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三十五:与心交流

(2014-07-06 21:04:30)
标签:

佛教文化

分类: 寺院报道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三十五:

     与心交流

     nEO_IMG_雨中的里昂 

    从富尔维耶尔圣母大教堂出来时,天空微降甘露,庆幸我们刚才拾阶而上的时候晴空万里。但是我们也只是短暂与细雨相遇,接下来还要与神父进行一次交流。


宗教交流

    “这位是戴志新,主要负责这次活动。”刚才因为迟到多时,为了不让神父久等,兰天现在才正式为法师介绍。在神父去锁教堂门的空当,戴志新特意带我们来到教堂左侧的观景台,在这里可以俯瞰里昂城的全景。“再过一会儿天黑了,就看不见了。”李冰的话,让我们感受到戴志新的用心。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三十五:与心交流

    

    站在观景台上,才明白为什么里昂被誉为“粉红之心”。罗纳河两岸,中世纪粉红色屋顶的住宅和教堂建筑群参差错落,恰似一片粉红色的海洋徜徉而过。太阳挣脱了乌云的束缚,从间隙中将金色的阳光洒下,照耀在粉红色的海洋上,泛出粼粼金光,仿佛被佛光普照的人间仙境。全城唯一比较高的建筑是一家酒店,法国中部唯一的摩天大楼,顶部呈圆锥形,像是一支竖立的铅笔一样从密密麻麻的古老建筑中耸立出来,大家都戏称它为“铅笔头”。听说法国人不喜欢现代高层建筑,认为丑陋而毫无生命。

    随后,我们跟随着神父来到教堂边上小楼里一件宽敞明亮的房间里,里面已经摆好了咖啡和茶点,可以看出主人的周到。神龛上供奉的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画像,边上是身着清朝朝服的圣母玛利亚和小耶稣像,可见这里的天主教对华人传教有着悠久的历史。窗边的相框里画着一个身着中式服装的圣母玛利亚的图像,下书圣母经文。

    在大家入座后,我们就开始了进一步的交流。

nEO_IMG_聆听

   

    悟光法师说:“通过简短的交流,能够感受到您对上帝的信和爱非常的纯正。我们师父——学诚大和尚特别提倡多宗教交流和宗教间的和谐对话,我看您的简介也曾经谈到这个部分。”

    “2004年,我去过龙泉寺。”神父的话让我们很意外。

    悟光法师说,龙泉寺正式恢复宗教活动场所时是2005年4月11日,自那之后龙泉寺才有了常住的僧团,“现在与以前相比变化很大”。法师欢迎他有时间再来看看。

   “中国人民的传统和精神本身就是开放的,甚至比法国人更要开放。” 神父说道。

    刚才悟光法师提到了宗教交流的话题,神父对此也很感兴趣,

    神父:“像今天这种宗教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宗教间的交流,对于今天世界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不同的宗教聚在一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见证到,不同的人都能相互聚在一起、生活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重要性也使得每一种宗教自由的特征更加展现出来,也是宗教自由的一种见证、一种展现,如果没有宗教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如果我只是以我的宗教为独一的话,那我就不能看到这种自由的体现。与大家的相聚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喜悦,我们每一天都是在这种新的探索之中。我们法国的这种文化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这种影响使社会与教会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断层,但是通过这种宗教间的交流,我们可以寻找到一种正确的关系,世俗社会与教会的关系,可以就现在存在的一种体制为人类的需要来服务,这也为与宗教间保持非常好的关系做了一种铺垫。”


信仰与社会

nEO_IMG_交流

  

    悟光法师:“刚才在教堂里您谈到,法国人现在信仰比较纯正的只有2~3%,这跟之前的全民信仰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特别是年轻人。”

    神父:“过去的法国是建立在天主教文化上的。目前这种境况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的选择,这些变化与法国大革命紧密关联。在过去,法国是一个非常天主教化的国家,在教会史上,有很多基督徒都是源于法国的。还有,在法国产生了很多文化思潮,这就造成了在法国经常有知识分子之间的争论,就是怎样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争论。现在法国的局势,使大家有更多的可能在国家内部发展这种多样性,比如说现在法国有很多的穆斯林,这是因为移民的缘故。在教会的历史上,经常会遇到教会的更新,教会新的运动的产生。比如说在1997年,我们有一次世界青年日,有100万的青年在一起,这是我们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今天的法国又有一些人可能是为了家庭问题在大街上抗议,这也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关于婚姻的一些问题。教会虽然是接受由法国国民议会做出的决定,但是教会也发现这些问题对于所有的个人、家庭来说是非常敏感的,教会可以为整个法国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在今天特别的是,教会有一种源于天主的信念而为整个社会服务,天主教会并不是考虑到自身的需要,他是为整个社会来考虑的。在法国经常会为这一些问题而产生争论,但是在中国面对这些问题往往有一种和谐的方式。我发现,中国人对社会的看法不像法国人斗争性那么强,这种状态使中国人能为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这一切都是天主引领我们,每一天都应该由天主来驱使我们来完成这一切,因为天主的驱使,每一天我们的心里都感受到卑微、渺小的状态。这种卑微和渺小能够使得我们为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

    这时,悟光法师向桑德济神父介绍贤清法师:“我们这位法师在他业余时间也会学习《圣经》。”

    “是吗?”神父听到悟光法师的介绍,将注意力放在了贤清法师身上,双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nEO_IMG_相视一笑

  

    贤清法师:“神父,您好!刚才悟光法师提到我在学习《圣经》,我也就顺便向您介绍一下自己的一些情况。虽然我现在已经出家,是佛教徒,信仰佛陀,但事实上我对各种文化和宗教也同样怀有特别的兴趣。现在我们在业余时间也会学习《圣经》,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内心对上帝的认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不知道是不是之前有学习的缘故,这一次来到欧洲,每次进教堂都有一种很受洗礼、很受净化的体验。这种受洗礼、受净化的根源,我想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每次进入教堂,看到耶稣为了人类而自己承受起如此的苦难,就会被耶稣这种精神所感动;二是教堂整个建筑、整个氛围给人的一种震撼,也深深打动了我,我想每座教堂都承载了从开始建立到现在很多神父、很多信众的精神在里面;第三个原因,是来自于我们所直接接触的神父,比如像您,身上所体现出的谦和与诚敬,神父们对上帝和耶稣的信仰也深深打动了我们。这样一种参观、交流、学习,使自己对信仰的心境更加纯净,不管这份信仰是对天主的还是对佛陀的。”

    “我个人感觉,宗教和信仰现在都面临了同样的问题。现在是一个科学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只相信他看到的,只相信他在生活中经历的,而对很多宗教的体验,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办法体验到,所以也就没有办法建立信仰,并习惯性地认为宗教信仰是迷信。佛教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被信仰被宗教化的一个过程。实际上,佛教在刚开始产生的时候,更像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当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因为有个偶然的因缘接触了佛教。随着对佛教越来越多的了解,佛教对生命、对世界更加理性的方式深深的吸引力我,所以最一开始并不是信仰,而是他对于生命本身的认知吸引了我。这种情景与学习《圣经》的感觉差别很大。在学习《圣经》的时候,感受更多的是上帝的存在,上帝在不断跟人们互动,但是后来上帝越来越少地出现。这样一个上帝的形象,因为超乎我们生活经验之外,我们怎样去感知到他的存在?怎么去建立起这样一种信仰?在读《圣经》的时候,我发现在今天,基督教要重新构建信仰所面临的困难,或许比佛教更为尖锐。所以我也很想了解,天主教怎么样在目前这个社会环境下去应对和解决这样的问题?”

    神父说:“就是做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我们过简单的生活,这种与天主在一起的生活是为了更好的与别人交流。如果天主是为了照料我们而存在的话,首先我要变得简单、简朴。天主照料我,就意味着我接受了天主的这种生活方式,而且我能够与别人分享。我可以直接呈现在天主的面前,因为天主给了我同样的这种爱,只要我借着天主的爱去生活就可以了,这样就能够使我与其它事物更好的存在,不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天主都爱我们,这就是我的信念、我的信仰。”


真实与伟大

nEO_IMG_穿清朝朝服的圣母像

   

    贤清法师:“在您的心目中,是否有过这样一种期待,希望所有的人都成为天主教徒?”

    神父:“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应该成为天主教徒,但是我觉得所有的人都应该被拯救。天主不仅仅只爱天主教徒,天主爱所有的人。”

    贤清法师:“天主爱所有的人,天主也希望拯救所有的人。那么每个人被天主拯救的呈现是什么?”

    神父:“首先需要我们的意愿,需要我们自由选择的能力。如果我们不愿意被天主拯救,那么天主就不能拯救我们。”

    贤清法师:“所以条件就是,我要选择天主来拯救我,我要接受这份拯救。我能不能问一个比较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您有没有和天主对过话?”

    神父:“有的。”

    贤清法师:“有没有见过天主的形相?”

    神父:“我既没有看到过天主,也没有听到过天主。”

    贤清法师:“那您怎么感受到天主的存在呢?”

    神父:“就是借着这种爱。因为有了这种爱,我就能感受到天主的存在。我并不是看见天主或者听到天主,我是借着这种爱。我就知道天主说过他爱我们,这就好像一对情侣、一对夫妻之间,男人爱女人,女人爱男人,他们不需要说,但是他们就能够感受到这种爱。但是这里边比较难的就是,我们怎么去理解有那么一个个体去爱所有的人?对于我来说,我只需要向他说:请来告诉我你的这种爱吧!这样就解释了天主的存在,天主会把我作为一个有能力的个体去爱。使我触动的是,天主不仅仅是对我们有这种爱的概念,而且天主会用一些方式去展示这种爱,天主会向每一个人心中都展示这种爱。”

    贤清法师:“所以您确认天主存在的证据就是爱的存在?尽管您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但是这两个比喻之间似乎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果一对情侣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法国,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面,要感受到有一个人在爱着他或她,这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听到贤清法师诙谐的反驳,现场爆发出阵阵会意的笑声。

nEO_IMG_中文写就的圣母经

    神父:“我说的前提是天主在我们之中。如果天主爱我们,那么天主自己就会与我们接近。对我们来说,天主的这种爱是非常伟大的,我们人类不可能达到这么伟大的爱。但是借着耶稣我就知道,天主真正的来到我们之中。更多的是借着这种希望,我相信天主会来到我们之中。”

    贤清法师:“现在就比较明白了,您确认天主存在的根据在于耶稣的存在,因为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耶稣这么一个人,他的事迹被广为流传,我们看过以后也认为说,这确实不是一个平凡的人,上帝的爱通过耶稣的苦难昭示了。不过,这里边仍旧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您怎么确认耶稣是上帝派来的,而不是佛陀派来的?”

    神父:“我不太了解佛陀,但是在心灵深处我并没有这样的怀疑,主要是我与天主教的团体生活在一起,我已与两千年基督文化的这种背景深深的连接在一起。”

    贤清法师:“和我们接触会不会存在一种风险或危险?因为我们可能会给您传递一个信息,耶稣是佛陀派来的。”

    神父:“不。这好像是一种相遇的经历,一种历险,这也是天主给我创造了这种相遇的条件。我确信我从你们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这种与你们的相遇也确实也向我展示了一些东西,或者说我非常高兴与你们相遇在一起,这是一件喜悦的事情!”

    贤清法师:“我也相信在我们这样交流的同时,上帝和佛陀也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是,耶稣已经去世将近两千年了,如果说过去上帝的存在是通过耶稣来展现的话,那么现在上帝的存在以谁来展现呢?”

    神父:“对于天主教徒来说,耶稣是死了,但是他又复活了,耶稣不仅仅是一个人,他是天主派来的,他在十字架上受难,但是他又复活了。十字架是揭示天主爱的重要象征,特别是今天就尤其具有这种重要的意义,每一次弥撒都好像是耶稣重新交给我们新的东西。”

    贤清法师:“耶稣复活以后,他不再以人的形象存在,而是以其它各种各样的形象存在我们生活中?”

    神父:“耶稣复活以后又向门徒呈现了40天,40天之后耶稣又升上了天空。这里面‘天’的意义并不是一个与地球很远的一个空间的概念,这种‘天’的概念是说,在今天在我们的内心中与他们相聚。”

    贤清法师:“在基督教的教堂里的标志就是十字架,而天主教里边还有十字架上耶稣受难的情形,以您这种复活的说法来看,单一的十字架形象似乎比耶稣受难的十字架更容被人理解,因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会给人一种印象:耶稣已经被牢牢的钉上了,没办法再离开了,是否有这样一种寓意在里边?是否单单以十字架向我们展示的内涵更加确切呢?因为耶稣受难之后,他又复活了,所以他又离开十字架了。”

    神父:“我们很难把很多东西集中到一个概念上。在一些十字架上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受难的场景,但是这个十字架就是耶稣复活的场景,这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传统。”

    贤清法师:“谢谢神父您这么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看时间过的差不多了,贤清法师对神父耐心的回应表示了感谢。

    神父:“对于天主的那种伟大来说,我们只是分享了其中细微渺小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祈祷之中,我们可以为其他人一起去祈祷,这样我们都可以建造出更好的人生道路。”

    悟光法师最后说道:“贤清法师出家前读的是理工科,很善于思辨。因为他本人学习《圣经》的缘故,所以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问题,在见到您之后很想得到解答。他是一种求学的心态向您请教的。”

    神父微笑着点了点头。

    贤清法师补充道:“这种思辨在您坚定的信仰前变得很渺小。”

    众人对即将要结束这场略含辩论色彩的对话报以热烈的掌声。

   “今天我们一进教堂就开始下雨,说明上帝在保佑我们,我们当下感受到上帝的爱!感谢神父的热情接待,我们有缘再见!” 悟光法师再次表示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