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四十:
凡夫与佛(一)
观看师父简介视频
“我们该走了,要不学校就关门了。”宗子萧提醒大家。虽然大家仍然意犹未尽,但为了不耽误之后的活动,我们每一个地方都要严格控制时间,于是大家离开学校,前往餐厅。今晚,悟光法师将在里昂二大再做一场讲座《凡夫与佛》。
恒守正念当下突破
路上,李冰对法师说:“法师,下午咱们的同学们都累了,刚才拍摄的时候,大家都很困的样子。”
悟光法师说:“能不累吗?昨天我们爬了七百多个台阶。昨天晚上,睡的又太晚了,很正常,能理解。我们的行程比较紧。”
“我中途也有点困。后来一想,法师讲法呢,我怎么能睡呢?太不像话了,不能睡!”隆凤分享了转心过程。
“这就叫思惟,这个境界就过去了。困意也是会有的,但你要想办法克制,不让它睡,它就过去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学着突破,而不是随缘就睡了。突破了,也就过去了。掐一下自己或者站起来到别的地方,换一个位置。一共就这35分钟,咬咬牙就过去了。”法师平淡地说道。
虽然活动结束时间略有些提前,何导此时却已在校门口等候我们。一行人出了校门后,沿原路往河边行走,等待大巴的到来。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中国学生,她停下脚步主动向法师问好。

偶遇中国留学生
“你是哪里来的?”法师询问道。
“我是在这里念书的。”学生回答。
“在里昂二大?”
“是的。”
“晚上有一个活动,你想参加可以去。”
“不好意思,我明天有考试。”她面带遗憾地说。
“祝福!”
“谢谢您!”
虽然这位中国学生不能来听讲座,但一颗善的种子就此埋下,等待着未来发芽成熟。
过了一会儿,吴梓纯过来说:“何导说车已经开过来了,让大家坐车去餐厅,另外音视组的同学需要拿电池。不过这样可能会慢一些,因为可能会堵车。”
我们就在河岸边集体等待大巴的到来。
“法师,刚才有个法国人要学佛。”
“是吗?”吴梓纯的一句话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他刚才打听怎么接触我们,我说可以通过网络。他说网络太远了,问在当地怎么能接触?”吴梓纯接着说。
“让他开个学佛小组啊!”几个人不约而同的给出了一致的答案。
“法师,我觉得很有希望。这边好像没有汉传的寺院吧?”隆凤问。
“少。巴黎有佛光山和中台禅寺的道场,”悟光法师说,“里昂好像没有。”
“里昂也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发展的余地还是很大的。”隆凤接着说。
“是,非常大。”法师肯定道。
“法师,我们坐下等一会儿吧!一会儿大巴会停在这边。”副团长张龙掌握着时间,随时提醒大家。

邂逅法国老人
“Hello!我们来自中国北京。”法师坐下后和身旁的一位法国老人家打招呼,随时结善缘。
这时,张龙走过来请益悟光法师。“我们遇到一个法国学生。她介绍说,附近有一个天主教的语言文化机构可以参观。”
“什么时候?”法师问。“现在不能去。我们都在等大巴,大巴车已经正在往这边走了。”
“那边有很多中国人。”张龙似乎还不愿放弃结缘的机会。
“现在不是找中国人。我们也不是看到一个天主教机构都要去,要综合平衡,否则大家会极累。”法师补充道。
此时,时针指向了六点,大巴车却依然迟迟未到。正当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究竟该继续等待还是走路去餐厅时,大巴的喇叭声告诉我们它已经来了。
“快!一分钟!上车!”悟光法师说道。大家迅速奔上大巴,前往餐厅。
在大巴上,悟光法师提醒大家,晚上回到酒店后尽量不要熬夜。看到大家今天疲惫的状态后,法师不失时机地提策大家:“今天中午在教堂听介绍时,我也在调整自己。我自己也是困,我一直在忍着。”
车行进至一半路程,因为路窄的缘故我们不得不再次下车步行至餐厅。
“在美国比这还紧张,都是一路小跑,这还算是轻松的!”悟光法师笑着对何导说。
“巴黎比这里的交通还差!刚才还不如我们走路呢,车兜了一圈整整40分钟。”何导似乎对自己之前的决策有些懊悔。
“看来我们以后得多走路了!”法师笑着说。
步行1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餐厅。按照何导的吩咐,餐厅早已将饭菜备好。落座后,20分钟内药石完毕。傍晚18:40,我们再次出发原路返回前往里昂二大。
别出心裁的“相见欢”
我们急行军般地用完药石,又再次穿过里昂的大街小巷、广场,经过横跨在罗纳河上的大学桥,回到了里昂二大的讲座地点。到达教室后,发现到来的听众数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设想,是到欧洲以来几次讲座中人数较多的一次。这一次来的都是在里昂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中间,有的人是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有的人还推着婴儿车,抱着孩子过来听讲座……海外学子对佛法的希求令人感动。

戴志新致欢迎词
作为里昂学生学者联合会副主席,戴志新代表里昂学联首先对两位法师和居士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在他简短介绍了两位法师和参访团之后,贤清法师以平实而幽默的开场白开启了这次讲座活动:
“自从我们5月31日从葡萄牙来到欧洲一直到现在,很难得在同一个时空里面遇到那么多让人熟悉和感动的面孔。尽管每一次见到外国人我们都会说‘nice to meet
you’,但那种nice的心情不是很真切;尽管现在遇到各位没有说‘nice to meet
you’,但nice的心情是很真切的。”

虽然没有说nice,但感觉很nice
法师的开场白引发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欢笑,现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随后,法师简要介绍了欧洲行参访团的背景和主要任务。值得一提的是,下午法师观察到有团员和当地中国留学生来自同一个地区,于是又别出心裁地组织了一场“相见欢”,请参访团成员向大家自我介绍并自报家乡。果然,这一互动环节结束后,大家惊喜地发现,在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和参访团成员中出现了好几对来自同一省份或城市的老乡,大家一边赞叹因缘不可思议的同时,无形中也拉近了业缘。随后,法师请大家观看了师父简介和仁爱慈善基金会的短片,让大家对师父和龙泉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贤清法师别开生面
之后,悟光法师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以道次第为内在逻辑,为当地中国留学生作了一场主题为“凡夫与佛”的精彩开示。以下是法师讲座的整理。
佛教融入到国人的血液
首先,非常真诚地感谢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感谢戴老师等认真筹备这次讲座;其次,感谢在座的每一位,因为有你们的莅临,才有我这次跟大家分享的机会。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凡夫怎样才能走到佛地。
我们都知道,佛教在中国已经传了大约两千年,已经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之一。虽然佛教发源于印度,但实际上已经中国化了,变成了中国的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中国人这几千年来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文化也已深入到了中国人的内心之中,血液之中。可以说,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显现出佛教文化的特点。比如说文字,中文里从佛教里面来的词语就有很多。“大千世界”这个词,哪里来的?佛教里边出的。虽然中国的佛教在历史上遭遇了几次灾难,但是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至今长盛不衰,还是一直在发展、在持续。

相见欢
佛教跟每个人密切相关
今天下午在这个地方,也作了一场讲座,其中马丁教授就谈到了关于宗教、信仰的问题。我告诉他们,现在中国宗教信仰是自由的。我现在想要谈的,或许也是你们所关注的:佛教,对我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我为什么要去了解这个宗教,甚至说我为什么要去学佛法,它跟我到底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没有的话,那我学它不是浪费时间吗?这个问题,可以说对于每一个人,想接触、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没有弄清楚,我是不想了解它的,我更不想学习它,进而我也不会去践行它。所以谈到宗教、谈到佛教,就会考虑到这个问题。
佛教到底跟我们有没有关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我没有学习佛法之前,是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的。后来,在我做学生的时候,可能跟在座的有些同学是一样的,我看了一些佛典故事、佛陀所讲的经典,深深地被打动,觉得真是讲得太有道理了,“这么有道理的东西,怎么我以前没有接触到呢?”实际上,我是在21岁时接触到的,当学生的时候。当时我就觉得,我为什么不能再年轻一点的时候接触到呢?更年轻,多好。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因为这十几年来它改变了我的生命。
所以,我就可以思考这个问题,佛教对我到底有什么好处?我发现佛教里边所谈到的问题,正是全人类所需要的。当然,现场可能有天主教、基督教的信仰者,我觉得也可以补充一句,各大宗教是全人类都是需要的,不只是佛教。因为它的教理、教义,或者说它最核心的价值观,主要谈的就是为整个人类,每一个人谋求福祉。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想让自己生活地更好?过得更舒服吗?或者说我们的社会地位更高一点等等。总之来说,我们就是希望过得更好一点。这也可以说是全人类任何一个人都需要的。我从佛教里边观察到一点:佛教从始至终都在描述如何让一个人过得更好,过得更幸福,更能够满自己所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想事成,梦想成真。我发现,佛教从头到尾都是在讲这个问题。
拿一本《金刚经》或者《楞伽经》,我们有时候不一定能够读懂,但它里边讲的就是这个,有着非常明确的宗旨。由此,我就思考,这不是跟我自己的所思所想一样吗?我不就是希望过得更好吗?在佛教里面,它不就是这样说吗?并且它是更彻底,更加圆满,远远超过了世俗的观念,远远超过了世俗人的想象。那我想,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为什么不选择了解、学习这门学问呢?所以通过思考之后,我发现佛法对我来说比较重要。当然进一步去扩展开来,只要是一个人想要过上幸福的生活,想要让自己每时每刻都能够快乐、幸福,我想他也应该需要这门学问,这是对别人而言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佛教跟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说是密切相关的,它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身心,内外。
那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佛教并没有那么普及呢?就好比其他宗教一样,它虽然有很多值得人们学习和践行的部分,但是会遭很多的厄运,在人世间任何事情都不是圆满的,这也就是佛陀所教导给我们的一个理论——苦谛,由此也引申出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凡夫与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