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七: 灵山一会 (上)

(2015-09-13 09:23:16)
标签:

佛学

佛教文化

欧洲之行

参访交流

分类: 寺院报道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七:

 灵山一会 (上)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七: <wbr>灵山一会 <wbr>(上)

    从寂静的迦密会修道院出来,我们一路小跑下了山,再次穿过喧闹的街市,跳上大巴,赶赴今天的最后一站——世界灵山佛教会总部,这里即将建成一所专门的佛教学院。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七: <wbr>灵山一会 <wbr>(上)

初到宝地

    位于法国巴黎东南近郊桥连城(Joinville-le-Pont)的世界灵山佛教会,是以中国北传大乘佛法为修持。邀请我们来道场参访的法宝法师,现在就职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世界佛教事务。法师八岁出家,受上座部传统教育,二十岁受具足戒,1985年到法国,进入索邦大学学习,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法宝法师还担任世界佛教协会副会长、灵山佛教会秘书长。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七: <wbr>灵山一会 <wbr>(上)

    下午1715,抵达坐落在一条僻静街道中的世界灵山佛教会。一到门口,就见到法师和信众们热情的笑脸。作为师父的老朋友,法宝法师和经常随侍师父的贤清法师早已有过几面之缘,他见到两位法师显得格外高兴。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七: <wbr>灵山一会 <wbr>(上)

       我们拾级而上,来到顶层的大佛堂。大殿宽敞明亮,天花板上四个拱形八角天窗,将窗外明媚灿烂的阳光引入,显得分外温暖和光明。佛堂的布置是典型的汉传佛教风格,大殿正前方供奉的是三尊高大的金色大佛。佛像面似离云满月,身如晃耀金山,双足金刚跏趺,妙相安祥端严。佛像身后的背光霓虹闪烁,流光溢彩,结合传统与现代之美。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七: <wbr>灵山一会 <wbr>(上)

      我们先随着法师们礼佛三拜。随后,法师们在主席台就坐,法宝法师致欢迎词。在致辞中,我们感受到这里的居士的虔诚和热情,“今天是法国的公众假日,能有这么多的佛教信众相聚在此是非常难得的,因为举国都在庆祝父亲节,尤其是不少居士从四点就开始等候,很兴奋地期待你们的到来。”对于我们的参访,法宝法师也有很多的指导和期望:“我认为大家到欧洲参访,很重要的是要了解佛教是如何在欧洲不断发展的。在很多欧洲国家,佛教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但是佛教徒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把佛法的种子播撒在欧洲的大地上,所以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佛教的道场,而且是一个佛学院。这里最初的创始人是已示寂的大长老玄微上人。他还没有看到我们这个美丽的道场,就已经圆寂了。他的弟子净行老和尚是这个道场的主持、世界灵山佛教会的主席和世界灵山大学的负责人。目前学院各项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在不远的将来,希望这个学院可以正式对学生和学者开放。我代表本学院和相关人员,希望携手龙泉寺一起在欧洲弘扬佛法。虽然在你们之前,我们没有正式接待过任何一个的代表团,但是能和学诚大和尚和你们的僧团在一起,我们有强烈的信心,我们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情。”

   生命的根基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七: <wbr>灵山一会 <wbr>(上)

    接下来是悟光法师发言,在表示了诚挚的谢意后,介绍了参访团此次欧洲之行的目标和行程。随后,贤清法师就开始了今天的讲座。讲座辑录如下:

    每一种宗教,每一种学问,当它达到极致的时候,它们的共通点要远远超过相异点。这就是为什么每一种文化,每一种宗教,当我们深入其中时,就会发现很多内在的美与和谐。这就相当于一个家庭,父母生了五个孩子,五个孩子之间的差别性是非常大的,有男孩,有女孩,有胖的,有瘦的。但当我们追究这五个孩子的根源时,会发现他们都是相同的父母所生。在人类社会里面,各个民族形成各自的文化,表面上看差异很大,当我们追究它的根源、它最深的境界时,你会发现它们有很多是相通的。尽管如此,每种学问、每种宗教都有一些基本的要素,这是一种学问、一种宗教之所以会称为这个学问、这个宗教的原因,是有不同的。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就目前我的学习体会来说,佛教的一个根本点、基础点在什么地方。我们从这个角度趣入,就能够慢慢沿着这条路,达到佛教能够带给我们的一种人生的境界。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七: <wbr>灵山一会 <wbr>(上)

    那么,佛教的根基在什么地方?佛陀在证悟之后,他为当时修道的比丘们,一开始就讲世间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了解佛法以后,就觉得是空。事实上,空的境界并不是我们所能了解的。所以佛刚开始讲的是,生命是由五蕴组成的。这五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这是所有生命共通的特点,就是这五个基本元素。佛,他看待生命,就是这样看待的。而我们一般人看待生命,怎么看待呢?我们有人,有动物;人中间有黄色人种,有白人,有黑人;白人里边又分法兰西人、英吉利人、美利坚人……所以,我们的概念里对生命特征的规律归结,一比较就会发现,与佛用五蕴做区分是不同的。

五蕴的显现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动物和人的差别是不是很大?非常大。可是如果让我们去界定,什么是人,什么是动物,我们能分得开吗?你说人有两只眼睛,很多动物都是两只眼睛。你说人会思考,动物真的不会思考吗?动物真的没有想法吗?这个因为我们不是动物,不能轻易下判断。事实上,很多动物也有灵性,它有感情,它也在思考。所以动物也能够被训练,像马戏团的训练。所以这个似乎不是动物和人的根本区别。当我们从五蕴的角度去看的时候,发现动物也有五蕴,在这一点上它和人没有本质区别。为什么佛的慈悲心能够遍及人和动物呢?因为他发现在这一点上,人和动物没有区别的。

    不但人和动物没有区别,以佛的智慧发现,生命形态有六道,六道里面还有地狱、饿鬼,还有天、阿修罗、人。佛的这种眼光导致他看待所有生命的时候,一下就放到了一个众生平等的立场上,让自己的内心去面对这些生命的时候等无差别。就像是父母看待孩子,有时父母喜欢这个孩子,不是很喜欢那个孩子,可是当他发现,喜欢不喜欢的,都是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心情就是一样的。所以,佛为什么后来能长养这种慈悲心,与他最初对生命真相的认识直接相关。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七: <wbr>灵山一会 <wbr>(上)

       那么,什么是色?什么是受?什么是想?什么是行?什么是识?比如说,大家现在正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刚开始是不是很舒服啊?各位居士,我们在外面等一个小时的时候,是不是很累?(信众答:“不累!”)不累啊?如果我们站的很累的时候,一种苦受就生起来了,身体就会很受苦。我们坐下来,就会很快乐很舒服。可是,如果讲座持续两个小时,是不是坐得又痛苦了?

    坐久了苦,大家有没有一种冲动——要站起来?自然会有一个冲动,要站起来。这个过程我们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什么是色,什么是受,什么是想,什么是行,什么是识。在这个例子里,怎么表现出来的呢?我们的身体是不是色?是色。身体这个色法,它在变化。当我们坐在这儿的时候,这一个特征“一直坐”——因为它是在变化,本质上在变化,而我们觉得是自己坐在这儿。不是的!它在变化,这种变化性,是需要我们身体去调整,你才舒服。不调整的时候,一种苦受就产生了,这种苦的感觉就是受。身体——色,痛苦——受。痛苦以后,人就有一个想法:是因为我坐的太久了,所以我要站起来。人有没有坐相?有。站相有没有?有。甚至,人要卧一会儿。躺,有没有相?你要躺的时候,还不能随便躺。你要随便躺,人家还要说你这个人怎么不讲卫生,还要找一个床,我们就开始取相了。这个就是什么?想法。这个想法一旦有了以后,后面就有行法了。行法就是要去行动了,你就要站起来了,这就是行蕴。那么,识蕴是什么?识蕴是我们所有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背后的一个承托。识蕴的特点就是整体了别,了别就是认识、分别,这就是我们的心理活动。

恶道的集蕴

    六道的有情生命,如果都是由五蕴组成的话,他们之间有没有不同点?这个不同点体现在什么地方?整个生命状态中,下面有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中间有人,加上欲界天,上面还有两层,叫色界和无色界。佛既然观待有情生命特征都是五蕴组成,为什么又要分那么多的界?我们发现不同的生命形态,它对这五蕴的集聚重点不同。虽然大家都有五个要素,但是每个生命会关注不同的点。因为关注不同的点,导致了我们生命呈现不同的相状。就像有的人喜欢吃冰激凌,他就会想怎么吃到冰激凌,所以在他眼里就只有冰激凌,看到以后他就特别喜欢吃。有的人就不同,他就喜欢喝茶,他到一个地方就观察有没有茶。冰激凌再多,对他来讲等同没有。他一看到自己喜欢的,马上就开始执取了。这就是每个人、每个生命在集聚不同的要素。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七: <wbr>灵山一会 <wbr>(上)

    三恶道的有情,重点在集聚哪个要素?我们人界和欲界天,又在集聚哪个因素?色界天、无色界天的天人又在集聚哪个要素?有的同学说我不知道啊,因为我没见过这个天人啊,没见过色界天人,更没见过无色界天人,他已经没有色啦,我怎么见到他呢?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佛知道,佛告诉我们了。那么大家可以去体会一下,三恶道的有情在集哪个蕴?三恶道的有情主要在集聚色蕴。人、欲界天在集聚什么蕴?受蕴。色界天在集聚什么蕴?想蕴。到无色界天以后集聚行蕴。为什么这样讲?我们不妨观察一下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一切的恶法表现的特点就是相互障碍。相互障碍是什么意思?色法,都是有限的,你有了,他就没有,所以大家就开始彼此争夺。因为彼此争夺导致了彼此之间的伤害,因为彼此之间的伤害,导致我们造作了很多恶业,感得的果就是三恶道。

    到三恶道干什么去了?受苦去了。做牛做马,还债去了。饿鬼,很饿,但还吃不到东西。目健连尊者证圣果以后,用神通一观察,发现母亲正在饿鬼道受苦。他是千方百计希望给母亲一点快乐,结果把饭放到母亲的嘴边,变成什么了?焦炭!母亲能吃得下去吗?吃不下去。这是什么业感得的?悭贪的果报。一直希望占有,结果是一无所有。这就是色法的特质。太看重色法了,太看重物质了,一直处于“我想拥有它,我想占有它”的状态,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没有。

    人、欲界天在集聚受蕴的时候超越了色法。当我们关注感受,如快乐、痛苦的时候,生命的境界比三恶道有情的状态已经高一个层次了。为什么呢?大家可以想一下,我们世间所有一切善法的特点是什么?是给予。为什么给予能产生更快乐的感受,而占有最后是痛苦的?这些道理人觉悟到了。所以人、欲界天的有情在做一件事情——给予。他们了解到什么?他了解了因果。因果是什么?同样的资源,我不占有它,我把它给予需要的人,这个时候你发现,自己需要的时候自然就有了,快乐不快乐?快乐!所以关注受蕴的生命状态,已经超越了对色法本身的执取。他已经了解了,人要想得到快乐需要通过给予。最后你拥有了,而且你不知道怎么拥有的,今天别人帮你一把,明天别人又帮你一把,你自己还觉得莫名其妙:你们这些人为什么那么好?为什么对我那么好?什么原因?因为你太好了,你一直在给予。这就是人天的福报。这就是人下一生还是会做人,或到欲界天的原因。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七: <wbr>灵山一会 <wbr>(上)

    现场有许多年长的华人居士,他们非常虔诚,身着海青,有的甚至全程跪着听讲,让人十分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