此而得到。这也是最殊胜的,因为皈依之后就要去践行,去学习了。第八个,速成佛道。佛陀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最完美的圣人。我们皈依之后,就会迅速的成就佛道。也就是说,我们所想象的所有的好处,甚至我们没有想象到的好处,都会得到。
那有的人就会说,这个有一点虚幻,好像不会有这么多好处吧?或者说我为什么要速成佛呢?我现在不是也不错。其实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想得到快乐,都想得到好处,都想比之前更好,都想越来越好,没有那一个人说甘于现状,我就这样算了,就眼前就够了,我看是没有,都想得到各种世间的快乐和出世间的快乐。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今天天气很热,如果有更凉爽的地方,我们就会往那边去,我们就不想在热的地方走动,这就是人的本性。皈依之后,告诉我们佛的功德,佛有各种功德让我去掉各种热恼,一切的功德都有,一切的过失断除,一切的障碍都没有,让我们身心自在,非常快乐。第六点,皈依之后,下至戏笑,乃至命难,内心不舍三宝。也就是说,这一生一定不会舍弃对三宝的依靠,不能舍弃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皈依之后应学的各种的学说,应该怎么去做。
皈依是入佛教的大门,只有皈依之后我们才是一个佛弟子,才能够践行佛法,才能够走在佛道上。我们念佛往生,学习佛法,践行佛法,才能够上道,才能够一步一步的越走越快,越走路越宽、越好走。单单皈依行吗?单单有这个心行吗?不行,产生这种心,一定要学佛陀告诉我们的佛法,根据佛陀所告诉我们的佛法,来去实践,来去改善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话,我们的皈依才算是真正的皈依。也就是说,皈依三宝到最后,还是要落实到生活当中,去一点一滴践行佛陀所告知我们的种种办法,践行十善业,去做。这样的话,我们念佛就会更加相应。所以皈依的好处是非常非常多,在生活当中我们应常常去想,去思考,这样我们的心就会对三宝更加的恭敬,然后对三宝所告诉我们的事情去践行,这样我们念佛就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殊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