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八:
灵山一会(下)

如果我们顺着这样一种认识再往后走的话,大家自然就会体会到想蕴是对受蕴的一个新的提升和超越。这个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比如说,今天我们很努力去工作,结果家人也埋怨,单位的领导也批评,什么原因呢?自己做得很好,为什么家人还那么要求我?还这么批评我?如果我们取个相来描述,就是有意跟我做对,就是跟我过意不去,就是想惩罚我。这是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它直接导致一个状态,就是让我们很痛苦。
可是你另外换一种想法,什么想法呢?这个领导真是很慈悲。我现在虽然已经很努力工作了,但他还在批评我,说明我一定还有没有考虑到的因素;或者他通过批评我,一定还想告诉我另外一种信息在里边,他只不过以这种方式来告诉我。这种想法如果有的话,你还会那么苦吗?这个苦就不会像刚才那么明显了。同样一件事情,同样是面对对方在批评我,对方对我不好,但是因为我的想法不同会导致我生命的状态不同。想法不同,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是境界不同。这个人他能这么想,这个人境界高。你不这么想,你就会非常痛苦,这个坎就过不去。这个时候就需要境界高的人给你点一点,你就这么想,你就快乐。你就这么想,你回家以后,再面对领导、面对家人的时候,他们就会认为你这个人有功夫,就被你打动。想法是我们自己可以安立的,因此在想法的层面上,人就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
所以我们就了解了,佛为什么虽然贵为太子,他可以享受很多的快乐,但是他没有要这些快乐,而是到深山老林里面去苦修。我们一般人会认为他很痛苦,但是他不会觉得很痛苦。什么原因?想法不同。你痛苦是因为你觉得这些东西很重要,不能失去,失去了就很痛苦。可是对佛来讲,这些东西都是无常的——你现在拥有的,什么时候会失去,你完全不知道。那个痛苦是根深蒂固的,他看到这一点,所以他不要了。要什么呢?他有新的想法了——他想解脱。他追求解脱,然后他选择他想要的路,他就很快乐,这就是他的境界。所以当我们拥有的东西失去的时候,找谁呀?找佛。佛告诉你,这些东西我拥有的时候,我没有失去的时候,我就主动放弃了,你还那么痛苦干什么呢?不然跟我一起修行吧。成佛很快乐。
面对同样的场景,想法不同,就决定了行为会不同。因为现在时间已经比较晚了,我们有的居士要回家,开始惦记家里面要做饭,家里面还有很多事情没处理,放心不下。这个想法会导致你既便在这儿听,也会身心不安。不安的时候为了让心安,很有可能就离开了。离开,并不是我们不想听法,不想学习佛法,实在是因为有事情需要去做。所以,在产生这个行为之前你就有一个想法。那有的人就想,我豁出去了,有问题我也不管了,我就觉得听佛法很重要,我就听佛法。不同的想法产生不同的决定。这些都属于行蕴的范畴。
但是既便我们拥有同样的想法,行蕴有可能也不同。比如说,我们都觉得极乐世界很好,都想去极乐世界。想法都相同吧?相同。可是有的人就说极乐世界很好,我要去,所以我要按照佛的教导去做。好,最后他去了。而另外一个人说,极乐世界很好,我也想去,但是我却没有办法按照佛的教导去做,既不能做这,也不能做那,那太痛苦了。我就是好吃懒做、又贪睡,别人念佛的时候我也想睡。同样的想法,但行为不同。所以行本身又是对想的一个超越。我们在想去解脱的时候,真正能不能得解脱?不一定的。印度很多修道的人,都在想解脱,到最后,谁解脱了呢?唯有佛。他证悟了,他的行就不同。他的行是按道来行的,最后他得到了解脱。后来他证悟之后,他又重新回到这些修道人身边,去告诉他们,如何去行,他的境界又提升了。
色、受、想、行这四个方面,一层是对另外一层的超越——任何一个行为,任何一个想法,任何一个感受,一旦生起来了,他就会在我们的识田里边、识蕴里边留下影子。所以有句话讲,宇宙法则是什么呢?是公平。公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做出的任何一件事情,它都是有回报的,它都是有结果的。眼前没有,未来会有,什么原因?因为在我们的识田里面已经种下种子了,这个影响已经在这了。将来这个影响什么时候回归,那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当我们了解到,生命是由色、受、想、行、识五个方面组成的时候,我们需要检点我们在生活中的状态,到底和哪一个蕴相应,将来我们的生命就会到哪一个道里边,哪一个境界里边。
僧才与教育
贤清法师在讲座中,用五蕴的概念来解读佛陀的生命理念,用新角度诠释佛法。在整个讲座的过程中,法宝法师一直在认真聆听,时不时还点头微笑,透露出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与赞许。最后,法宝法师总结道:“非常感谢贤清法师带来的演讲。贤清法师在他的演讲中谈到五蕴以及五蕴与生活的联系,五蕴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揭示了生命的真相。”之后,法宝法师又请佛教大学的同事越南教授Georges Trinh也致辞。
听说我们之后要去荷兰、瑞士、德国、意大利,然后再回北京,法宝法师特意诵一段巴利文赞颂祝福我们旅途顺利,令我们惊喜又感动。
在讲座结束后,当地的华人华侨居士,好几位都是爷爷奶奶级别的,但仍然虔诚地跪着做供养,此场景再次让我们感动。

合影之后,我们随法宝法师去佛学院的图书馆参观。此时,我们才有时间细看下灵山所在地。这里有两栋现代的建筑,在花园中有11罗汉像,完全是汉传的风格。图书馆占据了整个一层,纯白色的书柜更是显得窗明几净,其中藏有多语种的佛教书籍。
法宝法师跟悟光法师说:“将来这里培养青年僧才,目标是要培养国际性的人才。佛学院与索邦大学等几所大学已经谈好合作,将来会成为一个专门的佛学研究中心。现在正在向法国教育部申请,手续已经差不多了。将来特别欢迎佛教僧伽——比丘、比丘尼过来学习。僧才如果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当地人来寺院,觉得什么都学不到,他们自然就不愿意来了。所以,现在的重心要把僧伽教育提升起来。”

在走到藏有《大藏经》的书柜前,法宝法师说道:“这里的图书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层次——硕士和博士,现在正在编目录,汉语、英语、巴利文等的三藏经典都会搜集起来,以备将来研究之用。现在正在建设,完工之后将向公众开放。在欧洲,没有一个专门的佛学院,这是唯一的一个。”
悟光法师赞道:“意义和价值很大!”
翻译与传播
常住在此的行圆法师向贤清法师介绍道:“这是大藏经,翻译成越南文的。”
贤清法师:“是谁翻译的呢?”
行圆法师:“我师父(净行长老)负责。他本来之前在学校教书八年,他把八年的薪水拿来做译经工作,因为越南物价比较低。他的方法比较现代,他找各方面的专家——净土宗的翻译净土宗的,禅宗的翻译禅宗的,同时进行,所以比较快。以前,中国是每个法师翻译经文的一部分,然后再合起来。他预计二十年完成,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已经超过预计的进度。阿含藏已经印了70本了。”
贤清法师:“参加翻译的人主要是越南的法师吗?”
行圆法师:“越南的比较多。越南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受到中国的影响,要学佛经,就要学中文。越南的老法师以前都学中文,他们可以看古文,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就不行了。师父也在培养一些人,毕竟是这么大的工程,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人参与,但后面校对的是专业的老师。在翻译完之后,可能还是会有些细微的地方没有注意到,以后还可以做一套《补编大藏经》。”
贤清法师:“工作量很大!已经进行十年了?”
行圆法师:“十几年了,已经超进度了。”
贤清法师:“长老现在主要是在欧洲还是在越南?”
行圆法师:“在这边比较多。以前因为要翻译,所以长期在越南,现在已经回去得少了,主要在台湾、欧洲。我们在五大洲都有灵山的试验田,这里是本部,学校也在这边。这边如果有比较多的年轻人才,发展可能会比较长远。师父很重视教育,说佛教如果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
贤清法师:“都是肺腑之言。长老是这边的住持?”
行圆法师:“长老是住持,佛学院请法宝法师主持工作。建立佛学院,让这边的人来学,让佛法本地化,这样就比较长久。师父研究过了,我们华人在美国以前有两百个道场,但后来最后一个卖作停车场了。那些道场以前大部分都是对华人弘法,没有本地人来。华人如果没落凋零了,他下一代就变成美国人了,持续不下去了。就像我们在这边,下一代都不会讲中文了,跟他沟通还得讲法文,一代、两代就已经是这样了。这边以后如果办学校的话,还会教中文,这样才比较容易,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图书馆参观完之后,我们来到楼下的花园中,在等候车来的期间,法师们继续交流。
贤清法师:“今天的讲座来的还是华人居多。”
行圆法师:“我们前面有一个教法文的班,里面就有法国人,但是那一班现在放假。现在还是华人比较多,以华人为基础,以后发展还是要当地人,这样才能够生根。否则以后要是没有华人,事业就没落了。而且办学校,你看不到什么成果。要看成果,要很久,可能十几年之后,才会有一些人出来,做一些事情,但前面看不到。”
贤清法师:“现在佛学院正在申请进入法国正式教育体制?”
行圆法师:“应该是快通过了,预计10月份就可以。”
这时,另外一位常住在此的广净法师也加入了交流之中。
广净法师:“我个人观察,欧美现在佛教的发展状况相当于中国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现在这里信佛、接触佛教都是思想层次比较高的人,但是在民间没有落实下来。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一些法师都是和知识分子阶层对谈,把中国最高层的知识分子折服了。佛教翻译成的经文很少,当时就有很强的动机去翻译佛经。欧美现在也是一些哲学家、医师等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信佛,但一般人还感受不到。上层人信佛之后,应该要到扎根的时候,如果说这几十年没有扎根下去,力道就会失去。这个时间如果有人再往下深入下去,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机会。
行圆法师:“现在大陆有很多年轻出家人很好,可以好好培养,很多地方可以去弘法。”
“十几年前,在台湾就见过学诚大和尚,那时他还在广化寺。”广净法师的话,非常让人意外。他继续说道:“当时,台湾刚刚跟大陆往来,办过好几次交流活动,那边的法师都曾邀请他过去。那时候,见过他好几次。”原来是这样的缘分。
广净法师:“他现在还在抄《俱舍论》吗?”
贤清法师:“师父在福建佛学院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抄,现在在给我们讲《百法》。
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广净法师还记得师父抄《俱舍论》的事情。
图书馆参观结束用药石的时候,又与法师、教授畅谈许久,从中深深地感受到欧洲的同行人浓浓的友爱之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