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欧洲参访禅行贤清法师自由大学佛教 |
分类: 寺院报道 |
《中国佛教的现状》(下)
在自由大学的讲座中,虽然贤清法师的英语并不是很流畅,但他诚挚的用心,坦诚的表达,用自己的生命经历与听众进行心灵沟通,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人。在观看了《一个美国人眼中的龙泉寺》视频后,进入问答环节后,互动非常热烈。
贤清法师:“刚刚我们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去北京,现在我们回来了。你们想去那个地方吗?”
听众:“是。”
贤清法师:“你们想吃中国食物吗?”
听众:“想。”
贤清法师:“很好吃。欢迎你们有一天去中国,去龙泉寺,享用中国食物,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看了视频之后,我们就可以想象,这些僧侣每天都在做什么。这个寺院就像一所大学,僧侣们每天学习,每天在农场劳作。他们还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例如传播文化、教育居士、开展慈善活动等等。因为现在我们时间很有限,大家有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会尽力回答。”
听众:“你们如何教授禅修?”
贤清法师:“禅修是佛教里面很特别也很重要的部分,我也知道大家都对禅修很感兴趣。但是对龙泉寺来说,禅修还没有成为僧众集体共修的功课。寺院目前的重点放在了僧俗二众佛法的教育上。相比较而言,中国人并不是像西方人这么爱禅修,他们很喜欢学习和探讨问题。在中国,讲经说法的活动常受到欢迎。现在很多人并不了解佛教到底是什么,因此我们需要先去学习和了解。同时,佛教在社会上被认可的程度还不高,大家普遍对佛教缺乏正确的认识。为了增加社会大众接触佛教、认识佛教的机会,佛教还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包括传播佛教文化,开展佛教慈善等活动,向社会传递佛教正面的形象。这也是我们努力在做的。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佛教是什么的时候,环境越来越好的时候,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关于禅修的课程。”
听众:“为什么过去二十年,很多西方人转向佛教?希望学习佛教?寻找快乐的方法?”
贤清法师:“这也是我们来到这里的原因,我们也想了解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从佛教的角度来看,我们有很多世的生命,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所以我认为,可能很多西方人过去生是东方人,现在他们来到了西方,这时他们遇到佛教,他们觉得太好了!这是我想要的!他们在过去世学过佛,现在他们遇到老朋友了。(众笑)”
听众:“我想问一百万游客是不是太多了?因为那就是平均一天三千人。他们不会打扰寺院的宗教生活吗?”
贤清法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出家后,的确是需要非常安静的环境。但是对于游客来说——你们知道,中国人是很多的——他们很想参观寺院,他们想知道出家人每天在做什么,所以我们压力很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感到高兴,因为当他们对佛教有更多了解之后,社会会变得安宁,而且当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佛教,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家。想到这些,压力就能得到释放。”
听众:“我可以问第二个问题吗?视频里提到: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来享受的,是来创造的。请您解释一下。”
贤清法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当我们出家后,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时间学习佛法?因为不用做世间的工作。可是没有这些工作我们如何能生存呢?因为有很多的信徒供养、支持寺院。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需要得到解答。在这个时候出家人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出家放下一些东西的同时,肩负起了另外的重担。我们有责任帮助社会的人们解决他们内心的问题。我想每个人都是如此,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扮演某种角色,在发挥某种作用,体现某种价值。”
后记:
在讲座结束的时候,布拉克教授以一段精彩的讲话,从一个荷兰的佛教修行人的角度,来为现场的听众阐述他眼中的中国佛教:“我去中国佛教寺院问的一个问题是——你是哪个宗派的?他们很惊讶地看着我,‘你的意思是?你是大乘?小乘?汉传?’‘噢,我们当然是一佛乘。’在中国,通常说一佛乘,在《法华经》里面,一佛乘是很重要概念,不要总是分别宗派。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去日本的时候,‘你是哪个宗派的’很重要,在中国就不重要。在中国寺院,僧侣们在一起从事各种修行活动,他们禅修,他们念佛,他们行菩萨行,他们在院子里经行……这些都是修行。所以,有时候我还想到这个寺院的出家人,他们不常打坐,他们从事的是真正的修行。我想,我了解的佛教修行是什么?院子里行走、传法、为他人服务、与别人谈话同样是佛教修行,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所以我认为对于我们西方人来说,对汉传佛教有更多的了解、去中国参访或者自己去了解中国佛教是什么样,是很好的。再次表示衷心感谢您的到来!真的很享受您的讲座!”
主办方在讲堂外的大厅里安排了茶水饮料和甜点。讲座之后,大部分听众们都留下来热切地和我们交谈互动,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一位老太太走过来,对贤清法师说:“你讲得很好,我很感动。我尤其能体会你母亲的心情。”宋柏青与莱顿大学一位讲师进行了交流,这位讲师对佛教也很有研究。他说,法师这么一讲,很多东西就具体化了,很多人对中国都没有第一手的了解,跟他们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这次讲座能够成功,和布拉克教授在本地弘法的成效也有很大关系。现场的很多听众都是布拉克教授的追随者,在布拉克教授的指导下,不少人已经走在了修行的路上。
坐在我旁边的荷兰女士,是从北部一个很远的城市坐了两个半小时的火车来的,听完讲座立马就要赶回去。她在电视上看到布拉克教授访问龙泉寺的一则新闻,之前也在自由大学听过布拉克教授的课,对布拉克教授非常崇拜,认为他影响了自己的人生。听完法师的讲座,她觉得非常值得。她对于法师在讲座中表达的内容,对法师所提到轮回的观念深信不疑,她觉得自己前世是中国的一个修行人。
在交流中,她问我:“你的家人是否和你一起信佛?”我说:“没有,但是我试图在说服他们,想让他们也信。”她就拉着我的手,看着我,特别诚恳:“以我五十多年的经历,你千万不要用说服的态度去和他们沟通。每一个人,你的家人,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业,他们不一定非要和你走同样的道路,但是你要用佛陀告诉你的道理充实你的内心,让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要让爱和慈悲通过你自己展现出来,这样的话他们才会慢慢受到你的影响,但是你千万不要去说服他们。”她说:“我有一个丈夫,两个孩子,我以前也做过类似的尝试,但是都失败了,所以我放弃用这种说服的态度。但是你内心要很有力量,你要知道你所选择的这条路,是很正确的,总之你要保持你自己的内心。”
听了她的话以后,心里特别感动,有想哭的感觉。在异国他乡,有这样一个佛教徒,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能打开自己的内心,来讲述各自的经验和情感,在平和喜乐的状态中分享各自的精神世界,真是难得。
讲座结束后,我们乘坐游船返回。当我们抵达码头时,意外地看到妙恒法师在这里等我们,她是特意来帮我们购买优惠的团体票。这种代人着想的细腻温暖,让我们心里都非常感恩。在游船上,不少同学也主动与游人结缘,给他们介绍龙泉寺。运河边有很多人在喝咖啡、活动,见到游船经过,会很有兴致地打招呼。在运河上,也有很多小船穿行,船和船相遇的时候,也会互相热情地打招呼。令人意外的是,看到我们,有人会用中文打招呼,有人甚至向法师合十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