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四十八:佛光日内瓦(下)

标签:
佛学佛教文化欧洲之行 |
分类: 寺院报道 |
对于佛光山这样的汉传佛教海外弘法的先行者来说,在与妙祥法师轻松的交流中,在细致入微的接待中,在佛光山国际会议中心的点点滴滴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种种不易,也学习到很多的宝贵的经验。
人能弘道
“好了吗?”一位义工走近来,妙祥法师问道。
“我是来问大家都是一起在下面用斋,还是法师单独在下面呢?”义工很恭敬。
“法师,您觉得呢?”妙祥法师马上征询悟光法师。
“我们一直都是一起的。”
听到悟光法师的回答,妙祥法师说:“那好,就一起。”“今天是我们越南信徒准备的斋饭,他们很热心。本来是我自己要煮的。他们说,不行不行,我们来煮。”没想到,法师原本打算自己做斋饭,不由得阵阵感动。
悟光法师:“平常您在这里住持,这边常住的,还有没有居士协助您?”
妙祥法师:“还有刚才那个小姐,她是从澳洲来的,香港人。我们这里还有一个法师,她现在法国法华禅寺。她过去帮忙,因为七月份要开光了。我们在欧洲,法华禅寺的法师最多,大概有七八位,其他的都是一两位。”
悟光法师:“那总部这么多人,可以多派一点。”
妙祥法师:“可是问题是,我们在全世界建蛮多道场。我们已经派了一千多个法师了,可是也不够用。”
悟光法师:“那可以再收弟子。”
妙祥法师:“再收弟子,也要看人家要不要出家了。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困难。”
悟光法师:“在台湾,出家的应该很多吧?”
妙祥法师:“现在不会。现在的年轻人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所以为什么佛光山除了佛学院之外,我们会有一些其他的吸引别人来。比如我们开胜鬘书院,一个人到四十几岁都可以待在那里。可以在佛光山学习两个多月,然后去海外的道场。那之后学习半年,如果他有兴趣,他就继续学习,或者出家,或者当师姑,男众可以做讲师,虽然不是法师,但是终生都在佛光山佛堂。”
悟光法师:“对,现在法师越来越不够了。”
妙祥法师:“我们的道场,像佛陀纪念馆这么大的地方,就已经有很多法师在里头了。有这么多法师也不行,因为它实在太大了。然后现在去佛陀纪念馆的人非常多,从世界各地去的非常多,尤其是从大陆去的也非常多。”
悟光法师:“就是去参观访问的。”
妙祥法师:“所以就很困难。而且因为佛光山不是只有在宗教这一块,在文化、教育、慈善,这四个方向都有,所以需要的人力就比较多。当然我们的佛光会,就是居士的一个组织,也是蛮强的。”
一路相携
“还有十五分钟可以用斋。”此时,妙祥法师又问了问身边的义工,“礼拜天跟他们讲,我们有贵客要来参访,他们都很兴奋。”
贤清法师:“这些义工他们平常都会来吗?”
妙祥法师:“平常周末有法会,有共修的时候,他们都会轮流来。她就住在这里,她是香港人,然后去澳洲读书,在澳洲读完大学。她看我们在澳洲的法师实在太忙了,所以她就加入。满谦法师当时在澳洲,有这样一个因缘。”
这时,又过来一位义工,妙祥法师请她自我介绍。她欢快地说道:“我是印尼华侨。”妙祥法师说:“也是不同国家的。”
妙祥法师:“所以,常来的人很多会问我们,会不会想家了?现在不会了。我开玩笑说,当我不想念台湾吃的东西的时候,我就不会想家。有时候出国,你水土不服啊,就会想家。不太去想这些东西的时候,就不太会了。我们是每年在大师生日的时候,全球的法师都会回去,那时候我们一千多人,大团圆了。师父就会跟我们说今年所要注意的,所要努力的一些方针。”
悟光法师:“都去?”
妙祥法师:”欧洲总共是二十五个法师,然后大概只会留两个,轮流的,其他的都要回去。”
悟光法师:“你们在这里,定期一个月、两个月会聚到巴黎那边去吗?”
妙祥法师:“不会。就看有什么活动,但是固定一年有一次,我们法师会聚在一起读书,一起禅修,这是僧众的一个培训,还有讨论下一年的计划。我们法师也借此可以去不同的国度,不要让某一地的法师很累,不会每次都来我家,每次都要我煮。”
妙祥法师坦直的话语,让我们都笑了起来。“其实我们也不是只有这样。因为我们的人很少。有时候,比较大的法会,像盂兰盆法会或者拜梁皇宝忏,需要很多的法师,我们各地的法师都会互相支援。所以我们年底的会,除了我们一起共修之外,就主要安排隔年度大的法会谁去支援谁,谁去支援谁。比如现在法华禅寺要开光,那我们全欧洲的法师都是要去的。还有我们办短期出家,也是一样。”
“Say
悟光法师:“越南人在法国、瑞士挺多的啊。”
妙祥法师:“对。其实德国、法国都有。当时让他们受教育,然后让他们学语言,再辅导他们去工作,所以他们现在能有固定的职务,就是因为他们学会了语言。他们会去国家机关、工厂、邮局、老人院等地方工作,我们很多的信徒是在这样的机构工作的。在这里的,一般法语都很好,他们上完大学,一般都在银行业工作。”
东方西方
悟光法师:“有没有可以请的,我们请一本。”
走进斋堂大厅,义工菩萨辛劳的成果出现在眼前——近十种色香味俱全的素食佳肴,用大餐盘呈列,看起来就像是五星级酒店中的自助餐,完全看不出是出自几位义工之手。今天的这几位厨师菩萨,从下午两点就开始准备,他们是越南人,但做的却是中国菜,可见他们代人着想的细致用心。
“西班牙语的课诵本有吗?”在去斋堂的路上,悟光法师还在和妙祥法师交流多语种课诵本的事情。“有的,英语的也有,但只有德文是完整的一本。”到了斋堂进口处,妙祥法师介绍完用斋流程——自助餐后,就说“大家先用,我去找一下德文课诵本。”对于我们的请求,法师极为上心。
“我们那里有多语种法会”。宋柏青说。妙祥法师说:“我带禅修课的时候,会先读心经,心经我们是用德语诵的。”“诵的?”张彦很好奇。“我们在德国,他们最早唱诵的部分是用英语。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可以敲木鱼。可以让他们慢慢熏习,先从比较短的开始,心经比较容易。我可以示范给你们看。”
听到法师的话,大家很期待。妙祥法师说:“其实我也不是真的唱诵。德国人一起诵心经的时候,我们用海潮音,他们诵久了之后,慢慢他们的调子就出来了,也蛮好的。”
用斋结束后,妙祥法师便带我们回到大殿,给我们示范。法师一边敲木鱼,一边诵心经。虽然用的是德语,也单单是诵,但波浪起伏的诵经声,有一种自然的美感。木鱼声响起时,大殿中刹那间寂静无声,虽然我们听不懂其中的含义,但在一种庄严而空灵的氛围中,同样能够感受到佛经的加持力。诵完后,妙祥法师又解释道:“反正就是随着那个音。如果是英文,应该是一样的。”宋柏青:“重音。”妙祥法师:“你其实不要去管,你的音在走的时候,你的木鱼一直都没有动。诵经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在诵的时候,你不会感到有海潮音,但很多人在诵的时候,大家的高低音不一样,尤其是西方人,因为是他们的母语,我们合起来念的时候,其实是很好听的。就好像藏传在持咒的时候,我们虽然听不懂,但感觉也像这样。”妙祥法师对于外语诵经的诠释,看起来很简单,却是非常符顺缘起的道理,是一种很好的启发。
妙祥法师继续说道:“曾经有一个无神论的组织请我去演讲,我德文虽然不好,但谁请我去讲,我就敢去讲。他定的题目是:佛教是哲学还是宗教。那次讲完,他们反响也很大。这是我自己的体验。我以前在天主教学校读书的时候,我感觉佛教是哲学,在我的感觉它不是宗教。宗教给我的感觉是,你到一个地方,像跪在圣母玛利亚、主耶稣的面前,心情得到平静就够了,而佛教要学太多东西,三藏十二部经,太多了。那个时候的感觉,它不是一个宗教。我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心路历程,所以后来我学佛的时候,我可以体会别人为什么会认为它是哲学。我为什么会从认为它是一个哲学走到宗教,也是因为人生的历练当中有一些不同的感觉——所以才会觉得佛教不是哲学,不是理论的东西,可以通过实践体会到佛法,这就是这么多年跟这些西方人讲来讲去,有一点点的感觉。”
虽然大家都没听够法师的出家因缘,但是大巴已经到了,我们只能离开。“祝福大家一路平安!”
妙祥法师谦和道。
虽然已经晚上七点,但天色依然晴好如斯,纯净的蓝天白云,周匝的繁华似锦,有着净土一般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