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之行系列报道之十九:
共同的历史,不断的血脉

15日下午,一路乘大巴车来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位于青翠的阳明山脚下,其建筑形态为四层中国古典式建筑,淡蓝的瓦顶覆盖着淡黄的外墙,拱门以洁白的岩石勾边处理,整个建筑在蓝天掩映下,显得格外清丽典雅。
进入博物馆,一层是会议厅、办公室、图书馆;二层是展览室、画廊,展出青铜器、瓷器和出土文物;三层展出图书、字画、碑帖、玉器、雕刻和织绣。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参访团一行只参观了青铜器、瓷器、玉器、雕刻展等几个部分的展览。
先上得三楼,我们的参观从“匠心与仙工——明清雕刻展”开始。展馆内的展品包括木雕、竹刻、果核雕刻、犀角雕刻、象牙雕刻等不同材质的雕刻文物,其中闻名遐迩的“雕橄榄核舟”“象牙球”“象牙提食盒”等明清雕刻精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其雕刻技术更是登峰造极、精益求精,让人叹为观止。
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一个黄杨木雕像面前,造像主题为“挠痒的罗汉”,只见分外嶙峋的罗汉袒露上身盘腿而坐,左手撑地,右手将痒痒挠伸向后背痒处,使劲“用功”,搔到解痒之时,罗汉头微侧,嘴角向右上咧,双眼眯成一条缝,一副“畅快淋漓”的表情,让人忍俊不止。据了解,从宋明以来,以罗汉为题材的绘画、雕刻越来越多,并进一步突破了以往讲经说法的传统模式,造型开始变化多端,越来越趋向个性化的展示,其中“罗汉挠痒”一类的题材不仅为历代画家、雕刻家喜爱,也因为其鲜明的平民特质而受到欣赏者的推崇。

在象牙雕刻专区,我们看到了印在“‘匠心与仙工——明清雕刻展’宣传单”上的那件代表性文物——象牙提食盒。该提食盒为我国传统的食物提盒,高45厘米,分四层,呈椭圆状,横长30厘米,纵长21厘米,全部为象牙雕刻而成。提盒侧壁,在象牙片上满雕各种花鸟人物,题材多样,人物有仙释、渔子、杂技伶人等;鸟兽有马、牛、鹿、麒麟、狻猊等。最令人惊叹的是,半蹲下去,在灯光的照射下,可以透过侧壁看到提盒里面,这是因为象牙片的雕刻用了两种技术,在象牙片上细雕山水、人物、鸟兽、草木、楼阁等图案,然后再透雕出细密的经纬线,就像用一层薄薄的透纱在雕饰下做了一层衬底,真可谓巧夺天工。盒身框架及提手,都茜染着淡蓝作为点缀,使整个提盒一下子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个提盒的提柄约有一大拇指宽,雕刻了八仙故事,真是每个细节都用尽心机,怪不得称为“匠心”与“仙工”呢!据记载,清代牙雕工艺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指北京民间作坊和宫廷造办处牙雕作坊,以保持象牙本身为特点,注重磨工;南派也称广派,作坊主要在广州一带,侧重雕工,多以质白莹润、刀锋裸露、精镂细刻、玲珑剔透见长,牙丝编缀更是其绝活。18世纪宫廷造办处牙雕作坊内的匠役吸纳了江南苏州地区的雕刻艺术风格,又在广东地区牙雕工艺基础上融合北匠技艺,去芜存菁,于18世纪中后期在皇帝品味的指导下,形成独树一帜的宫廷牙雕风格,其视纹饰所需再茜染颜色,显出一派皇家气息,遂在当时牙雕艺术上居于领导地位。我想这件作品就应该是其典型的代表吧。

再往前走,就来到导游在博物院门口就告诉我们一定要看的那件“雕橄榄核舟”前。整个橄榄核只有3.4厘米长,1.6厘米高,1.4厘米宽,呈稍深的橘红色,刻的是苏东坡泛舟夜游赤壁的故事。如梭状的橄榄核从里到外全部立体微雕,舟顶运刀,似苇席覆舱。舱内桌案上杯盘狼藉。人物有苏东坡、客人、客妇、艄公、书童等八人,虽然细如米粒,但人物形态自然、宁静、超逸。正中,打开的舱窗正对着你,苏东坡依窗而坐,将右臂搭在窗栏上,头带纶巾,似向外微微探出,美髯飘散于胸前,是否在迎着夜风构思那首有名的《赤壁赋》呢?打开的花窗镂空雕刻,关闭自如,真让人想一探其雕刻原理。再往船尾看,一个梳髻的童子正蹲着身子照看煮茶的炉火,想必主人正想以“一盏清茗酬知音”呢吧!艄公摇橹,船荡清波,“吱呀吱呀”的桨声,是否会打断诗人的思绪呢?船底刻《后赤壁赋》全文357字,字迹虽然不甚工,但细密井然;文后署款︰乾隆丁巳五月臣陈祖章恭制。

自明代以来,苏州一带即一再出现擅长雕制核舟之匠役,清初江南承继明朝遗绪,当地仍有擅长雕制核舟之匠役。史载陈祖章原本是广东的象牙雕刻工匠,雍正七年(1729)署理粤海关监督祖秉圭将他选送进京,但是雍正朝时他在内廷的表现似乎不甚突出,每月的钱粮银只有三两,但在此件核舟完成当年年底,他即蒙加薪为每月钱粮银十二两,成为《活计档》中有钱粮银记录的匠役中每月所支钱粮银最高者。不知与这件核舟是否有关?此后,他由雍正朝的普通牙匠跃升成为乾隆初年最重要的牙匠。 陈祖章于乾隆七年(1742)十一月即因“年迈眼迟,不能行走,恳祈回籍”,并恳请由其子陈观泉陪同回广东。这件核舟成为乾隆初期宫廷内“苏州样,广州匠”的实例。

在“敬天格物——中国历代玉器展”展馆内,值得一提的当是“玉白菜”和“东坡肉”,它们属于重要级文物,分列为“镇馆三宝之一”。
“翠玉白菜”原陈列于清末光绪瑾妃所住的北京永和宫,是清代匠人巧妙地运用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灰玉雕成,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白色的雕成菜帮,上面还攀爬两只红色的“蝈蝈儿”。在当时,白菜象征家世清白,“蝈蝈儿”则有子孙绵延之意,是件别有含意的嫁妆。据传,瑾妃和珍妃是姐妹俩,她们同时被选为光绪皇帝的妃子,其父为姐妹俩各准备了丰厚的嫁妆,瑾妃爱财就给她许多金银财宝,妹妹珍妃不爱财,陪嫁的箱子里面全是书,其父就把这件翠玉白菜作为补偿给了珍妃。当瑾妃发现嫁妆中没有“翠玉白菜”就大吵大闹起来,看到姐姐吵闹,本来就不爱财的珍妃于是乎就把这件宝贝给了姐姐。珍妃如此知书达理,难怪深得光绪的宠爱。同样闻名的肉形石长5.73厘米,宽6.6厘米,厚5.3厘米,外形酷似一道名菜“东坡肉”,肉皮呈棕色,毛孔宛然,皮下肥瘦相间,真难相信它只不过是一块自然生成的玛瑙而已。

下得二楼,一行人来到“抟泥幻化——中国历代陶瓷展”,这里的展品分别来自宋明清三个朝代。在宋朝定窑的一件件白瓷作品前,最吸引大家眼光的当是那件“婴儿枕”。婴儿枕整体呈牙色,这种颜色是白瓷的典型特点。但见婴儿趴在锦垫上,身穿花纹锦缎坎肩,而上衣和裤子均无花纹,以此区分衣物材质的不同。婴儿双腿自然向后伸出,小腿微弯,左脚置于右脚之上;双臂交叠为枕,整个头部向左微微扬起,神情怡然自得,像是俯在妈妈身边专注地听故事。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同型婴儿枕两件,北京故宫亦有一件,三件造型一致,不过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婴儿枕其坎肩素无花纹。据导游介绍,婴儿枕为左右半身分开烧制,烧后再合成一个整体,因为在合成时会有碎屑掉落,所以当手拿婴儿枕摇动时,枕内会发出声响。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

参观完定窑,还参观了汝窑一只非常珍贵的水仙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国宝之一,存世仅一只。该水仙盆呈椭圆形,高6.9厘米,横23厘米,口径23厘米,足径19.3*12.9厘米,重670克。据介绍,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但这只水仙盆釉色极亮,没有开片,素净雅致。导游让大家猜猜水仙盆的用途,团员们的一致答案是插水仙的,导游亮出的答案让我大吃一惊——猫狗的食盆,古人也真够风雅的,就连这种器皿都能起出如此好听的名字。

随后大家还参观了明朝的斗彩作品。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在景德镇御窑烧制的雪白的瓷器胎体上,用成化时期特有的釉下淡雅的青花作轮廓线,再以艳丽的红、绿、黄、紫等诸色填在釉上,入窑经低温二次烧成,姹紫嫣红、交相辉映。据导游介绍,曾经有人在拍卖会上拍出一件斗彩作品,价值五亿台币(相当于一亿多人民币)。我们参观的这件作品是一只斗彩鸡缸杯。这只鸡缸杯为一只高4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3.7厘米的小酒杯。鸡缸杯上,公鸡、母鸡带领小鸡在花丛中漫步向前,公鸡挺胸昂首,气宇轩昂,母鸡则低头觅食,小鸡雀跃欢喜,牡丹、兰草造型逼真,色泽艳丽,一副田园野趣呼之欲出。史料记载,此鸡缸杯为明成化朝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在当时已价值连城,明清文献多有记载。明万历年间《神宗实录》载“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据悉,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共有七只斗彩鸡缸杯。
到了清朝,瓷器的创作达到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官窑藏品繁多,从康熙、雍正、乾隆,一直到慈禧太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年底才推展的“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特展”。所谓珐琅彩瓷是指以珐琅料作为着色剂在瓷胎上彩绘装饰纹样的瓷器。至于“金成”、“旭映”,其实是雍正朝珐琅彩瓷上经常出现的两枚印章。尤其是画有红彩花卉的作品上,一定看得到这两枚印文。据导游介绍,雍正仅在位13年,他的东西非常少,博物院珍藏的雍正珐琅彩瓷将近180件,特展一下子展出了146件,实属不易。从特展资讯中了解到,此次展览从彩料提炼技术和装饰纹样两个面向,一探珐琅彩瓷在雍正朝的转变与发展。故宫表示,透过实物检证文献记载,让观众进一步认识集诗、书、画、印四元素于一体的雍正朝珐琅彩瓷。

146件藏品件件精美,不仅造型新颖精致,色彩更是美艳无比。最吸引我的是一只杯子,杯子外观普通,但其嫩黄的颜色夺人眼目,杯身几只淡粉的荷花迎风微动,有的花瓣伸展开来,开始慢慢凋落,但却像迎风展袖的仙子,整个杯子因此平添了几分灵气。淡绿的荷叶衬托其左右,脉络清晰可见,几只泛黄的苇草懒散地依在叶边,似是等待着初秋的来临。杯子的另一侧,“长日香风细细吹”,七个字把情、景、境交代得淋漓尽致。私下暗想,捧着这样一只杯子喝茶,闻到的应该不仅仅是茶香吧,那整个荷塘的悠然气息,该多令人心醉呀!
跟随大队人马完成了两个小时的参观,走出台北故宫博物院。两个博物院,一个北京,一个台北,身处两地,但拥有的却是同一段历史。从商周的青铜器,到明清的雕刻、陶瓷艺术,一件件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与传统性格,寄托了中国人浓厚的情感与深邃的理念。身历其境,你就会明白,两个博物院,不管身处哪里,它们都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华,它们难以割断,它们共同记载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灿烂辉煌。
因为同根同源,所以它们血脉相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