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师(下)
本次座谈的时间预定为两个小时,在孔汉思教授的引导下,双方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进行交流,让我们领略到大师非同寻常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会谈现场

诵心经祈福
新时代新媒体
“现在想进入另一个话题,”孔汉思教授没有太多客套话,“你们使用了大量新媒体手段来弘扬佛教,这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是一种修行的弘扬,有社会层面的内涵。从片子中,我们学习到很多,尤其是我们如何利用现代的传媒手段来弘扬。如果愿意的话,想在这方面多提一些问题。在此之前,想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在这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毕竟我们不仅是来自过去的人,我们还要迈向未来。”
这时,孔汉思教授又请出一位专家:“我们基金会有一个天才,尤其是在利用网络媒体等方面,他就是我们基金会的秘书长。秘书长曾和我一起组织拍了一部七集的关于宗教的片子,去年在人民大学举办的第二届汉学大会,他也是和我一起参加的。接下来,由秘书长来做一个关于基金会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如何去弘扬全球伦理的介绍。这样的话,我们才可以进行一些真正意义上的探讨,而不是去说一些恭维话。”大师的话语中,追求实效的风格,让我们印象深刻。
“刚刚通过寺里的这两个片子,了解到学诚大和尚和龙泉寺所从事的一些事业,这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很遗憾,我们没有寺院,不过还好我们有全球伦理研究中心;很遗憾我们没有大和尚,不过还好我们有孔汉思先生。”Dr.Stephan
Schlensog说道。

欢喜

全球伦理基金会Dr.Stephan Schlensog发言

全球伦理基金会高级顾问Dr.Gunther
Gebhardt发言
打开PPT,Dr.Stephan
Schlensog首先介绍了“全球伦理”理念:“全球伦理的核心理念,就是我们需要一个共通的全球的伦理标准,我们需要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伦理标准,这样有助于所有人更加和谐、和平地生活,尊重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之间的区别。如果我们去探讨,什么样的价值会对整个世界和社会做出贡献,那么我们没有必要在现有的宗教伦理体系之外建立一个新的伦理。我们需要做的是,就我们现有的宗教伦理的实质性内容,去重新唤醒对它的认识。19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议会发表了一个《全球伦理宣言》。这个宣言讲的就是一个基本的黄金准则,也就是关于人性、平等、男女平等、没有争端、非暴力等。这个宣言告诉我们,一个美好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不是一个前景,它是非常现实的,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人在践行这些准则,正如你们寺院所正在做的一样。”
“对于全球伦理的价值来说,和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工作的学者去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全球伦理的标准能触及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几千年前,像孔子、释迦牟尼佛、老子、耶稣、默罕默德等圣人们,他们承担着或者先知或者老师的角色,教导弟子,教导人们,去了解这个时代,并回应他们所在的时代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些圣人,他们的理念就是全球伦理的基础。”
Dr.Stephan
Schlensog接下来介绍了使用新媒体去弘扬全球伦理的情况:“如果我们希望人们了解这些圣人的学说和理念,让他们深信这些圣人提出的观点,就需要采用一些现代手段,比如视频、网络等。所以全球伦理基金会根据不同族群的需要,制作了这样一些音视频作品。比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基金会拍了关于世界几大宗教的影片,还有很多其他关于多宗教的多媒体产品。以这些多媒体产品为依托,基金会在世界各地巡回办展,展览的主题是“世界宗教、普世和平、全球伦理”。基金会还建立了一个网上学习的平台“现在就进入全球伦理的时代”,在这个平台上提供全球伦理的不同主题供大家学习,比如关于世界宗教的,关于经济的,关于政治的,面向年轻人。以这些内容为基础,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内容,也有中文的,我们在香港有一个基督教的机构协助做一些翻译的工作。”
最后,Dr.Stephan
Schlensog引用两段话作为结束语。第一段引自《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第二段,则是引用自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我们是否仍然还需要一个普世的价值观?是的,我们需要。但是,我们不应该把这些价值观当作理所当然,我们需要仔细地去思考、去探讨,它们需要去强化、去加固,我们需要在我们自身去发现,去找到按照我们宣扬的价值去生活的意愿,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国家社会里面,按照这样的理论,这样的价值观去生活。”

赠送礼物
因缘•期望
“希望大家好好利用剩下的二十分钟。”孔汉思教授进入会议室坐下时,就把手表脱下来放在了桌子上,几次对于时间的提醒,让我们领略到大师严格的时间观念。“全球伦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包实践等多方面内容。全球伦理基金会也在北大设立了一个研究机构,并有研究人员,相信我们今后可以继续更好地开展合作。”
悟光法师把《和尚•微博——北京龙泉寺的365天》》《龙泉寺简介》、一串代表吉祥的念珠以及师父准备的茶叶送给孔教授。孔教授一一接过礼物,高兴地说:“十分感谢,这些都是珍贵的礼物。这些礼物是一种象征,相信我们的合作会有很好的前景。
“除了刚才提到的研究中心主任外,Dr.Gunther
Gebhardt也对宗教多样性有着精妙的见解。”孔教授又请出全球伦理基金会高级顾问Dr.Gunther
Gebhardt。
“刚刚我在看介绍学诚大和尚的片子时就很感动。我在片中看到了赵朴初老人,1986年,我在北京见过他。片中提到了世界宗教和平大会,我知道学诚大和尚也在其中。我很高兴,之前没有想到能有这样的因缘。”Dr.Gunther
Gebhardt的话也让我们觉得因缘不可思议。
“全球伦理基金会大概可以分为两大领域:一是经济学,二是宗教对话。在宗教对话的领域中,我们倾向关注各大宗教的相通之处。尽管各大宗教的仪轨、仪式等不尽相同,但在伦理要义方面总能看到共通之处。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共同主动应对一些问题,承担社会责任。刚才看的片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佛教也不仅仅是专注于个人的解脱,而是放眼社会、救助世人、勇猛承担,这也是宗教的相通之处。龙泉寺不仅接待佛教参访团,还热情欢迎各地不同宗教的人来参观,我觉得这样非常好,多宗教的对话合作应该在未来推广。”Dr.Gunther
Gebhardt对龙泉寺充满了期望。

贤清法师发言

赞同
融合•参与•创新
两个小时过得很快,当孔教授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时,贤清法师问道:“您还有时间吗?”而孔教授也就真的就这个“是否有时间”的问题进行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想到‘天’的概念。做片子的时候,我去了天坛,在那里录了片尾的话。我们总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人与天也有着深刻、神秘、难以言说的联系。中国讲‘天’的时候,会涵盖很多无法直接表达的深奥意义。同时,北京还有一个地坛。地坛就象征着我们现在所做的事业,现实而实际。我想以此作为对刚才问题的回答。”大师这种实干的风格,与师父也是一脉相通的。
最后,由全球伦理研究中心主任Prof.Dr.Claus.Dierksmeier
Direktor做总结:“之前通过一些宣传资料包括一些网上的资料,已经对龙泉寺有所了解。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我们双方都有一些兴趣点,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合作:融合、参与、创新。融合,我们都对多宗教信仰非常关注,同时我们关注的重点,都不仅是放在信仰的精神领域。第二个,参与,就是双方不只是单方利用这些多媒体设备,同样让受众也真正参与到我们这些践行之中。第三,创新,从宗教的角度来讲,每个宗教都希望做善事,做好事,在道德上做正确的事情,如何把理论转为实践,我们在全球寻求这方面的合作伙伴,所以也非常希望能和龙泉寺合作。”
悟光法师回应道:“刚才主任的一番话让我印象深刻。在听的过程中,确实让我想起了我们师父学诚大和尚所谈的一些相关理念。比如说,他对我们寺院现阶段的定位是精英化和国际化,另外一个理念是传承与创新,这些理念都与贵研究所不谋而合。这是我们非常欣喜的,接下来请我们副团长作最后的总结。”
贤清法师用英语总结道:“两个小时过得太快了!就像是在欣赏一部精彩的影片,感觉才刚刚开始,却已经要结束了。一方面觉得有些遗憾,另一方面也觉得是很幸运的,因为我们发现在将来有更大的空间可以进一步地交流和研讨。当今时代,在不同的国家存在着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冲突,但是当我们去探寻问题的根源,就会发现文化在背后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文化与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更进一步探寻文化的根源,就会发现信仰和宗教是在文化背后更重要的内容。一方面,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当我们试图去探寻宗教更深层次的内涵时,就会找到普世的价值和伦理,就如同孔汉思教授所带领的团队所研究的一样。所以,当我们深入学习不同宗教时,我们会发现,在不同的宗教之间,存在相同的基础。今天上午虽然只有两个小时的讨论,但是我们发现了很深的合作的基础。我想我们参访团的其他成员也有同样的感受。”
最后,悟光法师带领代表团用佛教特有的礼仪,唱诵了一遍心经,祝福孔汉思教授万寿无疆,也祝福全球伦理利益全球人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