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初到龙泉寺,感觉寺院空气清新,景色秀丽,千年的银杏、古老的龙泉,似乎有一种无形的磁场,在吸引着我。
每逢周末,游客与信众便络绎不绝地上山来。
常住僧众不多,但是年纪都很轻,朝气蓬勃的,整体素质比较整齐。山上有不少护法居士,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大多是优秀的年青人,对三宝都有很强的信心。
龙泉寺刚刚恢复两年多,原有的活动空间比较小,所以寺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在搞修复建设。义工们在山上艰苦地付出,坚持每天上早晚殿,每晚研习佛法,他们的生活过得快乐而充实,生命绽放着清新的活力。
寺院里每年都有好几次比较大型的法会,都是由居士来筹备安排,法师只负责演讲开示,作整体的引导。由于法会的成功,皈依、学佛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年轻人、受教育层次高的人居多,充满着生气。
常住的生活、学修与管理
师父一直倡导“学院丛林化,丛林学院化,生活一体化,管理科学化”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龙泉寺每天早上4∶00打板,晚上21∶30止息,一天安排得井井有条,松紧适度。每周一下午有半天放香(休息)。
因为人手少,每天出坡的时间很长,除了僧团日常的工作如大寮、内务、行堂、值班等工作之外,在师父的带领下,每天还要配合寺里整体的建设,搬柴担水,运砖扛石头。
师父强调“守时、随众”,大家都尽量配合,除了少数执事和承担事务的人员,大部分人都积极参加早晚殿。上殿时,整个殿堂梵音嘹亮,庄严肃穆,很有感染力。
过堂僧俗分开,整个过程安静,有秩序。比丘一律搭衣持钵,比较注意威仪。北方缺水,大家平时洗碗、洗脸用水都很节约,并且会把废水储存起来冲厕所。
学习上目前分为甲、乙两个班。甲班目前主要以《备览》的学习为主,同时甲班大部分同学都要承担常住的各种事务,他们对师父引导的“学习、修行、做事”一体化理念落实得很好,我想这也是师父培养人的善巧。
乙班目前主要以学习为主,现在正在学习师父的两次系列开示。学完后要进一步对佛法整体的理念进行闻思,同时还设有背书、法器练习等课程,对小净人鼓励他们练毛笔字。
这里上课、过堂、诵经、拜佛都要搭衣,半月诵戒,结夏安居,大家努力把课堂上学习到的佛法内涵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中。寺院里规矩比较严,所有住众不发单资,普佛和个人所得的供养金一律上交常住,同时常住保证个人一切合理开支。平时无故不得外出,大家都比较注意收摄身心,把心缘在佛法的学修和对常住的付出上,真的很让人随喜。师父说,没有一点道心的人,想要在这里住下去很难。这一点我完全相信。
寺院在管理方面也很有特点,一切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师父一直注意大胆使用人才,在使用中培养人才。僧俗管理分开,居士部分大家也有充分的锻炼机会。所谓“有承担就有成长”,很多同学几年不见,已经成长为能够独挡一面的管理人才了。
总体感觉,这里的学习气氛浓,僧俗二众都很惜福,勤劳,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发展。给人的感觉非常好。
《和尚●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