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龙泉寺举办法语、俄语交流会

(2014-05-21 06:58:57)
标签:

佛教文化

分类: 寺院报道

北京龙泉寺举办法语、俄语交流会

北京龙泉寺举办法语、俄语交流会

518,北京西山凤凰岭山花浪漫,阳光明媚。龙泉寺翻译中心举办法语、俄语交流会。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张朝意老师,俄罗斯高级翻译裴慈基,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傅绍梅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王吉会老师,北京大学法语系孙凯老师,前驻冰岛大使、外交笔会理事王荣华大使等专家、学者以及从事法语和俄语翻译的义工、语言爱好者共五十余人共聚一堂,就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进行了互动和交流。龙泉寺监院禅兴法师、悟光法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法语分论坛

    20112月,学诚法师八语微博开通,龙泉寺翻译中心法语团队成立。目前,法语团队共有十余位义工参与翻译工作。这些义工当中,既有学生、上班族,也有退休老人;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从2011年到现在,全年365天坚持微博的翻译、校对、上传,年底8个语种一起共同编辑出版《龙泉寺的365天》微博书。此外,目前正在翻译学诚大和尚开示文集之一《感悟人生》以及《学诚大和尚侧记》。信仰和愿力让大家一路走来,但大部分承担的义工没有接收过专业的翻译训练,水平有限,所以在论坛开始之前,大家将翻译的文稿送到老师们的手中,请老师们指导修改。

北京龙泉寺举办法语、俄语交流会

        

    王吉会老师是巴黎三大翻译学博士,他分享的题目是《法语行文中的参差变化》。王老师说,他的学生曾经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语法基本掌握了,但总觉得写出来没有法文的味道,不知从哪些方面着手努力。王老师用大量的实例练习从词语运用的变化和句子结构的变化,长短参差、语序参差、主语参差、连接词的参差以及段落与篇章方面的参差,让我们非常直接的感受到如何在细微处让法语的行文增色。最后,王老师送大家八个字:学海无边,无岸回头。

    傅绍梅副教授结合《感悟人生》的法译进行了评析。根据义工翻译的文本,傅教授提炼出需要提升的要点,同时给出了一个更好的建议的版本,让大家非常受益。其中提到的主要原则包括:1、理解中文非常重要,要忠实于原文但不拘泥于字面,体现内在的逻辑;2、每次翻译前要收集语料,查到的资料最好做成自己的专业的语料库。网络是一个庞大的语料库,但资料良莠不齐,最好能同时查阅图书馆资料,更加准确;3、要作到精确的表达,语意要精准,不断推敲文字。句子结构在理解中文的基础上,尽量按照外文习惯表达,注意外文词语的主谓搭配,不能只看中文是否搭配。

    孙凯老师2003年至2005年期间在法国里昂高师作交换学者,2013年曾在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杂志发表实证史学论文《佛陀的真实行踪》。他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佛陀的翻译政策和法国东方学》,从史学的角度增进了我们对佛法和法国汉学研究的了解。在发言的第一部分,孙老师讲到佛陀的行仪。佛陀自己就是位大翻译家,《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九记载:“世尊有时为四天王,先以圣语说四圣谛;四天王中二能领解,二不领解。世尊怜愍饶益彼故,以南印度边国俗语说四圣谛,谓:瑿泥、迷泥、蹋部达、喋部;二天王中一能领解,一不领解。世尊怜愍饶益彼故,复以一种篾戾车语说四圣谛,谓:摩奢、睹奢、僧摄、摩萨缚怛毗剌迟;时四天王皆以领解”。印度现在的官方语言有15种,几百种方言,而在佛陀的时代,印度方言恐怕会超过1000种,在很多地方,翻过一座山,语言就不一样了。而佛陀能因应地方的不同,用不同的语言来度化众生,不只是以一音说一切法。世尊传法均为口授,可以说都是口译,到那个地方用哪个地方的语言。听到这里,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佛陀不只是大医王,也是大译王,是最伟大的翻译家。接下来,孙老师从伯希和说起,谈到法国的敦煌学和汉学研究。《法藏敦煌遗书目录》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孙老师传承文化的拳拳之心和殷殷希望。

    在问答的环节,老师们都提到应该多和外国人交流,请他们修改,多练多写多交流,找不到外国人,就多积累语料,多读,培养语感。

                                  

                                俄语分论坛

    同样是伴随着20112月龙泉寺翻译中心多语种微博团队的成立,俄语义工也逐渐在龙泉寺相遇、汇聚。俄语团队的老外人缘,从微博上线就初露端倪。“请问大法师,如何是达摩祖师西来意?”“播种得好早啊,西红柿不会被冻裂么?”来自普希金故乡的微博提问至今仍让我们津津乐道。

北京龙泉寺举办法语、俄语交流会


北京龙泉寺举办法语、俄语交流会

        

    今天发言的两位嘉宾之一裴慈基就来自俄罗斯。他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担任过中俄政治经济会谈的高级翻译,也曾经在俄罗斯佛教代表团访问中国时做翻译。至今已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并于2012年皈依佛门。裴慈基谈到,中国翻译史上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和俄罗斯的翻译准则“准备,简洁,明晰,文彩”颇为相近。他讲述的几个词汇和个人翻译实践,既幽默风趣又意味深远,让听众很受启发。在他看来,翻译是个甚难的修行法门,不但有“信、解、行、证”之次第,还要仰望“破执着”、“无我”的境界才能让翻译水平日臻完善。这位俄罗斯的佛弟子还简要介绍了佛教在俄罗斯的历史和简况。佛教在俄罗斯是国家公认的四大传统宗教之一:东正教(一千多年历史,人数最多)、犹太教(人数第三)、伊斯兰教(有很多民族信仰,人数第二)、佛教(17世纪末传入俄罗斯,1741年正式得到国家承认,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位处北亚的布里亚特,卡尔梅克、图瓦是传统的藏传佛教信仰地区;在圣彼得堡,也有一座建成于1915年的藏传佛教寺院,在当时是欧洲首都的第一所佛教活动场所。在俄罗斯佛教发展中,对三藏经典的翻译从未间断。最后,他对俄语微博和《感悟人生》译稿提出很中肯的修改、点评,个别词汇的选择引人深思。 

 北京龙泉寺举办法语、俄语交流会

    

    第二位发言嘉宾张朝意老师。张老师从小就与俄语结缘,曾就读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语文系和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语文系俄罗斯文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学,主要研究领域是俄罗斯现当代文学。她的发言主题为《语言、文化与翻译》。张老师一来就特别欢喜,来到龙泉寺她才发现原来她的两个研究生自己报名参加了论坛。这让她很有感触,现代年青人需要静心,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这对他们现在、今后的生活、生命成长都将很有助益,十分重要。更有缘的是,她在平时教学中,把裴慈基翻译的一个案例作为学习的题材,但彼此从未见过面,今天却在这里相逢,真是意外之喜。张老师讲到,翻译是文化之间传递和交流,是一门学问。在文化传播功能中,译者要特别注意避免世俗化。语言本身的变化,对翻译也很重要。过去的著作,使用当时的语言,现在的人不一定感动,现在需要现代的语言才能打动人心。所以在翻译《学诚大和尚侧记》时,首先要明确,选择哪种合适的语体,这也关系到翻译过程中的词汇选择。这让人想到龙泉寺正在进行的佛典校勘和佛法翻译事业,都是这样一种因应时代变化,满足现代需要,传承与创新的努力。推而广之,博客、微博、动漫、基金会、IT营,无一不是和当下时空因缘相结合的时代语言。关于文化,张老师则指出,我们要把握、领会佛学,在正确领会的基础上来翻译,方法上要借鉴选择,中外专家共同参与,通过研讨性培训,培养人才。

北京龙泉寺举办法语、俄语交流会

北京龙泉寺举办法语、俄语交流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